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读克毒① | 重新认识孟子:战国的“逆行者”

 小悟吧 2020-02-19

团结编辑部

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图中年轻人虽身处方舱医院,却泰然处之,仿佛置身事外。读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养心。疫情当前,让我们“以读克毒”,用知识武装免疫力,戮力同心,共克时艰。

“以读克毒”第一期

提到“逆行者”,现在的你首先会想到谁?肯定是奋战在抗疫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除了他们,那些穿梭于城市、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外卖小哥、快递大叔、卖菜阿姨…同样属于“逆行者”。

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逆行者”则非常不一般,涵义也有很大不同。他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同是圣人,孟子和孔子的性格却截然不同。孔子和别人说话,柔风细雨循循善诱,余味悠长如坐春风。孟子与人谈话,总是用参加辩论赛的方式,专治各种不服。

为什么孟子会被称为“逆行者”?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你就有了答案。

暴躁的圣人

|周知惟

这一年,孟子六十岁。

那一日,齐宣王不幸患上寒疾,他本打算亲自探望孟子,但医生告诉他:“大王这病,不能吹风。”

不能吹风还如何外出探望孟子?但齐宣王当时又很想见孟子,那便只有一种方法,即请孟子入宫。齐宣王正打算派人请孟子时,突然想到一件事,于是特意交代了一句话,嘱咐使者不能委屈了孟夫子。

齐宣王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如果他当时没有派人请孟子入宫,便可以见到孟子,但他派人邀请孟子入宫,反而见不到孟子。因为孟子本来就打算入宫朝见齐宣王。但这很让人费解,既然孟子本打算朝见齐宣王,齐宣王又派使者请孟子入宫,孟子就更应该入宫,为何齐宣王反而见不到孟子?

我们不妨先看齐宣王的使者是如何邀请孟子入宫的。使者照齐宣王的吩咐,谦卑地对孟子转述说:“寡人本应该亲自来看您,但得了寒疾,医生说不能吹风,所以实在对不起,如果您肯入朝,便最好不过。”

这话似乎并无任何失礼之处。说完,使者又把齐宣王特意交代的话诚恳地复述了一遍:“不知道寡人能看到先生吗(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之所以要强调这句话,是因为齐宣王不想让孟子以为,他想强迫孟子入宫朝见。齐宣王告诉孟子,这只是一个建议,如果孟子不愿意入宫朝见,也没关系,大不了病愈以后,亲自探望他便是。

孟子冷冷地说:“既然如此,那就不见吧!”

使者说:“您这是为什么啊?”使者替齐宣王感到不值,大王如此热情地邀请孟子入宫,孟子却如此冷漠相对。

孟子瞪了他一眼,说:“很不巧,我也病了,所以不能朝见大王。”

这明显是气话,也是谎言。孟子根本没有生病,他的身体强壮如牛,但他认为,齐宣王也没有生病,之所以称病,是因为他不愿屈尊敬贤,又不想落下怠慢贤人的恶名。这是一种虚伪和骨子里的傲慢。所以,孟子本来打算朝见齐宣王,但因为这件事,便气不打一处来,冷冷地回绝了使者。

使者垂头丧气地走了。

孟子欺骗了使者,欺骗了齐宣王,显然,他应该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呆几天,做一个生病的样子给齐宣王看。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事情才过去一天,也就是欺骗齐宣王的第二天,孟子便大摇大摆地出门了。

或许,如果有必要,孟子当天就可能出门。孟子第二天出门,是因为老朋友东郭大夫家里办丧事,孟子要去吊丧,但孟子不是非去不可。所以,他的学生公孙丑考虑到孟子欺骗齐宣王的事,劝说道:“老师还是别去吊丧了吧!您昨天才和齐王的使者说有病,不去朝见齐王,今天却又去吊丧,齐王知道了心里怎么想?”

孟子没好气地说:“他爱怎么想怎么想!昨天生病,今天好了,所以去吊丧,不可以吗?”说罢,扬长而去,公孙丑想拦都拦不住。

那么,齐宣王是如何想的?由于使者回宫复命时,没带任何情感地复述了孟子的话,让齐宣王真以为孟子生病。齐宣王是个暖男,至少那一刻他是,他非常关心孟子的病情,于是派了一位医生来给孟子看病。

医生到孟子家时,孟子恰好已经外出到东郭大夫家吊丧。这该如何是好?孟子的堂弟孟仲子心急如焚,总不能实话实说吧?堂哥明明向齐宣王称病,不去朝见齐宣王,却又大摇大摆地外出吊丧,岂不是公然欺君?

