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八股文看语文教学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2-19

作为一个语文教学从业者,我一直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最佳训练途径是什么?从技术层面上说,最好的选拔性语文试卷是什么?

最近读了启功先生《汉语现象论丛》和邓云乡先生的《清代八股文》两本书,感觉大有启发。

我们先来分析一篇八股文——《女与回也孰愈》。这篇文章选自清代晚期著名文人俞樾先生的《曲园课孙草》,这是老先生为其孙儿俞陛云(俞平伯先生的父亲)编的一本八股文启蒙课本其中的一篇入门级别的八股文。

题目   女与回也孰愈

翻译   你与颜回哪个更出色呢?

解析   八股文又称四书文,题目全部出自“四书”,有大小题之分,字数少为小题,比如《子路不悦》《狗吠》,这篇文章也是小题;字数多即为大题,比如以“学而时习之”一节为题,字数多达30个字,甚至更多。题型也有变化,比如截搭题,“皆雅言也 叶公”,就是把《论语 述而》中的15章“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后四个字和16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的前两个字连在一起作为考试题目。所以,作八股文的第一步就是明白题目的出处和意思,要求士子们对于“四书五经”包括朱熹的集注背的滚瓜烂熟,并且要前后勾连融会贯通,对原文以及朱子的思想精神要深刻领悟,否则,连题目都看不懂。

《女与回也孰愈》这篇文章的题目出自《论语 公冶长》第八章: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士子们首先要对这章内容理解到位。颜回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而子贡也是72贤人中的佼佼者,名气非常大,所谓端木遗风说的就是他。这一章是非常生动的师生互动,孔子为了教育子贡,让他和颜回做比较。子贡很实在的回答说自己比不上,颜回是闻一知十,自己只能做到闻一知二。孔子非常高兴的赞许了子贡,“与”者,赞许之意也。但是,知道这些还不能说你对题目理解了,还必须知道朱子对此章的注解。比如“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识彼”“夫子。。。以观其自知之如何。。。子贡平日以己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这些朱熹的注解必须背下来。因为你下面文章的写作和发挥必须建立在朱注的基础上,换言之,朱熹的注解就是八股文的立意标准,你只能在这个标准的范围内进行深入论述。

破题  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

翻译  夫子用“谁超过谁”这个问题来问子贡,就是想让他自我反省。

解析  何谓“破题”?就是破解题目,点明题意。有什么要求呢?首先,这个部分规定只能有两句话,超出了就算不合格,如果有三句话,那一定是“长破”,中间需要停顿的,但依然还是两句话;其次,要“换字”,即题面上的一些字要用代替的字,比如子贡,就要用贤者来代替,或者用“达者”来替换,子路最好用“勇者”,还要避讳,不能出现丘、轲、熹等字。举个例子,以《子曰》为题,破题时候就可以这样破: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就是“题意”,换成现代话说就是审题立意后的中心观点也是有很高要求的,必须准确,提纲挈领。比如《狗吠》这道八股考试题,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原句是“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是孟子和学生公孙丑的对话,朱熹的注解也说齐国地方千里,人烟稠密,条件很好,完全可以行仁政而王天下。破题的原话是:物又有以类应者,可以观齐俗也。物指的是狗,类指的是鸡,应指的是鸡鸣之声与狗吠之声呼应,这就要求不仅要换字,还要和经书联系,但是不能直接说出来,这个情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齐国人烟阜盛,百姓富庶,经济发达。和两位圣人的意思要保持一致,所以后一句用观齐俗来统领全文。再以《女与回也孰愈》来说,必须紧扣“比较”“自省”两个核心来破题,下面的内容就要围绕它们来论述。

承题  夫子贡与颜渊,果孰俞耶,夫子岂不知之?乃以问之子贡,非欲其自省乎?

翻译  那子贡与颜渊,究竟谁超过谁?夫子难道不知道吗?却用这个问题来问子贡,难道不是想让他自省吗?

