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打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 也让不少人倍感压力 面对疫情,人们更易被负面情绪困扰 漠视,不相信事实 在最初得知疫情信息时,会对事件的严重程度予以漠视或否认,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做任何个人防护,有些人还会出现“乐观偏差”。 恐惧,过度紧张害怕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恐惧。轻度的紧张和焦虑可使人能够迅速进行有效的防护和理性的应对,然而过度的紧张往往会造成高度恐慌。 由不良情绪导致的行为异常 有人过度刷屏,过分听信谣言,有人疯狂囤积口罩、药品等,这都是面对疫情所出现的异常行为。 尤其是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很多中小学生心里感到恐慌、不安,容易被无聊、烦躁、憋屈、恐惧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困扰。 也有一些老师用户在后台给小编留言说,感觉压力有点大。 面对疫情如何调整心态? (图片来源网络) 接纳恐惧、焦虑等应激情绪 面对应激情绪,我们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它们支配,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面对疫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情绪,是人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要看见自己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和接纳。 进行自我暗示、树立坚定信念 自我暗示能直接影响言论和行为。相信你现在接受的就是最科学合理,对自己最大保护的解决办法。这个信念非常重要,有了这个信念内心会变得更加镇定,有利于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 多交流、获得心理支持 在疫情流行的时期,特别是在疫区,我们经常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这时可以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面对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指责抱怨等不良应对方式,不要总躺着看手机新闻、疫情更新,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平衡,保证睡眠充足。把注意力转移到有氧运动、倾听音乐等活动上,这样我们的焦虑、恐惧的体验就会变弱,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的体验。 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当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可以到心理专科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找心理从业人员获取专业的援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