既不能实话实说,又不能让医生给孟子看病(因为孟子没有病,关键是他也不在家),究竟该怎么办?孟仲子不愧是孟子的堂弟,他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昨天我哥确实生病,幸好,病得不是很严重,今天好了一点儿。按说,他不该出门,可他想到大王想见他,已经上朝去了,只是不知是否已到达。”

这又是一番彻头彻尾的谎言。孟仲子比孟子更过分,孟子只撒了一个谎,但他撒了两个谎。第一个是孟子昨日生病,第二个是孟子去朝见齐宣王。

可怜的齐宣王,就这样被孟子两兄弟男子双打式地“捉弄”。他听孟仲子说,孟子正在进宫的路上,竟傻乎乎、眼巴巴地在宫里等候。

与孟子不同的是,孟仲子欺骗齐宣王的初衷,不是出于愤恨,而是一片好心。他不想孟子因此得罪齐宣王,也不希望齐宣王因此难堪,他希望这番善意的谎言,能够缓解孟子和齐宣王两人之间的关系。

医生走后,孟仲子火烧眉毛似的吩咐家人,让他们立刻出发截住孟子。他忧心忡忡地说:“截住我哥后,让他赶快朝见齐王,无论如何也不要回家。”

此时的孟子,对家里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他根本没想到,“傲慢”的齐宣王竟会如此贴心派医生给他看病。要知道,如果齐宣王确实患上寒疾,他自己的病极可能还没有痊愈,却关心起孟子的病情来,这着实令人感动。

孟子走得不徐不疾,很快便被家人赶上。家人危言耸听地对孟子说:“您最好赶快去朝见齐王!”说着便将原因告诉他。

出人意料的是,孟子全然没有被齐宣王的贴心感动,也根本没有考虑欺君的后果,迈出大步便要向前走。家人急了,激动地说:“您这是干什么?您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孟仲子想想!”

孟子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掉头就走,没有回家,更没有去朝见齐宣王,而是躲到了老朋友景丑家。无论家人如何劝说,软磨硬泡,他也不出来,还打算在景丑家过夜。家人望门兴叹,只好惴惴不安地碎念着老犟驴回家。

景丑见状,一脸不悦。但景丑不悦,不是不愿招待孟子,而是不满孟子的傲慢。这家伙是根直肠子,他气鼓鼓地说:“孝顺父母,尊敬国君,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节操。可是,大王那么尊敬您,您却对他如此无礼,您还要不要节操啦?”

孟子却一本正经地说:“你这话,说得可真没水平!”

景丑被孟子气得跳起来,说:“我怎么就没水平了!你不是说做人要懂得恭敬吗?我让你别在大王面前那么傲慢,恭敬一点儿,这有错吗?(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孟子像个粗人一样答道:“我对齐王不尊敬?齐国有比我对齐王更尊敬的人吗?”

这话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孟子看着傻乎乎挠头的景丑,说:“齐国没人和齐王谈仁义,难道是因为仁义不好吗?不是的,他们说和大王谈仁义,不是开国际玩笑吗?哪能跟他谈仁义。”

孟子质问景丑:“你瞧,这些人对齐王就是这个态度,他们尊敬齐王吗?”又眉飞色舞地说:“我就不同,我和齐王谈的都是尧舜之道那样的高端话题,从来就没有小瞧齐王,你说,是不是只有我最尊敬齐王?”

景丑被孟子问得一愣一愣。他想了半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但就是无言以对,憋在心里干着急。面对孟子的气势汹汹,他很被动地说:“你误会我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孟子咄咄逼人地问道。

景丑小心翼翼地说:“俗话说,君主召唤,不等车马驾好便走,一刻也不能让君主久等。可您呢,本来准备朝见大王的,大王一召见,您反而不去了。这是不是不太礼貌?”

孟子却反问道:“凭什么齐王召见我,我就要见他?”

景丑正欲解释,孟子却打断他,说:“你要明白,天下最尊贵的不止是爵位,还有年龄和道德。在朝廷,论爵位;在乡里,论年龄;至于辅佐君主,治理百姓,自然以道德为上。所以,这件事情,不是我无礼,而是齐王没分寸,他怎么能仗着自己是君王,便以爵位来轻我的年龄和道德?”

孟子说得好像自己受了很大委屈似的。可齐宣王有没有轻视孟子?没有。齐宣王只是邀请孟子入宫,并没有强迫他入宫。如果齐宣王轻视孟子,就不会派医生给他看病。景丑认为孟子过于敏感,无理取闹,但孟子却不依不饶。

孟子一定要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又说:“凡是英明的君主,必有不能够召唤的臣子,有什么事,亲自拜访臣子。以前,商汤对他的宰相伊尹,齐桓公对他的宰相管仲,都是这样做的。连管仲也不可以召唤,何况我呢?(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景丑在心里骂骂咧咧:“什么叫连管仲也不可以召唤?这个死孟子,尽给自己戴高帽子!管仲是齐桓公的仲父,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自然对他破格尊重。你孟子算什么?不过是个寸功未立的老书生!”

但这种话能说吗?不能说。一说,势必点燃孟子的火爆脾气。景丑素知老朋友孟子善辩,而且战斗意志非常顽强,不占上风不罢休,脾气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这种人惹不起,只能躲。

景丑无奈地笑了笑,无话可说。

孟子又一次以胜利告终。

(以上文字节选自《孟子:战国逆行者》)

《孟子:战国逆行者》

周知惟 著

2020年3月

团结出版社

类似以上的故事,在《孟子:战国逆行者》中还有不少,如“我们离婚吧”“与大禹论功”“毛病大王齐宣王”“仁者无敌”“君子专吃白饭?”“儒生的矛盾”“管仲不值得学习”……

那么,真实的孟子究竟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作者称其为“暴躁的圣人”?

且让我们忘掉孟子圣人的光环,以平视的视角(既不卑微地仰视,也不傲慢地俯视),走进凡人孟子的人生轨迹,重新认识一个不完美的孟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