解析  破题是提纲,是中心,那么所谓承题,就是承接破题要点,加以补充说明,使得论点更加清晰明了。标准句数是三句,但是也可多一两句。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道题的承题就是一个典范。

起讲  若曰:女平时之善于方人也,吾尝以女为贤矣。夫在人者尚有比方之意,岂在己者转无衡量之思。明于观人者,必不昧于知己,窃愿举一人焉以相质也。

翻译  如同夫子一样来说(夫子是这样想的):你平日喜欢和人比较,我也曾经认为你很是贤能之人。面对别人尚且有比较攀比之心,针对自己怎么却没有评定反思的心意呢?善于观察别人的人,必然不会在了解自己上糊涂(不知道自己的优劣)。我愿举一人为例与你比较。

解析 起讲就是文章的题义从此开讲的意思。首先,句数不能超过10句;第二,要“入口气”,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代圣人立言”,必须要有标志性的发语词,由破题承题的作者语气过渡到孔孟的语气,最典型的就是“若曰”,其他还有“故特谓”“且夫”等,这样可以加重语气,有点佛经中“如是我闻”的作用,另外,称为也开始变了,承题时说“夫子”,起讲时就要用“吾”、“窃愿”等字眼了;第三,起讲要呼应破题,紧跟承题。“欲其自省”和“孰俞”这两点必须要强调。

破题、承题、起讲又统称为“冒子”。从下面开始进入八股文正文。提比  夫女不与回并列吾门乎?   德行之利,回也实居其首,则回必有所以为回者,而后无惭殆庶之称。   言语之美,女也亦有专长。则女必有所以为女者,而后可为从政之选。     然在回也,箪瓢陋巷之中,自守贫居之真乐,岂必与女相衡。   即在女也,束锦请行以后,交当代之名卿,岂必与回相较。

翻译  你难道不是和颜回一并列于我门下做学生那?

论德行至纯,颜回确实当排第一,颜回必定有他德行至纯的事实,无愧贤德称号。 

论言语优美,那确实是你的专长,你也必定有言语动人的事实,成为从政的人选。

然而就说颜回吧,一箪食一瓢饮身处陋巷,坚守清贫的快乐,哪里想一定要与你比较呢? 

即便是你吧,穿着华丽的衣服动身游历天下,同当代权贵结交,哪想一定要与颜回比较呢?

解析  提比也叫起比,是起讲结束后的第一比。“股者”,大腿也,取其坚实支撑之意,也有人认为是个量词。两股为一比,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规定,分为提比、虚比、中比、后比,但到了清代,虚比就不大注意了,同时,也没有那么僵硬了,每比之间还可以穿插三五句作为过渡,承上启下,或转折或发挥或深入。每股之下又可分为小股。这篇文章就没有虚股,在提比中又分为两小股,实际上两个比较长的对偶句。对偶是要求主要三点,第一,不准骈四俪六,基本是散形文字;第二,必须平仄相对;第三,运用典故不能像文学类文章一样,典故必须用经文中以及正史里面的。比如上文中的“殆庶”“箪瓢陋巷”“请行”等。

    这一比的要求按照《八股程式》的说法有一下几点:第一,“间提本题要字”,也就是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要间接的暗示性的提及,不能明说,比如“孰俞”;第二,“贵乎能留也”,也就是要给后文留下发挥的余地,比如这一比就没有提到“欲其自省”;第三,“贵乎能继也”,也就是便于后文衔接,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下去,比如提比中说颜回与子贡各有优点,才能各异,下文的中比中就顺着这个话题引申发挥,写人与人之间天赋的差别,造物主不会把人塑造成一个样子。

中比  而吾乃不能忘情于女,且不能忘情女之与回。(而我却不能不牵挂你,并且也不能不去思考你和颜回那个更贤能)  今夫天之生人也,聪明材力.虽造物不能悉泯其参差,则其必有一愈焉理也。 (上天诞生下人,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即使是造物主也不能全部泯除他们的差异,那么其中必然有某一处是超过其他人的:这是道理) 今夫人之造诣也,高下浅深,虽师长不能尽窥其分量,则其不知孰愈焉情也。 人的学问水平的高低浅深,即使是师长也不能全部窥知他的分量:这是人情) 将谓回愈于女乎?而女自一贯与问之后,亦既高出于同堂。(难道要认为颜回超过了你吗?可是你自从“一以贯之”的询问后,也已经高出了同门。)  将谓女愈于回乎?而回自三月不违以来,久已见称于吾党(难道要认为你超过了颜回吗?可是颜回自从“三月不违仁”以来,就长久的被乡党称赞。)     将谓回不愈女,女不愈回乎?此可与论过犹不及之师而女之回也,固非其例。 (难道真的要认为颜回超过你或者你超过颜回吗?这可以去评论颛孙师的过犹和卜商的不及,但你和颜回,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例子) 将谓回有时愈女,女有时愈回乎?此可与论退与兼人之由而女与回也,又非其伦。 难道认为颜回有时候超过你,或者你有时候超过颜回吗?这可以去评论冉有的“退”和子路的“兼人”,但你和颜回,又和他们不是一类)

