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治疗不是吃药控制血糖这么简单,作为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措施多管齐下,除了药物,还需要饮食、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情的发展,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涉及全身多个组织系统,对心、脑、肾、眼、神经以及血管等均有影响。而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很常见。所以,如果有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仅仅控制好血糖是不够的。这里结合糖尿病各系统的病变来分析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1.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几率更大,这是有医学大数据作为支撑的。随着病程延长,心血管病变问题也日益凸显。 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是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所致,而在长期糖尿病和高糖状态可以加速其形成,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糖尿病如果合并危险因素,问题就更大,如肥胖症(BMI≥30)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密不可分,除此之外,高龄、吸烟、病程长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都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防止心血管并发症,除了控制好血糖外,还需要减肥和戒烟。 2.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医学专家经常说脑心同治,意思是心血管和脑血管往往发病机理类似,需要同理进行治疗。而在糖尿病并发症这一块,心血管病变发生的同时,其实脑血管也同样面临危机,机理类似。 不难理解,糖尿病也容易引发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压、高龄、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和高脂血症等都是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所以即使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也需要同时对其他危险因素加以干预,才能防止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发生。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句话有特别的意义,因为糖友们需要经常检查眼睛,防止受到高血糖带来的眼睛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且高发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为20%-40%。特别是糖尿病时间较长的患者朋友,因为国内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的病程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另外高脂血症可加重机体微循环障碍,导致眼底动脉硬化,从而促使视网膜病变发生。所以,除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还应控制血脂来预防视网膜病变发生。 4.糖尿病肾脏病变 糖尿病的潜在危害也波及人体下水道,那就是肾脏。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发的最常见最危险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硬化。提醒糖友们注意观察小便有无异常,同时定期检查肾脏相关项目如超声,尿常规。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程长和高脂血症。血压升高可促进蛋白尿的产生。故控制好血糖的同时,还需要对血压和血脂加以控制。 5.糖尿病神经病变 凡是需要糖分和能量的地方,几乎都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神经系统也不例外。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由于糖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导致的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国外研究显示,年龄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次要危险因素是病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神经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6.糖尿病足 糖尿病并发症波及范围上至大脑,下至足部,实在需要重视和防范。 糖尿病足同样是一种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其治疗较为困难,且截肢率较高,由糖尿病足引发的溃疡、感染、坏疽是截肢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为高龄、病程、血脂、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等,而年龄和病程是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些是可控制因素如血压、血脂、吸烟、体重等,有些是不可控制因素如年龄、病程。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好血糖外,还需要对可控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才可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