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大师的股市理论

 ta8edrt 2020-02-19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Andre Kostolany ,德国知名投资大师,娴熟金融商品和证券市场的一切,被誉为「二十世纪股市见证人」、「本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的名言: 

有钱的人,可以投机,  钱少的人,不可以投机, 根本没钱的人,必须投机。

 

指数有什么道理, 这里一切取决于一件事,就看是傻瓜比股票多,还是股票比傻瓜多。

 

最没有意思的,就是那些和指数发展趋势有关的讯息,这些都是先有指数,才有讯息的。我不寻找讯息,而是发现讯息。

 

一、股市是经济的温度计?

 

许多外行人总是称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温度计,其实不然。证券市场无法显示当前的经济状况,也预测不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要证明这点,我不必追溯远古的历史,过去五年就是最好例子。一方面,德国经济成长持平,失业率高居不下,而另一方面,证券市场却增加了三倍!

 

相反地,在美国,经济因为就业充分而繁荣,证券市场跟着景气发展。那里同样有过经济高度发展,而证券市场却萧条的情景发生。经济和证券交易并不一定平行发展,但这不是说二者没有任何关系。我想引用一个多年前见过的老例子,令我印象深刻。

 

有一个男子带着狗在街上散步,像所有的狗一样,这狗先跑到前面,再回到主人身边。接着,又跑到前面,看到自己跑得太远,又再折回来。整个过程里,狗就这样反反覆覆。最后,他俩同时抵达终点,男子悠闲地走了一公里,而狗跑来跑去,走了四公里。

 

男子就是经济,狗则是证券市场。一九三零年至一九三三年的经济大萧条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就像这个例子,经济持续成长,也许也有一、两次的停滞,而证券市场却涨涨跌跌有上百次之多。

 

我认为,长远来看,经济和证券市场所的发展方向相同,但在过程中,却有可能选择完全相反的方向。我们知道,狗是来回奔跑的,证券市场在长期的经济成长过程中会多次反复大涨大跌。大涨之后,证券市场虽然很少跌回上涨前的水平,但在这段时间,行情将来回波动得非常厉害,主要受中期性因素影响。 

 

一是货币。货币对证券市场而言,就像氧气之于呼吸,或汽油之于引擎一样重要。没有货币,即使未来形势大好,世界充满和平,经济一片繁荣,行情也不会上涨。如果没有剩余的钱,就没人买股票。我们可以说,货币是股票市场的灵丹妙药。

 

货币+心理=趋势

 

但是单靠货币,股票市场也不会起变化,还要加上另一个心理因素。如果投资大众的心理是负的,即没有人想买股票市场也不会涨。只有在货币和心理都呈正面时,股票指数才会上扬。两个因素都是负面时,指数就会下跌。

 

如果一个因素呈正面,另一个因素呈负面,发展趋势就会持平,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行情平淡、无趣,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我的公式由此得出,同时也成为我的信念:

 

货币+心理=发展趋势。

 

如果某个因素略占上风,便会透过略为上涨或下跌的指数呈现出来,这要看哪个因素更强。只有当一个因素发生逆转,使两个因素同时变成正面或负面时,才会出现行情大涨或大跌。

 

结论是,如果大小投资者愿意,且有能力买股票,指数就会上涨。他们愿意购买股票,是因为他们对金融及经济形势抱持乐观看法;他们购买股票,是因为口袋里有足够的资金。这就是行情上涨的全部秘密,即使是经济呈现不利的态势,都适用。同样的机制也会起反作用。当一般大众非常悲观,负面评价未来,而且缺少现金,一方面因为大众可以将钱投资到其它地方,例如房地产、储蓄或债券,赚取更高的利率,一方面也因为贷款取得更加困难。如果缺少想象力和货币,指数就会跌到谷底。

 

我认为对中期证券市场,货币比想象力更具决定性作用。如果货币因素是正面的,那么到了一定时候,心理因素也会变成正面的。

 

如果有很多剩余资金留在金融机构内流通,据我的经验,这些流动资金的一部分最晚在九到十二个月之后,便会进入证券交易市场,虽然此时大多数的投资者对股票仍持负面态度。在此阶段,第一批的买进交易遇到的是完全净空的市场,这时指数开始上涨。上涨的指数使大众对股票产生兴趣,于是继续出现买进交易,吸引新的买主,如此循环不已。