解析  中比乃文章之腹。我们看内容,还是围绕“女与回孰俞”这五个字来写,也就是题目。通过对二人所做得客观比较,实际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你们两个都那么出色,既然从情理上说谁超出谁都很正常,我为什么要问你这个问题呢?不难看出,中比实际上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过渡句,以夫子语气点出我要问的问题;第二个是一小比,两个对偶句,从理与情的角度写“必有一俞”和“不知孰俞”;第三个层次是两个小比,用反问假设的语气,从不同角度来引发读者思考这个问题。文章看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也清楚了,那就是八股文并不是僵硬机械的一成不变的格式,我们看到中比并不是只有两股,而是六小股,三个长的对偶句。

后比  夫弟子之造就,函丈(前辈学者或老师)难欺,假令我出独见以定短长,回亦无不服也女亦无不服也。然我言之,不如女决之也。孰高孰下,奚弗向长者而自陈。   夫尔室之修为,旁观尽悉,假令人持公论以评优劣,岂不足以知回也,岂不足以知女也。然人论之,不如女断之也。孰轻孰轩,奚弗对同人而共白。

翻译:学生成就的高低,是难以欺骗老师,假如让我说出我的看法来评定你们的长短,颜回没有不服气的,你也没有不服气的。然而有我说出来,不如你自己做出判断。孰高孰下,为什么不对着长者自己说出来呢?

     弟子修为的深浅,旁观者全都知晓。假如让他人秉持着公正来评定你们的优劣,难道不能了解颜回,难道不能了解你吗?然而他人评论,不如你自己判断。孰轻孰重,为什么不对着同仁朋友陈说呢?

解析:这一比是后比,由两大股构成,两两对照,从“我”和“他人”两个角度来论述“自省”的必要性。文章的主体也基本结束。“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这个中心也完整的论述了,全文就是论证了题目中那句话是想让子贡自我反省。

收结  吾不能忘情于女,且不能忘情于女之与回也。女与回也孰愈?

翻译  我不能不牵挂你,并且也不能不去思考你和颜回那个更贤能。你和颜回那个更贤能呢?

解析  清代的八股文结尾和明代不同,明代的结尾称为束股或大结,要求对偶,可以抒发自己的见解,不用圣人的口气,字数也可以多至百字。我们看这篇八股文的结尾,依然是圣人口气,而且不对偶,字句很少,简洁有力。既呼应了题目破题,又照应了主体。起承转合的章法也很规范。

以上的解析都是很幼稚的,挂一漏万。只是介绍了八股文的一些基本的常识,但是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八股文的了解,来回应我们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最佳训练途径是什么?从技术层面上说,最好的选拔性语文试卷是什么?

八股文以及八股文背后的汉语言文字教育体系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从考试选拔的角度来看,作为专用的考试文体,八股文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及限制性条件。

1、字数要求。最少300字为万片,上限在顺治时为450字,康熙时改为550,后又改为600字,乾隆43年,又明确规定在乡试和会试中,字数上限为700字。而且,每个部分的句数也有一些规定。

2、书写。书写要求也很苛刻,一旦试卷上污迹,则判定为“污卷”,当即弃掷。同时字体也有要求,大小半寸,要“欧体赵面”,要有欧阳询字体的刚劲骨架,又要有赵孟頫体的妩媚外形,因为大家都是天子门生,所以字体要带有一点所谓的“媚态”,这种字叫“馆阁体”,也叫“翰林字”。

