专用名词解释:“知行合一”学习法 “心-道-德-事”四部曲,“明心净心”,“以生命唤醒生命”的知行合一。 我在3月份在北京云湖为期15天的学习的时候,当学到一半时,每天聆听圣贤的教诲和老师及企业家的分享,内心是如此的激动和感动。但马上想到愿望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在这个大的能量场大家同频共振,肯定是正能量满满,可如果回去以后,是“激动”和“感动”,还是“不动”,如果这个“不动”是阳明先生的“养得此心不动”就好了,大多数可能都会在“动”与“不动”之间。这时立平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似的,说出了一句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立平老师告诉我们: 四合院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 老师还告诉我们,在致良知四合院,已总结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四合院学习法”,其核心是“读原文,悟原理,知行合一,以生命唤醒生命。” 在学致良知以前,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就是言行一致。看到别人言行不一致,我们总会说某某人知行不一。有些人也会说自嘲自己知行不一,其实他们不知道从来没有什么知行不一,永远是知行本一。就像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深悟笃行且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为何会如此真诚地对他人好,因为他们深知利益他人就是在利益自己。为何他们会如此的谦和,因为他们深知“道”在低处。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阳明先生通过短短的一段文字把“知行合一”已讲的清清楚楚了。 老师告诉我们,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当时立平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行合一,就以知行合一为横轴画了一个菱行,再把浅知浅行、深知深行、正知正行及错知错行分别在上下画成了横线。身之主宰便是心,由于我们放下了手机,一颗由手机主宰的心安静了下来,当时聆听到了至今都印象深刻的词语和话句。立平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由什么样的知,才会有什么样的行,之所以没有行,就是因为不知。关于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就比如健康,很多人会说健康很重要,很多人会在生病或非常不舒服的时候会痛下决心要锻炼身体,可当他好了以后就会忘了当时的疼痛了。 立平老师还讲到了如果我们“深知”还“错行”的话,那就是要用一个“伪”字。如果我们“错知”的还想“深行”的话,那就是一个“贪”字,就是桀纣之心,如何做的尧舜之事。还有既然是知行本一,为何还要致良知呢,老师说了我们就是把错知逐步提升,甚至垂直攀登到深知、正知乃至更高,这就是致良知。 在这风起云涌、大浪淘沙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变局之及际,三到五年内先行者将会借天地之力(最佳途径是学习圣贤的无我利他化育天下之心),在重新洗牌中抢得先机,完成新的布局。到那时我只能恭维地对那些”我知道”的人说一下,还有机会,不过至少要难上十倍百倍。所以要时不待我,只争朝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知行合一,乃其精华,勤而行之,获益无穷。愿越来越多的人在圣贤的教诲中深悟笃行。 心道德事四部曲, 明心净心下功夫, 生命唤醒你我他, 知行合一助复兴!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远东电缆沈忠明 2019年11月28日于武汉 (262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