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山汪王庙 何日重振辉煌

 grandy3hz 2020-02-20
 风雨千秋湮汪王,后昆思祖寻残垣。
祭坛香烛炉灰尽,幸存遗地刻摩崖。
吴山本是吴王地,天风何处留庙堂?
城隍阁里述略志,汇观亭上眺湖塔。
税地孤石今安在,断碑半截茅观藏。
当年吾祖保六州,叱咤风云震徽杭。
如今太平逢盛世,愿塑王神显辉煌!

杭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文风炽盛,名人辈出,人们所知道的有武肃王钱鏐,唐代诗人白居易,北宋文豪苏轼,南爱国诗人陆游,还有岳飞、于谦、等一批历史名人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却淡忘了一位曾经在隋唐大业年间起义的农民领袖;一位曾在隋末唐初“保障六州”时为杭州的经济,民生、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吴王”:他就是隋唐以来维护国家统一的典范;拥有万民爱戴,官员景仰,士绅颂赞,历代皇帝十五次追封褒赠;叱诧风云的历史伟人——“越国公”汪华。
汪华生于陈至德四年(即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正月十八日,原名世华,字国辅,又字英发。是隋唐之际徽州人氏,(歙州登源汪村人,今属安徽绩溪县)殁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月三日,享年64岁。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20岁的汪华应募平婺源的寇乱,在军中脱颖而出。大业年间,隋末天下大乱,国家王政不纲,豪杰并起,各建号郡邑,面对民生凋敝的惨状,胸负大志的汪华深忧民生之艰难,起兵于江南歙州,由于英勇善战,随后攻占了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拥有
六州后,在众议护拥下建立了吴国,号称吴王。


汪华像画作 汪裕凯

在全国纷扰不堪、战乱频仍的隋末唐初年代,汪华在治理吴国十多年的时间里,镇静一方,保境安民,颁布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则在吴国境内实行社会融和,使其治域内十余年不见兵革,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他广施仁政,使域内经济取得发展,社会得到进步,保障了六州的平安,实属绝无仅有。
隋灭唐兴时,为免战祸,汪华审时度势,主动纳土归唐,为维护国家统一,为避免战乱,不让百姓生灵涂炭,他主动放弃了王位。武德四年(621年)九月,令其堂弟汪铁佛赴长安献表称臣。唐高祖为表彰汪华治理六州有功,封“上柱国、越国公,食邑三千户”,爵位从一品。此后汪华仕于京城,贞观二年(682年)诏授为左卫白渠府统军事,参掌禁兵。贞观十七年改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卫,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伐辽时,诏汪华为“九宫留守”。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月三日薨逝于长安。李世民“赐杂彩十床,黄金百两,东园秘器,恩礼如功臣”,给予了隆重的礼遇。还谥号“忠烈王”,对于他“功济六州之民而心识天命所在”给予了肯定。
汪华逝后,历代文人学者对汪华主动归附、维护唐王朝一统、顺应历史潮流的“王之大节”多有称颂。史上,唐、宋、元、明各朝,先后竟有九个皇帝十五次下诏赐汪华以各种封号,连带被各朝皇帝追封的还有汪华的祖父母、父母、四位夫人、九个儿子、二位弟弟,还有堂弟以及其他随从共40多人,这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追封持续时间之长,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实属罕见。



为纪念这位为江南百姓爱戴的历史伟人吴王、越国公汪华,唐贞观之后,杭州的官员、士绅在吴山七宝山大观台之麓,大观台西南,五昌庙左建造了汪王庙。庙址背江面湖,颇踞形胜。王庙有石碑刻越国公像,藏有加封,历代诰敕,并宋徽宗题赞。是吴山上最早建起的庙宇。汪王庙宇的建造十分壮观,正中是汪华的塑像和神位,塑像高大威严,两旁是汪华的两个弟弟铁佛与天瑶的神位。庙内奉祀者共21人,其中正殿3人,后殿供有18人的神位,他们是汪华的祖父母、父母,妻妾5人,儿子9人。当年杭州人为辟祸求福的时候,都去王庙祭拜汪王,一直以来,王庙香火绵长盛旺!。

唐以后,随着历代统治者给汪华封号的不断,王庙届逐渐演化为神庙。
这些封号记载如下: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追封汪华为灵惠公。
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赐庙额曰忠显,七年封英济。
宣和四年(1122年)“以阴相下睦寇”,即保佑平定方腊起义(睦寇)而加封灵显。
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以能禦災厉加信顺”。
乾道四年(1168年)进封信顺灵显英济广惠王,夫人钱氏追封灵惠夫人。
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徽州太守赵希远“祷祈有感,奏易信顺为昭应”。
理宗端平元年(1223年)郡守刘炳给汪华庙楼上匾曰“神光”。
淳祐八年(1248年)改封昭应显灵英济威信王,
十二年(1252年)改封昭应广灵显德英烈王。
宝佑二年(1254年)改封昭忠广仁显圣英烈王,
恭帝德佑元年(1272年)改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改赐庙额曰忠烈。汪王庙又称忠烈庙,
元代至正元年改封汪华为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
明初朱元璋立国时,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也效学宋徽宗编造了汪华神兵显灵,相助平定江南的神话,颁布保护汪王庙的禁约。这样,汪王庙成为了皇帝指定的合法的祠庙,享受国家的祭典。汪华的地位也达到至高无尚的境界了。

