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调理中遇到的那些坑,教你一招轻松辩症状

 长沙7喜 2020-02-22
和弦 - Pisces.mp3 来自朴念堂 04:10

中国人都有一个“养生”的好习惯,妈妈煲的汤,总会放一些党参、北芪、麦冬等食材,说是滋阴补脾。上火了喝点莲子银耳羹。养生仿佛是妈妈们的日常话题,但她们都养对了吗?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里,人体的生理功能往往随着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所谓“天人相应”。一年四季中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

冬季进补,春季祛湿?


人类到了冬季,也同样处于“封藏”时期,此时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温蓄。民间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所以在冬天,不少人习惯了吃滋腻进补的食物,火锅、羊肉、佛跳墙,尤其是过年,大鱼大肉免不了。

立春的到来,会伴随阳气升发,应该吃一些辛散之品,帮助阳气的升发,同时饮食不能过于滋腻,应以清淡为主,因为立春一来湿气便开始加重,过于滋腻则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所以多吃蔬菜是最好的选择。

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是以这样的原则来调理身体的呢?如果这样的做法是对的话,在冬天吃滋腻进补的食物,阳气得到补充,那么在冬天应该就不会怕冷,女性宫寒、痛经会有所减轻。

但我们发现只有一部分人能缓解,其余的还是会怕冷,同时还会伴随口干舌燥,皮肤干裂,烦躁失眠,有些还会喉咙痛,甚至咳嗽。

其实大部分人在冬天都处于第二种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冬季,人身体里的能量也会内藏,加上温度的降低,皮肤的毛孔也会比春夏时闭合得紧些,这个时候人的身体被围得像一个火炉,吃进补的食物就等于往火炉里添柴火,结果火烧得越来越旺,把身体里的津液都烤干了,所以人变得躁动不安,皮肤干裂

所以冬天除了阳气不足的人需要适量进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一些清热、下火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以阻挡补品所带来的燥热之气。

立春的到来,天气开始暖和,人的阳气升发,毛孔也逐渐打开,这时人就像已经揭盖的水壶,体内能量散发的速度会比冬天快许多。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到了春天就泛春困,乏力没精神,没胃口,消化不良等

暖春的到来还会带来一阵潮湿之气,在南方会有一段时间的“回南天”,所有地方都是湿答答的一片。

加上这气候的影响,人们就会以为这是“湿气重”的表现。因为脾喜燥恶湿,湿气滞留在体内导致脾胃无法顺利运作,人就没有胃口没有精神。

实际上,“湿气重”只是假象,是因为天地把你的阳气带了出来,你却没有及时补充,阳气不足,无法推动津液运行,导致“湿”无法流动起来。湿气停滞在脾,就会感觉粘腻,没胃口,没精神。

所以立春以后不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祛湿上,而是应该添补阳气阳气充足了,“湿气重”的问题便不复存在

顺应自然的规律


调理身体应该遵循天地的规律,结合天地气交在人类身上的变化,把多余的部分去掉,把不足的进行补充,才能让身体回到中庸平衡的状态

可这两年来天气越发变化无常。去年的冬天几乎不怎么寒冷,这也导致了许多人的阳气无法很好的收藏,阳气无法收藏,春天一到,伴随阳气升发人就容易变得虚弱,免疫力下降。这也是“冬不藏精,春必温病”的意思。

这次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那么高,人们的免疫力普遍低弱,气候的变化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到了立春,本到了返潮回暖的时候,突然间来了个“倒春寒”,本该升发的阳气再被抑制,因此有不少人出现内热、口干、燥热等症状。

调理的原则是辨证论治


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气节的确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一些影响。但结合天地气交的规律调理身体只是其中一种方法,而调理的原则应该是辩证论治,因人而异

比如在冬天人们虽然容易内热,但仍有部分人阳气非常不足,到了冬天还是精力萎靡,四肢冰冷,犯困贪睡,这个时候就要把重点放在进补上,而不是一味去下火、清热。

所谓“调理”,应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自己适合吃什么,而不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可实际上,老百姓哪里知道如何辩证论治,只看到哪位专家推荐什么方子好用自己便跟着用。什么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就很难辨别清楚。

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

认清自己当下的寒热状态

留意每天的大便状态。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每日一次,成条软,不粘不臭不难解,金黄色。

如果您属于以下这几种,那就是内热的状态:

1. 便秘;便硬;量少;

2. 成条软,很臭,粘厕所

3. 大便烂,很臭

此时应选择易消化通便的食物,而不是一味进补。

如果是腹泻,有可能是吃错了食物导致的,如果只是拉一两次,就不需要理会。如果是长期大便烂但不臭的情况,就说明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这时候需要通过补充能量来把身体调整平衡。

除了大便,还要留意出汗的情况,正常的出汗应该是春微汗,夏适中,秋微汗,冬无汗。

如果这个人长期出汗量多,说明卫气不足不能固摄,在调理时以“补”为主。

自带偏性的体质

吃的食物也因人而异


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具有偏性,食物也具有偏性。要想把身体调回中庸状态,只能以偏纠偏。

所以每个人适合吃的食物都不一样,如果大家吃的都一样,结果肯定是一部分人好一部分没好。更别说外面流传千人一方的预防流感方剂,结果必然不能百分百起到作用。

有上过食在道中健康管理实战班课程的食友们,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体质,知道自己适合吃些什么食物。他们只需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对食物进行调整。

很多食友会经常问一些这样的问题,我咳嗽了吃什么食物好?口腔溃疡怎么吃?胃痛该怎么吃?而指导老师们都只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大便和出汗的情况怎么样?”

我们没有可以调百病的药,却有调理百病的方法。不管你的症状表现如何,通过吃对食物,把大便和出汗调回到正常的状态,身体气血均匀一气周流,那些症状自然慢慢消失

所以吃了适合我们的食物,调整的是我们的一身正气,只有正气充足,身体才回归中庸平衡的状态。有了正气护身,邪气自然不能侵扰,便能有效减少、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