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行头疼

 只为ni一人 2020-02-17
经行头痛是因素体血虚,血不上荣,或情志内伤,瘀血内阻,阳络不通,导致每于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
诊断依据
1、头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2次以上者。
2、头痛大多为单侧,或左或右,亦可见于两侧太阳穴或头顶部,痛如锥刺,或掣痛,或绵绵作痛。
3、须排除经期外感、高血压及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头痛。
鉴别要点
1、感冒行经期间患感冒者,虽亦可见头痛不适,但伴有外感表证,与经行头痛不同。
2、内科头痛内科头痛虽有于经期出现者,但其发病与月经周期无联系。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根据头痛的时间、部位、性质进行辨证。一般经前头痛,痛势较剧者为实,多为掣痛、胀痛、刺痛;经后头痛,痛较缓者为虚,多为空痛、隐痛。痛在前额属阳明,痛在头后属太阳,痛在两侧属少阳,痛在巅顶属厥阴。
2、治疗原则
以调理气血为原则,实者行气活血以止痛,虚者补气养血以止痛,用药宜轻清上行,不可过用重镇潜阳之品。
3、分证论治
(1)血虚证

【证候】经期或经后头痛头晕,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经行量少色淡,质清稀,舌淡苔白脉虚细。
【治法】益气养血止痛。
【方药】八珍汤加枸杞子、何首乌。党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10g,炙甘草、生姜各6g,大枣5枚。
(2)肝火证
【证候】经前或经期头部胀痛,甚或巅顶掣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经行不畅,色红质稠,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养阴柔肝,熄风止痛。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各15g,泽泻、丹皮、茯苓、菊花各10g。
(3)血瘀证
【证候】每逢经前、经期头痛剧烈如针刺,痛有定处,经色紫黯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舌黯或边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各10g,麝香0.1g,老葱、生姜各3g,红枣3枚。
(4)痰湿证
【证候】经前或经期头痛头重,胸闷泛恶,肢体肿胀,口淡纳呆,经血质淡或有黏液,大便溏薄,舌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浊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天麻、陈皮各10g,白术、茯苓各15g,甘草、生姜、大枣各3g。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取头维、百会、风池、太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补泻结合,留针20分钟,每周2次,8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取额枕、脑点、子宫、卵巢、肾、内分泌、皮质下,每次选3到5穴,毫针中强度刺激。
2、单方验方
(1)钩藤18g(后下),天麻、生石决明(先下)各24g,白芍、枸杞子、合欢花、茯苓各9g,菊花、省头草各6g,川芎4.5g,适用于肝火证。
(2)何首乌60g,鸡蛋2个,水煎,熟后去蛋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适用于血虚证。
(3)穿山甲50到100g,川芎6g,当归9g,水煎,熟后饮汤吃肉,适用于血瘀证。
预防与护理
1、经期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2、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