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伤寒】条文第158条

 ll无为 2020-02-26

编者按

“中医世家网”邀请“姚院长”先生为所有希望学习《伤寒论》的读者详解伤寒论条文,每天一条。我们在此转载分享。

条文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

这条文里很多不用解释的,和生姜泻心汤差不多了。大部分是描写腹泻的症状。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这是最初的病因,误治导致腹泻,这个腹泻还挺严重,“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要达到一天泻个几十次,按最低二十次算,那一小时得泻一次。如果没到二十次,这个用词就是“日十数行”了。这要按现在来看,是个急性胃肠炎了,直接进医院吧。

“谷不化,腹中雷鸣”,这个是腹泻的表现,肠鸣腹泻,泻下粪便里有不消化食物。“心下痞硬而满”,这是泻心汤的主症了,心下痞,这个痞比较严重,兼“硬满”,但这个硬不是结胸的那种硬,这是胃虚引起的硬,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就是解释这个的。

“干呕心烦不得安”,这个干呕,并不是说只是恶心一下,实际是他没什么东西可吐上来,东西都腹泻泻掉了,还没消化完的都直接一路绿灯拉出去了,所以如果这个泻的不是很厉害的话,他还是可以达到吐的程度的,也就是上吐下泻。“心烦不得安”,这个心烦的因素还是挺多的,但因为在这里不是一个主要症状,所以一般解释就简单说是由胃不和引起,实际像这种腹泻水份大量流失,他也应该会引起心烦,一直上厕所也会心烦,胃部不适躺着也睡不着,也会引起心烦。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前面的症状是由误治引起的,现在这个医生,像这种医生也不能算医生了,庸医杀人不用刀说的就这种,泻成这样了,他还用下法,他以为这个心下痞硬是个实证,第一次治疗没好,是因为还没泻干净,才再继续用泻药。这是个明显的虚实不分的医生。

结果二次误治后,这个心下痞更严重了。最后医圣解释了一下,“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他说这个痞硬,不是阳明胃家实的热结于里,而是胃虚了,虚的不能消化食物,这个食物要是发酵了,也会产生气体的吧,胃虚了,这个气走的不顺畅,自然跟打气球一样,会胀起来了。

这个客气,是对应主气的,就像客场和主场一样,这个客可以代表食物、外来邪气等东西,这些东西如果顺的话,是向下走的,不堵在胃里,他现在不正常了,所以不往下走,就上逆了,堵在胃里,就产生痞硬了。

这条说这么多,其实总结一下,用这方就几个主要症状,首先,心下痞,其次严重的腹泻,这个泻超过了生姜泻心的汤的泻,一样伴有消化不良,他的舌象,大部分是有带黄苔的,小部分是不带的,还是白苔。虚成这样,方中为什么还要用黄芩黄连,就是有些症状是没说的,按所看的医案来说,大部分泻成这样的人,他还是黄腻苔,应该还是有些热的。毕竟泻心汤就主治寒热错杂。

接着说这个甘草泻心汤,这个方可以重点记一下,因为他可以用来治很多反复性的口腔溃疡,然后他又是“狐惑病”的主方,这个病在金匮要略上有,主要症状就是口腔、眼睛、外阴粘膜溃疡,西医的白塞氏病(贝赫切特综合征)可以包括在这里。所以这个方是很特殊的,可以记下来,说不定哪天就用得到了,一下子成为神医。

甘草泻心汤可以说是半夏泻心汤的加减方,他们的药基本相同,书上一般写的,是没有写人参的,实际上呢,他应该要有人参,胃都虚成这样了,干嘛不加人参?金匮要略的书上是有人参的,所以伤寒论里应该是漏掉了。

如此加上人参的话,甘草泻心汤和半夏泻心汤相比,就是甘草多了一两,伤寒论里的方中,甘草用的是炙甘草,炙甘草温中补虚。金匮要略里的甘草是生甘草,生甘草清热泻火。所以偏向治溃疡的时候可以用生甘草,偏向补虚的可以用炙甘草。

都有心下痞,半夏泻心汤是基本方,偏于消化不良明显的,干噫食臭带腹泻的,用生姜泻心汤。偏于腹泻明显的,日数十行带消化不良的,用甘草泻心汤。泻的不明显,只是便溏或时不时腹泻,消化不良不明显,只是不想吃饭,吃了容易胀的,自然就是半夏泻心汤了。

这条应该算是讲完整了。

【《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本条指再次误下,胃气重虚,痞利俱甚的辨治。

本条伤寒中风并举,是指或伤寒或中风,不是伤寒又中风,也不是伤寒之后再中风,意在不论伤寒还是中风,皆不可用下法,不应下而用下法,故曰医反下之。

误下不仅表邪内陷,而中焦脾胃之气必然损伤,于是水谷不能消化,阴阳升降失常,脾气不升则腹中雷鸣而下利日数十行,胃气上逆则心下痞硬而满,中虚邪扰,更干呕心烦而不得安。

医者误认心下痞硬,干呕心烦等证,为实邪未尽,而又用攻下方法,心下痞硬因而更甚,这乃是胃气愈伤而气愈上逆之故,所以进一步指出“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也”。所谓“客气”,是指因虚而滞的病气,气愈虚则上逆愈甚,不可误认为单纯的结热,这一分析,对虚实疑似辨证,极有指导意义。

吴又可总结临床经验,“下后痞即减者为实,下后痞反甚者为虚”,可作本条理论的佐证。既然中虚气逆更甚,自非半夏泻心汤所能胜任,也不是生姜泻心汤所能主治,而最适宜长于益气缓急的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此方当有人参(三两),即半夏泻心汤加甘草一两。

来源:中医世家~经方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