一千多年来,吴山汪王庙曾几经修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寇(指太平军)。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民国二十五年(1936)分别做过再次重修。汪王庙内收录了60多位汪氏后裔,钱塘以及全国各地名士所撰写的匾额、题辞、诗词、楹联,歌颂了汪华的丰功伟绩,记述了汪王庙修复经历。民国二十四年(1935)乙亥三月十日,汪氏族人会议决议:“庙宇荒颓,势将就此,负责有人,共谋修理”。由杭州政界、军界、金融界,法律界、教育界、商界、手工业者、工人、农民、学生组成成立了“吴山汪王庙管理委员会”。并定于每年组织三次祭祀活动。

20世纪后,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吴山很多景观、遗迹、民俗、文物遭到废弃,汪王庙最终和其他历史文物一样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噩运。据杭州历史学会、古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丁云川先生2006年所撰写的“吴山汪王庙何日重现”一文中所报道:“汪王庙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为了炼铁所需要的木料,将汪王庙拆除······”。
幸运的是,历史为杭州吴山汪王庙留下了两件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实物和两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实物之一,险被拆毁而丢弃的“汪王庙界石”,现保存在云居山三茅观内。


实物之二,是地处紫阳山顶西侧摩崖处,卧于斜坡,一块刻有“汪王庙税地”的山石石刻,宽约3米,高约米许。



文献之一,是(清)汪文炳辑,孙峻参订,邵群标点的《吴山汪王庙志略》(1905年印)。


文献之二,是(民国)戴振声、汪濂编,邵群标点的《吴山汪王庙志略续编》(1936年印)。现在已收入2004年10月杭州出版社出版的《西湖文献集成》。第二十五册《西湖祠庙志专辑》,其中第992(整)页,为1/1500比例的《汪王庙地图》,面积共计二十四亩六分一厘。


唐越国公汪华,他为杭州的初建形成作出卓越贡献的第一人,杭州不应忘记汪华。汪华被唐王朝李渊封为“越国公”,时间比起吴越时的钱鏐降宋还要早300多年。清朝工部尚书、闽浙总督汪志伊在《西湖七古》中就说:“六州保障天心记,德在生民功在地。仁智争传武肃王,谁知师我越公事。”汪华保障东南六州,主动放弃王位,促成大唐统一的伟大壮举,为后五代降宋的越国钱王作出了先前的榜样,并对其后杭州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效仿作用和直接的影响。北宋立国,其孙钱俶“纳土归宋”,实现和平统一,传承发扬了汪王治理杭州的政策,数十年使吴越国繁荣富强起来。至今杭州百姓还传颂着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保障东南有二王,归唐降宋有钱、汪”一说。杭州始从秦时的无名小县,经唐、吴越、宋,周边地域一直连年战乱不断,兵火相交相续几百年间,而“吴王”汪华和“越王”钱鏐对杭州的治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在历史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钱鏐继承了汪王的管理经验,发扬光大了汪王治理杭州的政策,使江南杭州成了太平盛世之下的天堂!


杭州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寺庙数以千百计,吴山上的汪王庙只是曾经的一座。如今,杭州无人不知钱镠,无人不知钱王祠!然而,由于吴山汪王庙的殁废,曾经的吴王越国公汪华、汪王庙早已被人们遗忘了,汪王庙是历代政府立祀祭奉的庙宇,历经千年,几毁几复,随着这样一个千年王庙的湮灭,汪王的伟人形像居然被慢慢遗忘,虽然曾经有历史专家出面呼吁过,也没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当前汪王庙重建议题,符合如何贯彻有关一希例恢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谈话的政策落实,在吴山大观台上重建汪王庙,与西子湖畔的钱王祠招相呼应,为杭城的旅游景点更锦上添花,为吴山景区的爱国教育旅游线形成一个完美的结合。只会是利多益多。
汪华的一生的功绩和核心思想价值是:保境安民,建吴称王,造福一方,为国统一,弃王归唐,忠心勤政,建功于国,立德于民,鞠躬尽瘁,他对唐时包括杭州在内的“六州”域内历史上的民生和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他的功绩和伟人形象不应该被磨灭,他是杭州历史丰碑上不可缺失的伟大人物!应该永远铭记于杭州光辉的历史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