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语丝0219】老子论道

 dtmz 2020-02-16

中条山客

老子论道的中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第一章》)这就是说,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

老子李聃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就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推翻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否认了鬼神的威灵。

在“天道自然观”指导下,他认为人当法(效法、学习)道,顺其自然。

在社会层面、在治理国家上的最好表现,就是“无为而治”,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老子认为,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他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扑,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第十九章》)。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这三种东西不足以治国,最好的办法是,使人们着意于“朴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识,就可以没有忧患了。

老子之道首在去私。当我们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超越了自我欲望的牢笼、真正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忘记了自己的意识,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我们就能够沟通宇宙,达到宇宙在我心中,我在宇宙中,我与宇宙同体、息息相通和信息的交流共振共鸣。

老子之道无形、无法、无为、无私,是一种道法自然、反璞归真的思想意识状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不必有所诉求、刻意的追求,身心或者社会状态就能够得到自然调整和进化。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大道平常”。

如果想真正地理解老子之道,那么请去读《道德经》原著罢!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那个睿智的魂灵进行对话,聆听从远古传来的教诲。

2020年2月19日星期三,上阳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