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161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一百六十一条

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注:伤寒病,经过发汗,或者涌吐或者攻下等法治疗,外邪已解之后,唯有心下痞硬、噫气不减的,用旋覆代赭汤主治。

释义:(本条讲伤寒解后,胃虚饮逆的症治。)

      伤寒表症,治用汗法,可使邪从表解。假使邪在胸膈,治用吐法,可使邪从上解,假使邪结肠府,治用下法,可使邪从下解。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固然能达到驱邪的目的,但在攻病过程中,正气也不免受到损伤,本条所述即经过发汗或吐或下等治法,大邪已解之后,因胃气虚弱,浊气不降,饮邪上逆而发生的症候,主要是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没有热象,所以不用诸泻心剂,而用旋覆代赭汤以补中涤饮降逆。

      伤寒经发汗、或吐、或下等治疗之后,表证虽解,但中陽受损,腐熟运化功能失职,则痰饮内生,气机不畅。痰阻气滞,胃气上逆,故见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噫气不除”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噫气频作,持续不断,久久不能除掉,言其噫气之重;二是虽噫气频作,但心下痞不能解除;三是或曾用泻心汤治疗,噫气仍然不除。噫气不除是辨证眼目,据其推断,本证还不仅仅是痰气痞塞,而且存在肝气横逆,即“土虚而木贼”之机。所以用调和脾胃、涤痰化饮和镇肝降逆的旋覆代赭石汤治疗。

      旋覆代赭汤以旋覆花为主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旋覆花味咸又有下降的作用,又能消散痰结。代赭石,入肝经而具镇肝降逆之功,配旋覆花,使肝气条达而下行为顺。半夏、生姜辛辣健胃,消痰涤饮、降逆和胃。人参、甘草、大枣甘温扶虚,补中益气。诸药配伍,既治痰气,又疏肝气,同时还补脾胃之气,为治中虚痰阻气逆之良方。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黄连、干姜,加旋覆花、代赭石而成。本证里无热邪,非寒热错杂,故不用芩、连;陽虚不甚,故不用干姜。因本方同属和解剂,故在煎服时,要去滓重煎,以使药性充分和合。

      使用本方时,代赭石一药的用量须特别注意,原方中代赭石用量与生姜、甘草、人参、旋覆花的比例,是一比五比三比二。本证病本中虚,因虚生痰,痰生气阻。代赭石重镇降逆,但用量宜小不宜大。因其质重性坠,易伤胃气。

辨证论治:

主症:频频嗳气,上腹部痞满,按之紧硬而不痛,纳差,或见呃逆、呕吐,舌苔白腻或厚腻,脉缓或滑。

成因:胃虚痰阻,肝胃气逆。

治法:和胃化痰,镇肝降逆。

方药:旋复代赭汤(旋复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