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读《春秋左传》018 鲁隐公三年夏 周郑交恶 文/驭风

 历史爱好者驭风 2020-02-15


文/驭风

【经】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传】夏,君氏卒。声子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醉读】

这年夏天的时候,鲁隐公的亲娘声子不幸去世了。因为声子的地位低下,不是正牌夫人。尽管儿子都摄政了,但按照礼法,只能“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fù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就是说,不能向其他诸侯发讣告,不能在宗庙上哭灵,不能把声子的神主排位放到历代女性祖先的边上,(姑,就是婆婆的啥意思),不能说薨,只能称为“卒”,不能称声子夫人,所以不记载下葬的情况,也不记载她的姓氏。因为是鲁隐公的亲娘,所以才客气地称为“君氏”,算是给足了面子。这和后来鲁隐公后妈(本来是自己媳妇的仲子)寝陵落成典礼上的六佾,不念俏)之舞的排场相比,可谓寒酸多了。

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比较近,有血缘关系。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封弟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郑桓公是郑武公的老爸,郑庄公的爷爷。在周幽王的时候,周王室的中原腹地三川发生大地震,同时天下大旱,周边犬戎也不消停,不断骚扰蚕食周王室疆土,而周幽王却一门心思只想着怎样让自己的冷美人褒姒笑一笑。周王朝内忧外患,人心惶惶。英明的郑桓公采纳了太史伯的建议,未雨绸缪,率领自己的部族东迁到“河济之东、洛之东土”的虢国、郐国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建都,这就是有名的“桓公寄孥”的典故。

公元前771年,作死的周幽王2年,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犬戎之乱”。最早勤王的郑桓公与犬戎战死,年轻的郑武公接替老爸的位置,脑门上裹了块白布颠儿颠儿的跑去勤王,和犬戎死磕,并护送周平王东迁,因此有功于东周,得到虎牢关的封地,世袭了周王室卿士(司徒)的官职。

郑武公以京城为基地,灭了虢、郐,扩大郑国版图,解放商奴,发展工商,兴办教育,扩建城邑,重视农桑,强国富民,郑国人纷纷以姓郑为荣,国力空前发展壮大,为郑国成为春秋小霸奠定了基础。

郑武公死后,郑庄公继位,同时世袭了周平王卿士。其时郑国彪的乎的已露出了小霸的气势。这让本就肾虚的周平王很不自在。

任凭一家做大独揽朝政,对天子来说是件很闹心的事。

于是,趁着郑庄公忙乎平息自己弟弟共叔段反叛的时机,周平王偷偷召见虢国国君,想让虢公替代周平王做卿士,这样可以衡制咄咄逼人的郑庄公。

周平王的算盘虽然打的好,可是,此时的虢国已不是西周初期作为“金牌打手”,牛皮哄哄跟随老大四处打打杀杀的时候了。那个历史悠久的肾比年轻的周平王的肾还虚,没底气去接这个烫手的活。然而,这么一闹腾,却走漏了消息,被郑庄公听到信了。

郑庄公脸多薄啊,立马赶赴洛阳,当面怒气冲冲的质问周平王:我家世袭政治局常委,我爷爷勤王死在骊山,我老爸护送你东迁,我哪点做的不够好了?居然要不带我玩?周平王被当面质问,尴尬的话都说不利索了,赶紧解释没有这码子事。郑庄公不依不饶,周平王实在没辙了,就把太子送到郑国当人质,同样郑庄公也送个儿子来周王室当人质,就跟小孩之间玩拉钩上吊一样,发誓周郑友好关系百年不变。

在礼法森严等级严明的周朝,就这么出现了天子和臣子之间互换儿子做人质的荒唐事,大周朝王室的尊严一落千丈,君臣名分开始松动,让孔子揪心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出现了。

周平王憋屈地走了,原先的太子泄父又早逝,所以只好由在郑国当人质的王子狐继位。没成想王子狐没那福气,在回国继位的路上极度哀伤又极度兴奋的轮流刺激,小心脏停跳了。没辙,只好由先太子的太子姬林匆忙上岗,这就是东周的第二代国王周桓王

