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一样的孩子

 教海浪花 2020-02-20

         美国知名认知心理学家、科普作家、耶鲁大学博士斯科特·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著作《绝非天赋:智商、刻意练习与创造力的真相》是他献给所有身陷“标签”囹圄的人的书,他希望这本书能激励读者相信自己、释放心灵,了解真相,帮助那些被“天赋”迷惑的人,使他们成人成己。

        他说:“我认为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过早地对儿童的潜能盖棺定论,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错失了无数能够促成儿童积极发展的良机。无数的可能性就在我们身边,但是要抓住它们,需要扩大关注的范围,将目光从标签和考试成绩等狭隘的指标上移开,代之以“全人教育”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儿童本身。“作为从教近3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非常认同他的话。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我认为应该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孩子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尽可能的挖掘孩子的潜能,让他成为他可以成为的那个最优秀的自己。

     

        每一个孩子生而不同,千差万别的孩子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发现他们的潜质,给他们成长的时空,帮助他们成长的更好。特别对于那些在前期表现不够好的孩子,更需要给他们以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成长期能够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切不可为追求分数盲目的给一些等待发现需要时间成长的孩子贴上笨孩子、差生等标签,在他们人生才刚开始的时候,就给他们下了足以毁掉他们一生的定义。因为你的一招不慎而毁了一个爱迪生或一个爱因斯坦。

        中国的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品德高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人才的核心,只有在青少年时期用“完人”育人观来践行教育,才有可能为孩子们未来发展埋好伏笔,铺平道路。

        教育是最怕功利心的事业,现在各类名目繁多的荣誉光环,已经让一部分“优秀”老师深深陷入了攀登“荣誉殿堂”的漩涡里,追名逐利,无法静下心来。再加上升学率与考试分数在各类职称评定中的引力作用,又让一部分教师心猿意马,毕竟职称决定着薪资水平。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功利心也会蒙蔽教师的双眼。

        目前各级政府对教育极为重视,真心希望尊师重教的得力措施能尽快落实,社会能给教师更好的教育时空,让更多的真正热爱教育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行列!也愿我们教育人能守住初心、潜心研究、安心教学,有足够的定力坚持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用心育苗,静待花开。让不一样的孩子都能有一样灿烂的明天!

        最后一首《不一样的孩子》与各位共勉:      

为那些不一样的孩子干杯!

那些功课不能总得到“优秀”的孩子,

那些耳朵比小伙伴大一倍的孩子,

那些鼻涕永远也擦不干净的孩子……

为那些不一样的孩子干杯!

那些别人眼里的疯子和笨蛋,

那些有勇气有毅力却格格不入的孩子,

那些伴着不同鼓点起舞的孩子……

为那些不一样的孩子干杯!

那些生性顽劣、喜欢捣蛋的孩子,

因为有一天他们长大时,就像历史所证明的那样,

是他们的不一样让他们取得了独一无二的成就。

——迪格比·沃尔夫(Digby Wolf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