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不但是陶渊明的超级粉丝,更是他的隔世知音

 江山携手 2020-02-15

在我国古代文学大家中,我特别喜欢苏东坡。

喜欢苏东坡,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诗文,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为人。

在我国文学史上,苏东坡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名字,他不但文章盖世,而且诗词书画无所不精。论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书法,他是“宋代四大家”之一,论写诗,整个宋朝,无人能出其右,论写词,他更是扩大了词的题材,开创了豪放词风,把词提高到和诗并列的地位。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因为喜欢,从酝酿到脱稿,前后耗费了十几年时间写成了《苏东坡传》,是今天人们了解苏东坡的重要作品。在这部传记的序言中,林语堂先生满腔热情地对苏东坡大加赞美,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能型人物,他也有自己的偶像,他是另一位伟大诗人的超级粉丝,更是他的隔世知音,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甘愿当超级粉丝 源于高度精神认同

陶渊明,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生活在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期,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后厌倦官场生活,辞官归隐,在家务农,饮酒作诗。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隐士。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其《陶渊明传》里写到: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用今天的话说,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陶渊明自己也曾著有《五柳先生传》,对自己进行过总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真实写照。因为骨子里崇尚自由、讨厌官场虚伪、喜欢过无拘无束的日子,所以中年之后,他毅然决然远离官场归隐田园就一点也不意外了。

陶渊明喜欢田园风光,喜欢接地气的生活,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甚至还时时面临困窘,但他却始终能够乐观面对,苦中求乐。他的自适自足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他丰富的学养和对这个世界的透彻认知之上。陶渊明爱喝酒,几乎每喝必醉,如果是一般人,这个样子肯定被认为是酒鬼,但陶渊明不同,他喝酒喝出了一般人没有的人生感悟,并化作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为中国田园诗开宗立派的陶渊明,在当时,他的弃官归隐行为是不为很多人理解的,他的诗文也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赏,但是,在其身后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无论是他的行为方式,还是他的诗歌辞赋,都拥有无数的仰慕者,追随者。历史上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他的粉丝,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这当中有很多闪亮的名字,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在所有这些喜欢陶渊明的文学大家中,我觉得苏轼苏东坡不但仰慕陶渊明,而且身体力行,悟得了陶渊明许多的人生真谛。

苏东坡从来不掩饰自己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喜爱,他在给弟弟的信《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曹植、李白、杜甫等人之上,可见他对陶渊明的推崇。

作为陶渊明的忠实拥趸,苏东坡喜读陶诗是一贯的。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才华横溢,生性旷达,却因性格刚直,一生命运多舛,一辈子很少过安定的日子,几乎是在辗转流离、一贬再贬中度过的。在漫长的贬谪生涯中,苏东坡一直带着一本《陶渊明集》,可以想象,陶渊明的诗一定带给了他无可替代的慰藉。

苏东坡不但喜欢欣赏陶渊明的诗,而且还学习陶诗风格写诗,尤其是晚年被贬海南后,他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风更加认同,其中间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说,“我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东坡对于陶渊明的尊崇之至。后来许多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苏东坡的大力推崇才使得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得以确立。苏东坡这粉丝当的够格!陶渊明在天之灵有知也会感谢他的。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希 隔世知音更难得

苏东坡仰慕推崇陶渊明,绝不会仅仅因为他的诗文,更是由于他的人格和气节。在《与苏辙书》里,苏东坡写到:“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在古代,读书人最好的出路就是做官,陶渊明二十岁时开始游宦,以谋生路。但他的做官之路并不顺畅,在他二十九岁任州祭酒之前,他做过的低级官吏,史上已不可考,在祭酒的位子上时间不长,不知什么具体原因,陶渊明就觉得不堪忍受,辞官回家。之后直到不惑之年,他再也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官。四十多岁时,在朋友的劝说下,陶渊明又谋了一个彭泽令的小官,以陶渊明的能力,治理一个小小的彭泽是没有问题的。彭泽属浔阳郡管辖,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陶渊明到任八十一天时,寻阳郡派督邮去彭泽视察工作,接到通知的县吏对陶渊明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本来就讨厌官场应酬,尤其痛恨谄媚逢迎,小吏如此一说,他就仿佛吃了一只苍蝇,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愤然挂印,返回家乡。自此,他便一直生活在乡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中国历史上从此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陶渊明虽然向往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但他饱读诗书,不是没有经世致用的远大理想,只不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他施展自己的抱负,他的生活状态既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更是一种无奈。这一点,很多人看不明白,认为陶渊明恃才傲物,自视清高,不合群,不能融于社会,是另类。

但是,洞悉人性的苏东坡是明白的,他理解陶渊明。苏东坡在给同时代的诗人李简夫的诗集写的跋语中这样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宾。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我认为,古今对陶渊明的评价,苏东坡的说法是最中肯的。

而苏东坡之所以这么透彻地理解陶渊明,是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和人生追求,真率自然是两人最大的共同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曾写过一首《江神子▪梦中了了梦中醒》: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他把陶渊明看作是自己的前生!早于苏东坡近七百年、来到世上走一遭的五柳先生,有他这样的隔世知音,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定懊恼自己生错了年代!万丈红尘一杯酒,就让这对隔世知音在梦里饮一杯吧!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