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丨CT鉴别诊断

 judc 2020-02-28


往期相关内容链接:

专题丨膀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丨诊断及鉴别诊断

膀胱肿物之[内翻性乳头状瘤]

规范丨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解读


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CG) 是一种呈肿瘤样表现的黏膜增生性病变,确诊主要依赖膀胱镜病理活检,CT表现有一定特征。

病理基础及临床表现

CG的病理基础目前存在多种学说,其中较为普遍接受的学说为上皮组织转化学说,即在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膀胱黏膜层的移行细胞增殖,并凹入膀胱固有层内,形成移行上皮巢( Brunn’s 巢) ,并转化为腺上皮,通过分泌黏液从而达到自身保护的目的。CG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可侵犯膀胱黏膜下层,但不侵犯肌层。
膀胱癌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可以向下侵犯深部的膀胱壁组织。因此CG不同于膀胱癌,不会出现膀胱外软组织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CG患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上以膀胱刺激征和血尿为主,这证实了CG 发病机制与膀胱感染有关。
膀胱癌则多见于老年男性,临床上多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少数伴有膀胱刺激症状,推测其原因是膀胱癌病灶表面易出现坏死和溃疡,若并发感染时,可以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因此膀胱癌患者临床多以无痛肉眼血尿为主。

病灶形态学特点

CG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形态多为片状增厚型及结节增厚型,其原因可能与三角区为尿液流体动力的着力点有关。
膀胱癌多位于膀胱侧后壁,以“菜花”状结节表现为主。膀胱癌较CG易出现钙化,且多附着于病灶表面,其原因为当膀胱癌病灶表面伴发感染时,尿钙在碱性尿液的作用下易沉积在肿瘤表面。

病灶强化特点

多数文献报道CG 因含有黏液的柱状上皮细胞而呈轻度强化,膀胱癌同其他恶性病变一样,具有血管形成依赖性,毛细血管丰富,因而强化明显。
两种病变可均呈渐进性强化,膀胱癌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幅度最明显
CG为膀胱固有层内病变,黏膜层可因炎性充血而表现出线样强化
膀胱癌病灶基底部的黏膜下组织富含纤维、血管、炎性细胞等成分,增强早期强化程度较肌层明显,从而表现为病灶基底部的线样强化,同时随着肿瘤体积增大,黏膜下组织将更容易受牵拉并向瘤内纠集,而表现为“V字”样的基底部强化线

男,51岁,CG。CT延迟期示膀胱三角区呈结节状增厚型表现
男,38岁,CG。CT静脉期示膀胱三角区呈片状增厚型表现矢状位示膀胱三角区及后壁见完整连续的黏膜面强化
男,62岁,膀胱尿路上皮癌。CT动脉期示膀胱前壁见乳头状结节,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矢状位示膀胱前壁病灶基底部见蒂样强化( 白箭) 。
男,66岁,膀胱尿路上皮癌。CT平扫示病灶位于膀胱左侧壁,呈“菜花”状表现,病灶边缘见“蛋壳”样钙化
男,82岁,膀胱尿路上皮癌。CT冠状位示肿瘤基底部见“V 字”样强化线( 白箭)。

总之,CG 多见于中老年,常伴有膀胱刺激征,病灶多单发,呈片状增厚型或结节状增厚型表现,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少见钙化,增强扫描呈轻度渐进性强化。

膀胱癌多见于老年男性,常伴无痛血尿,病灶好发于侧后壁且多呈“菜花”状表现,病灶边缘可伴有结节状/“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呈明显渐进性强化。

↓ 以上内容来自:


补充一个典型病例:

男性,61岁,间歇性无痛性终末肉眼血尿4个月。

CT表现:膀胱左后壁菜花状肿物,相应膀胱壁收缩、凹陷,病灶边缘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呈明显渐进性强化。

术后病理:

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高级别,侵及膀胱肌层。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关注和支持!

你的阅读就是知识存在的意义!

你的经验就是医者仁心的基石!


2000+热爱影像的同仁已在线

欢迎点击下方加入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