3、从文章的程式看,从破题、承题、起讲一直到收结,包括文章起承转合都有特殊的限制性要求。

4、从文体看,八股文都是论说文,也就是议论文。

5、从内容,都是命题作文,出题的范围就是《四书》。

6、从语言看,正文中“八股”必须对偶,对偶不能像骈文和诗歌一样,是散形文字的对偶,且有平仄要求。

7、出题顺序到了清代顺治年间,也固定下来了。会试时候的三道题,有两种顺序:一是《论语》《中庸》《孟子》;二是《大学》《论语》《孟子》。

8、国家有法定的评定标准。按照雍正皇帝的上谕,八股文必须“清真雅正”,符合此标准才能被称为优秀试卷。文章思路要清晰,情感要真实不做作,语言要典雅而不能流于清丽,至于“正”更不用说了,思想要端正。

9、最让考生担忧的还有一点就是“磨勘”,就是乡试会试结束后,还要把取中的试卷重新研究,若发现问题就要追究。这个环节很重要,比如乾隆皇帝几乎每年都要过问。

作为遴选人才的竞争性极强的考试试题,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八股文的标准虽然很多很高,但是易于操作,保证了国家抡才大选的公正公平。主考官已经各房房师也都是经过八股训练的一时名家,各种标准的限定,使得录取时考官的个人主观因素降到了最低,从而极大保证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而且,考试结束后还有级别很高的“磨勘”环节。站在选拔性语言试卷的角度,我个人以为截至到现在,古今中外,无出其右。

那么,它对我们日常的汉语教学有哪些启示呢?

第一,书写教育。汉字是象形文字,其书写的要求非常高,考生从小就开始描红、仿影、临摹,每天一张大楷,半页小楷,即便金榜题名,点中翰林,每天也必须练习恭楷,这不仅是书写水平的训练,更是意志力的磨练,一个读书人是要坚持一生的;而汉字又是一种艺术,审美价值极高,长期严格而艰苦的书写训练,读书人的审美情趣、气质风度也培养出来了。

第二,熟读与背诵。八股文教育首先是熟读背诵大量的古书,核心就是《四书》《五经》,真正做到滚瓜烂熟。不论高声诵读还是低声吟咏,都要出声,“弦歌之音”要有腔有调,富有节奏。此外,还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唐宋古文和名家时文(高考高分作文)。这样的语言训练的好处毋庸置疑:利用儿童少年记忆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强调记忆,强化记忆力,保证永久记忆,同时也是文字功底文化底蕴的培养;其次,熟悉汉语的声音节奏,培养语感,符合汉字的四声特点。

第三,对偶与典故。对偶或者对仗是汉文字特有的极富美感的语言形式,同时也是全面完整体现作者思维能力的语言外壳。英语中有一种修辞手法叫“antithesis”一般也翻译成“对偶”,我们举几个例子看二者区别:

art is long,life is short(学问无穷,人生有限);

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

The end of passion is the begining of repentance

(盛怒直结束,悔恨之开始)

首先就是形式上英语达不到汉语对偶的要求,其次就是音节上也无法做到(这里没有贬低英语的意思),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反差”或者“平行对照”。

而八股文要求的是语言必须是对偶,而且绝对不能是骈文似的,必须是散文化的对偶,要求就更高。学生在进行八股文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从对对子开始,在文字的训练上,必须从词性、字义、读音等基础做起。

八股文又讲究用典故,而且对典故的要求很严格。必须雅正,不能像写诗词一样风花雪月,不符合儒家思想的典故也不能用。

第四,文章训练和思维训练。八股文是议论性问题,结构也几乎是固定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写文章是必须要个的按照文体的要求一步一步的从基础做起。对“起承转合”等写作程式一定要熟练。而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训练。

八股文教育中,老师在“开讲”的时候,讲解的重点不在于词句的意思,重点在如何发挥《四书》以及《四书集注》中的每一句话,如何把它演绎成一片文章。优秀八股文的标准就是在文章中去挖掘圣贤之道,在圣人之道的框架内写出与众不同但是又符合圣人精神的文章。这是对思维深度的要求。同时,八股文的的正文中又要求学生从正反、虚实、主客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以上是对八股文以及八股文教育的粗浅介绍,希望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明代八股文举例:

悲怆凄凉

居则曰不吾知也(题目)

以诸贤而不遇,宜其不能无惑也。(破题)

夫诸贤何如人也,而莫之知耶?居而有惑,则其望世殷矣!(承题)

今夫遇合之难有生所共悲也;意气之感贤者所不能忘也。士生斯世亦既蒿目时艰矣,而犹然伏处衡茅,又安能默默以终耶?(起讲)

(此文作者是明朝末年八股大家黄淳耀所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