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15)——明代儒家调息静坐的盛行 刘宗周

 昵称5720266 2020-02-14

高攀龙之后的刘宗周,既是宋明理学的殿军人物,也是静坐文化的殉道者。

刘宗周(1578-1645),初名宪章,字宗周。后因故以字为名,另以起东为字。浙江山阴人,迁居蕺山之下,自称蕺山长,弟子尊称他为蕺山夫子,其学称为“蕺山学派”。

刘宗周之学出于许孚远,而直承陈白沙一脉。其师许孕远当年“尝深夜与门人子弟辈官然静坐”,可能深深地影响到刘宗周,故刘亦对静坐情有独钟,刘宗周亦写有《静坐说》一篇:

人生终日扰扰也,一归根复命处,乃在向海时,即天地万物,不外此理。于此可悟学问宗旨,只是主静也。此处工夫最难下手,姑为学者设方便法,且教之静坐。日用之间,除应事接物外,苟有余刻,且静坐。坐间本无一切事,即以无事付之,即无一切事,亦无一切心,无心之心,正是本心。督起则放下,沾滞则扫除,只与之常惺怪可也。此时仗俩,不合眼,不掩耳,不趺助I,不数息,不参话头,只在寻常曰用中。有时倦则起,有时感则应,行住坐卧,都在静观,食息起居,都作静会。昔人所谓勿忘勿助间,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真消息也。故程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善学云者,只此是求放心亲切工夫。从此入门,即从此究竞,非徒小小方便而已。会得时立地圣域,不会得时终身只是狂驰了,更无别法可入。不会静坐,且学坐而已。学坐不成,更论适学?坐如尸,坐时习学者且从整齐严肃入,渐进于自然。《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又曰: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划可射思。”

刘宗周的静坐观点,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不拘形式,只在放下一切心念,以无心之心来静心。“行住坐卧,都在静观;食息起居,都作静会”。

不过刘宗周的静坐与此前的各家各派相比,不在刻意寻求主体的澄心默虑以成德自明,更多的是追求在慎独的情况下,反省自己的过错,以改过自新,从另一条途径步入成德的境界,可谓异军突起。

刘宗周的《讼过法》是另类静坐说,文如:一往香,一盂水,置之净几,布一蒲团座子于下,方会平旦以后。一躬就坐,交趺齐手,屏息正容。正f威间,鉴临有赫,呈我宿疚,麵如也。乃进而敕之曰:

“尔固炉然入耳,一朝跌足,乃兽乃禽,种种堕落, 何及矣。”应曰:``唯唯。'

复出十目十手,共指共视,皆作如是言,应曰:“唯唯。”于是方寸兀兀,痛汗微星,赤光发频,若身亲三木者。已乃跃然而奋曰:“是予之罪也夫。”则又敕之曰:“莫得姑且供认。'又应曰:'否否。“项之,一线清明之气徐徐来,若向太虚然,此心便与太虚同体。乃知从前都是妄缘,妄则非真。一真自若,潘洪澄發,迎之无来,随之无去,却是本来真面目也。此时正好与之菜任,忽有一尘起,辄吹落。

又葆任一回,忽有一尘起,辄吹落。如此数番,勿忘勿助,勿问效验如何。一霍间,整身而起,闭合终日。

刘宗周不唯只在形式追求成德成仁,而是以生命的付出成就他的道德目标。在南明王朝倾把之刻,看到复明无望,他绝食殉道,临尽之际,“静坐小庵,胸中浑无事,浩然与天地同流,不觉精神困急,盖本来原无一事”,真是泰然自若,生死一如。刘子之死,亦是静坐绝响。随着刘子的殉道,静坐一法亦转归沉寂,不复有当年风景。

�

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15)——明代儒家调息静坐的盛行 刘宗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