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安塞腰鼓》导学案和同步练习

 滕训超 2020-02-18

3.安塞腰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把握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一段安塞腰鼓视频。

刚刚欣赏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这节课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一起从文字中再去感受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朗读来领悟。)

(2)指导朗读。

例段一:7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朗读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252627

明确: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会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使用词语、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明确: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目标导学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________你看()……”________好在________的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手法、写作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答案预设:

从用词上说: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安静时的状态。

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三对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第五、六自然段的但是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从修辞手法上说: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从写作方法上说: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写得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的动态描写做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从内容上说:

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目标导学三:美读训练明确主题

1.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第1—4段和第28—30段由女生朗读。第5—27段中的主体部分由老师朗读。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第13172224由男生朗读。

2.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画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明确: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表现要冲破束缚和阻碍的强烈渴望。

总结: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安塞腰鼓。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本课的学习师生参与性较强较好地践行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朗读要求。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体会感情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动人魅力。

不足之处时间掌控不太合理最后总结归纳较为仓促。

 

3.《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1.  下列画线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勃(péng      秘(yǐn   射(

B.热(zào      围(fèn   

C.hàn      guǒ   

D.wěn   雨(zhòu   jiàn   juà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

C.旋风一样,是飞杨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D.每一个舞恣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恣都呼呼作响。

3.  填入下列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A.飞动      闪耀      强健             B.飞扬      闪耀      强壮

C.飞动      闪射      强壮             D.飞扬      闪射      强健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市人民都认识到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变换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

5.  下列对课文《安塞腰鼓》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B.安塞腰鼓有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以及震撼人心的力量。

C.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D.本文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为线索,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6.  对《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文章采用了平实叙述的方式,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

 

2好一个安塞腰鼓!能不能改为安塞腰鼓好啊!?为什么?

 

3)第段中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说说以下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看京剧
        1995年9月7日,前门饭店梨园剧场。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的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_______  , 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______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搏得了满场喝采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抢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_________  , 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_______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依次填入上文句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轻歌曼舞 眼花缭乱 目瞪口呆 情不自禁

B.燕语莺声 应接不暇 目瞪口呆 不由自主

C.歌舞升平 目不暇接 瞠目结舌 情不自禁

D.轻歌曼舞 应接不暇 瞠目结舌 不由自主

 2)指出第4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按照原文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乐曲声________ 武打________ 舞蹈________ 唱腔________ 亮相________

 4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5)作者怎样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

 

9.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做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哀,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也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文有改动)  

1)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2)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做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做简要分析。

 

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在哪里。

 

10.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语言积累】写出三个关于的成语。

 

2)【材料探究】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 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3)【文化探源】神州大地,古往今来,的用场确是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11. 15分) 【写法借鉴】本文大量运用排比,语言气势磅礴,感情抒发强烈。如“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铿锵有力。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描摹一个场面(如扭秧歌的场面、运动会的场面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D  【解A项,应读“fú”B项,应读“fēn”C项,应读“bo” 应读“lí”

2.A  【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书写正误的能力。A正确3“高梁地应为高粱地”C“飞杨应为飞扬”“舞恣应为舞姿

3.D  【解】飞扬:向上飘起。飞动:飘逸生动;飘动。流苏是轻的,所以飞扬更恰当。
闪耀:(光亮)忽明忽暗,动摇不定。闪射:闪耀;放射(光芒)。由瞳仁可知,此处应用闪射。强健:(身体)强壮。强壮:(身体)结实,有力气。此处用于形容斗虎强健更恰当。故选D

4.C  【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A正确B正确C项语序不当,应该先指出纠正D正确

5.D  【解D项,本文的线索不是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而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前、中、后的情节。

6.D  【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情况。A正确B正确C正确D《安塞腰鼓》-文并不是平实的叙述,全玟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7.1)多次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且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

2)不能,因为原句赞叹的语气强烈,有尽情赞美之意,而改句只是一般的说好,表达效果远比不上原句好。

3)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感情,充分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恋。

4)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解】(1)结合课文内容可知,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很自然地分为五层,第一层,写场面和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壮阔和豪放;第二层,写鼓声,并且与读者产生共鸣,突出力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层,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力量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第四层,写舞姿,极赞安塞腰鼓的力量之美;第五层,写节奏,它是生命的宣泄、升华的体现,给人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内容一层比一层具体,感情一层比一层升华,安塞腰鼓的内涵也在不断加深。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表达了作者的极度赞美之情,突出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美,使文章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也把作者的赞美之情不断地深化和升华。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2)作答此题,首先表明观点——不能,再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比较这两个句子可知,原句开头就是好一个,表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强烈赞叹之情,而改句虽然也有赞叹之意,但远不如运用倒装的句式的感情更加强烈。

3)作答此题,应首先明确第二人称的作用一般为: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显得亲切感人。结合内容可知,运用两个,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此句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衬托了黄土高原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突出表现了承载着原始、蓬勃生命力的黄土高原上的艺术——安塞腰鼓。

8.1A    2,   ,  3清脆激扬,精彩;出神入化,优美,圆润动听,英武俊美

4描写演出现场的热烈气氛。

5“-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男友的手。”“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轻歌曼舞,用脚打起了拍子。

9.1事业无成,境况甚是凄惶可怜,自以为无脸回家见父老乡亲。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我心灵受到震撼,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因此决定回家过年。

2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 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握起鼓槌,他就成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③“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 样的怕过年的落魄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后来却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写出两点即可)

3A“是弄,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B- 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4在技艺:鼓神貌不惊人,却身怀绝技,双槌挥舞,出神入化,惊天动地,极具艺术感染力;二是在精神:鼓神身上蕴藏着的黄士高原的豪气,随鼓声而进发,展示着人类进取的力量和立地顶天的精神,震人魂魄,使人受到极大的鼓舞。

【解

(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要从当时的处境和看了鼓神的表演后的感悟方面思考作答。

(2) 本题考查铺垫的作用。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张伯的不起眼为主要情节制造悬念,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呼意料之外,运用了反面铺垫。

(3) 本题考查对精彩语句的品味。先从AB两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再从分析关键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思考。

(4)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回答此题,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表层意思,即鼓神的高超技艺;二是从所表现的精神层面,即鼓神身上那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10.1)一鼓作气  重整旗鼓  偃旗息鼓  欢欣鼓舞  紧锣密鼓

2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②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民族激扬的精神,仅靠学习难以挖掘出其中的奥秘。

3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青海的热巴鼓、云南的水鼓、广西的笙鼓、辽宁满族的腰铃鼓、浙江的红妆鼓等。古代:军旅作战,鼓舞士气;图腾崇拜,以鼓为舞;庙堂祭祀,鼓人掌教。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货郎招揽生意等都要击鼓。

【解(1)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    (2) 读材料,并从中分析提炼要点。

(3) 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平时要注意积累。

11.旋风一样,是神速的飞奔;乱蛙样,是跳远的腾空;飞鸟一样,是空中的掷球。在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每一 个动作都充满了激情,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一个表情都充满了严肃,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让人折服。

【解】仿写子,一般要根据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和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