 

股市评论家和分析家总能为行情上涨找到原因,因为经济面从来便不是全黑或全白的。如果无法说明当前的经济现状,必定会用未来的正面发展来解释上涨趋势。接着,正面的评价逐渐改变大众的态度,货币不断流向股票市场,使行情继续看涨。

 

反之亦然。如果货币因素是负面的,大众的心理状态在九到十二个月之后也会转成负面状态,即使经济第一线的消息仍相当正面,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行情还是无法上涨。如果大家期待的指数上扬没出现,第一批人就会失望地退出股票市场。第一批卖出交易把指数压低,引发进一步的股票出售,如此循环下去。这时评论家仍然可以找到负面消息,当成指数下探的理由,这时,整个气氛已经改变了。对于中期的证券市场发展,货币至关重要。因此,投机人士必须密切注意影响货币的各种因素。 

 

证券市场像二手车市场 

我已经解释过,证券市场不是经济状况的温度计。指数发展经常和市场状况背道而驰,景气好的时期,企业把所有资金用于直接投资,过去二十年,特别是美国,并未看到股票回购的现象。

 

相反地,当企业需要筹措资金时,会向股票市场借钱,提高资本,如此一来,上市公司的股票数量增加,供给因此扩大。由于资产重组,某些公司甚至还会出售其它公司的股票,导致市场出现数量庞大的新股票。

 

证券市场和二手车市场相似。每当大汽车公司推出新车种时,汽车销售商便异常活跃,甚至在价格上对客户妥协,或免费提供特殊装备,这时二手车的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如果新车交货期要等上几星期或几个月,而且新车种并不吸引人,也根本不可能在价格上让步,这时二手车市场就会活跃起来,价格也随之攀升。

 

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便是资本市场上的二手车。如果资本市场充斥许多有趣的新上市有价证券,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股票就会下跌。但如果新的投资标的愈来愈少,剩余资金就会流入证券交易所,也就是说回流到「二手车」市场。

 

后一种情况发生在经济萧条时。由于经济和需求停滞,新投资的利润效益无法获得保障,企业因此放弃或延后投资计划。他们并未透过增资来发行新股票,反而用剩余资金买回自己公司的股票,以留住股东。当资本积累超过了工业投资的需求时,剩余资金就会自动流向证券交易所,投资到已经上市的有价证券中。 

 

同时,经济危机让很多人害怕失去工作或收入,因此更加处心积虑赚钱,于是消费萎缩,存款增加。一部分的存款会转移到证券交易所,不管是直接透过投资基金、和基金相关的人寿保险,还是透过其它途径,结果总是相同:需求增加。因此在经济萧条时, 就会出现红利和企业利润减少,而股票指数却看涨的现象。

 

资金闸门等着打开

 

德国的战后发展就是典型的经济形势和证券市场反向的实例。大规模的重建从一九四八年的货币改革开始,当时,证券市场可以运用的资本很少,尽管指数缓慢上升,但股价仍然停留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没有恢复到原来的实际价值,虽然当时的心理因素完全是正面的。

 

一九五二年以后,工业大规模扩张,景气吸收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金,用于证券交易的资金所剩无几。每天早晨,我在报纸上都能看到自相矛盾的奇怪现象:公司取得傲人的成绩,红利增加,而指数却不停下跌。

 

为了在经济景气复苏阶段预防通货膨胀,德国政府采取限制贷款的措施,迫使企业发行新股票或债券。德国最大的几家企业发行利率超过8%的债券,在当时是非常高的利率,但大家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这些债券,虽然大家普遍都很乐观。

 

股票市场看来毫无希望,当工业扩张的速度放慢,甚至出现停滞时,联邦银行放宽贷款规定,打开资金闸门。吸入第一口「氧气」后市场重新活跃起来,证券价值直线上升,速度之快前所未见。

 

多年来被压抑的涨势潜力,引发了真正的指数狂飘,因为资金和心理因素同时转成正面。正如我所确定的,资金是证券市场的氧气,过去如此,将来亦复如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