刚上任的年轻天子把自己的叔叔之死归结于郑庄公,要不是他,叔叔姬狐好好的在周王室优哉游哉能开心死吗?要不是他,姬狐贵为周朝王子能去当特么人质吗?亡叔之痛让血气方刚的周朝天子草率地做出了决定:把郑庄公轰出内阁。

郑庄公郁闷啊,憋屈啊,恨啊!作为郑国年轻有为的第三代领导人,东周的世袭“卿”,被特么的解聘了,周桓王的莽撞让回到自己封地的郑庄公觉得大丢面子。于公,郑国打郑恒公算起,到郑庄公三代,对东周可谓劳苦功高,特别是郑恒公勤王镐京还战死沙场,世袭的政治局常委啊!于私,这郑庄公也是姬姓,郑庄公的爷爷和周恒王的曾祖可是亲哥俩,这才几辈?论起来郑庄公还算是周天子没出五服、有血缘的爷爷辈呢!这可真是“叔”可忍“爷”不可忍!

郑庄公回到封地,没脸见人啊,只好天天躲着喝闷酒,望着西边一百多公里的东周,咬着后槽牙发狠,天天琢磨着要出这口气。别说,还真憋出个点子。眼瞅着麦子熟了,郑庄公集合了军队,每个士兵发把镰刀,跑到东周地界的麦田里,嘁哩喀喳的割了回来,气的周恒王嗝喽嗝喽的直翻白眼。郑庄公这个酸爽啊,偷菜成功的感觉就是这样,后世脑洞大开的哥们据此开发出“偷菜游戏”,全国人民半夜集体酸爽。

秋天的时候,郑庄公觉得夏天使的这招不赖,挺能给周恒王添堵的,于是再次派出军队,把洛阳附近的小米得意洋洋的割了回来。

这种报复带着点孩子气,但效果是显著的,周恒王在东周洛阳的大宅子里顶着萧瑟的秋风,蹦着高的骂,嗓子都哑了。就此,周郑两国几代的交情处于几乎断交的境地。

君子,也就是大咖说:“如果不是发于内心的真诚,即使互换儿子当人质也是然并卵,那俩糟爹的友谊的小船还不是说翻就翻?为人处世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要有原则和底线,这样的话,就是没有人质的约束,又有谁能离间和挑拨呢?如果确实是出自内心的诚意,即便是山沟、池塘里生长的野草,蘋、蘩、蕴、藻这一类的野菜,一般的竹器和金属器皿,大小道上的积水,都可以作为祭祀献给鬼神,进给王公,何况君子建立了两国的信约,按照礼仪办事,还用得着毛人质?《国风》有《采繁》、《采蘋》,《大雅》有《行苇》、《泂酌》这些诗篇,就是为了阐明忠和信的。”

【公羊传】

夏,四月,寅卯,尹氏卒。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何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诸侯之主也。

夏季四月,寅卯这天,尹氏死了。尹氏是什么人,是周天子的大夫。为什么不称他的名字要称尹氏呢?是贬低他。为什么要贬低他呢?因为要讥讽他世代承袭的卿大夫。世代承袭卿大夫是不合于礼的。鲁国以外的大夫死,《春秋》是不记载的,这里为什么要记载尹氏的死呢?因为周平王死时,尹氏曾以主人的身份接待过鲁隐公和诸侯。

【注释】

君氏是什么人?《公羊传》和《谷梁传》说君氏是周王朝的卿大夫尹氏。鲁国以外死了大夫《春秋》是不记载的,为什么尹氏死了要记载呢?据说周平王死后,鲁隐公去周朝奔丧,尹氏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了隠公,对他死隠公感到悲痛,所以《春秋》就记载了。这个解释有点牵强,不能令人信服。而且与《左氏传》的解释风马牛不相及了。

【谷梁传】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氏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于天子之崩为鲁主,故隐而卒之。

【注释】

夏季四月,寅卯这天,尹氏死了。本国以外的大夫死了,国史是不作记载的,这次为什么要记载尹氏之死呢?因为在周天子死後,鲁隐公去奔丧,他曾经为鲁国主持礼仪,所以对他的死感到悲痛而被载入史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