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图解》,作者是史蒂夫·诺特伯格。 番茄工作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1.注意力缺失 2.拖延症 两个症状的本质是工作效率低下。 什么是番茄钟?番茄钟的理论依据? 番茄钟:我们列出每天的任务,然后把工作时间分解成若干个小块,前二十五分钟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之后五分钟彻底休息——每一个这样的三十分钟,就叫做一个番茄钟,或者叫一个番茄时间。 番茄钟的来历: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在大学期间苦于学习效率低下,使用厨房中的一个番茄形状的计时器,监督自己全神贯注提高效率。 番茄钟的心理学原理: 米哈里「心流」理论: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保持高度兴奋的状态就是心流。番茄钟是用人为方式打造出容易产生心流的环境。 斯佩里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在智力活动上各有分工,左脑主要负责判断和统筹,像是一名理性的分析师;右脑负责想象和创造,更像一名感性的艺术家。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番茄钟的习惯会对大脑进行经典条件反射训练。番茄钟的倒计时强化了注意力,让工作更有仪式感。 番茄工作法的流程? 番茄工作法的第一个步骤是「计划」。需要我们准备三张清单。 第一张清单是「待办事项」清单,第二张清单是「今日待办」清单。第三张清单,「当下清单」。 番茄工作法的第二个步骤是「执行」。 工作中的打断分为两种:
度过休息时间的主要目的是让大脑充电,对之前吸收的信息进行后台处理。比较好的休息方式是浅睡一小会儿、起来走动一下、喝一杯纯净水、远眺窗外或呼吸冥想。 第三个步骤是「记录」,除了要记录被打断的次数、被打断的原因,还可以记录完成的番茄钟个数、用这些番茄钟干了什么,不妨详细一点。 第四个步骤是「处理」,就是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有用的信息。 第五个步骤是「可视化」,简而言之,就是从前面分析完毕的数据中,找到改进工作流程的思路。 解读 | 照瞳。上海创投媒体采编、番茄工作法使用者。 播音 | 张煜 策划编辑 | 李峻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
|
来自: 昵称63444001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