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之三味

 街心舞苑 2020-02-28

前言:

这是一篇两年前的旧文,发出来,以应近来引发思考的一个话题:“茶味的好坏,应作何标准?”

午后的风,吹散了阳光的温柔,春日微寒,入眼的柳丝也未曾透露出一点绿色的讯息。然而身体早已木气生发,绿意在心,且迫不及待的告诉自己:春来了!

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廷怀汝瓷的邀请,与新生代青年艺术家们合作一场茶会,将之称为“问汝茶会”。

一人与二十余位茶客共同静心的茶会,之前也曾主持过。只不过,像这次如此轻松与欢快的过程,却是很难得的。于是由衷感谢各位茶友,欣喜于这杯茶能够成为给予大家心生美好的源泉。

问汝,汝可知?瓷器产业新市场。
汝问,茶何味?沁入心脾茶自香。



茶会中,所选的自是好茶,却不是往日熟悉,初次相见,未免生疏;所用之水,再普通不过,难助茶香;茶具也不拘于金银之器,朴实淡雅,厚重而不张扬。

如前文所言,托赖于在座各位茶友的配合,茶会的整个过程,从开始静心细品,到后来热烈,都是轻松而欢快的,每一位茶客在品饮之间所得到的,都不仅仅是茶,还有更多的感悟,的确让人欣喜。茶成为一切美好的载体,我也有幸作为这载体与美好的媒介。

此时情境,元代词人王哲《解佩令 茶肆》两阙,顿时跃于眼前。

“茶无绝品,至真为上”的意境也有了现实的再现。

茶叶本身是没有绝好的,以喝茶时最真实的体验为最佳标准,那么茶会时贵宾来往,所见所闻所嗅所品所触所悟,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自然,七碗茶妙处无边,赵州茶禅机无限,赋新词同唱新曲,月明中共享月光……这才享受到了这款茶最大的益处。

解佩令 茶肆
元/王哲


  茶无绝品,至真为上。相邀命、贵宾来往。盏热瓶煎,水沸时、云翻雪浪。轻轻吸、气清神爽。
  卢仝七碗,吃来豁畅。知滋味、赵州和尚。解佩新词,王害风、新成同唱。月明中、四人分朗。

又见朋友讨论茶的好坏:
“茶无好坏,在审评上,我们应该客观评价;适口为珍,毕竟茶叶是个人体验,个体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深有同感,
不同品类的茶叶,味道自然不同,其评判标准也自成体系,有的清香,有的醇厚,有的苦涩中带甜,但对爱茶人来说,只要喝起来觉得好喝的茶叶便是好茶。

同一款茶,因各种因素,不同的泡茶人便会泡出不同的茶滋味。

同一泡茶,因个体体质,不同的喝茶人也会喝出不同的茶滋味。


  

于是,若有所思,得茶之三味:

茶无绝品,至真为上——以境为本;
茶无好坏,适口为珍——以人为本;
茶有好坏,审评为准——以茶为本。
此三者,皆为茶,不可或缺,相和而生

(完)

原创文字,喜欢请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