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与地龙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济世仁心莫炳绥 2020-02-22

【基源与功效】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地龙为巨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全虫体。性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之功效。

【药对功效】宣肺通络,止咳平喘,利尿消肿。

【配伍机制】麻黄辛散宣肺,苦降下气,以助肺之宣发、肃降,调畅气机,有较强的止咳平喘作用,治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之实证喘咳;辛散升浮,上开肺气而发汗,又苦降下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治水肿兼表证;借其辛散温通,升浮外透之力,还可用治风湿痹痛。

地龙入肺经,清肃肺气以平喘;入膀胱经,清热以利尿通淋。借其走窜之性,又可通络。凡肺热哮喘;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等,均可用。

二药配伍,一寒一温,一升一降,寒温平调,升降既济,开合适度,相辅相成,用于咳喘,尿少水肿,风湿痹痛。

【临床应用】

1.咳嗽气喘。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选用,对于肺失宣降,气机上逆,兼有瘀滞者尤宜。

2.风寒湿痹,四肢疼痛。常配伍羌活、独活、威灵仙、乌头等同用。对于风湿痹阻,久病入络者有一定疗效。

3.多用于风水及急性肾炎而见上半身肿甚,小便不利,兼见表证者,二药配伍宣肺利水而消肿,对伴有咳喘、胸闷者尤宜。

现代临床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现代研究】麻黄具有镇咳平喘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较持久,对多种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麻黄挥发油对甲型流感病毒(亚甲型PEB株) 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机体有解热、发汗、利尿作用;麻黄碱有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地龙水煎液有良好的解热作用;热浸液、醇提取物对小鼠和家兔均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广地龙次黄嘌呤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拮抗组织胺及毛果芸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广地龙酊剂、干粉混悬液、热浸液、煎剂等,均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地龙提取物具有纤溶和抗凝作用。此外,地龙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菌、利尿、兴奋子宫及肠平滑肌作用。

【用法用量】麻黄,2~9g;地龙,5~9g。水煎服。

【使用注意】麻黄使用注意见前。对异体蛋白过敏者慎用。地龙服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反应,如头痛、头昏、心悸、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后又突然降低,有时还可见于胃肠道出血现象。

【按语】地龙有无毒性的问题在古本草中即有分歧,如《名医别录》明言:

“大寒,无毒。”《图经本草》曾记述地龙的毒性反应,曰:“曾有人因脚病药中用此,果

得奇效,病既愈,服之不辍,至十二余日而觉躁愦乱,但欲饮水不已,遂至委顿。”但在后世本草、医籍中以常用剂量及传统方式给药则稀有地龙毒性反应的记述,故通常认为本品无毒。现代用药理学方法对地龙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龙口服给药安全性较高,多次或连续给药一般不易引起毒性反应;改变剂型及用药途径,特别是注射给药,在一定的剂量下可致中毒或死亡。临床亦发现地龙服用量过大可出现头痛、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毒性症状,注射给药个别病人可致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言地龙有小毒也未尝不可。但常用量传统途径给药,应视作无毒为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