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三高,还会得心血管疾病吗?

 夏季三伏天 2020-02-28

心血管疾病有许多危险因素,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糖代谢异常、身体活动不足和心理压力过大。其中,除了年龄、家族史、性别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其他因素都是可以改变和预防的。

根据《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2011)》,最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是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首先要把高危个体寻找出来,然后对他们进行行为干预、药物治疗等。心血管疾病预防全人群策略强调多部门的合作,包括卫生、法律、食品、传媒、环保、城建等部门。

心血管疾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因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更取决于个体同时拥有的危险因素的数目和程度。心血管疾病的控制不能仅仅控制单个危险因素,而是应综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危险。

对于个体而言,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膳食、禁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药物干预6个方面。

没有三高,还会发生心血管疾病吗?

日常所说的“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和高血糖。心血管疾病是一组以血压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

没有“三高”,会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并不是说绝对不会发生。


冠心病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而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不仅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还有遗传、年龄、吸烟、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缺乏身体活动等因素。


与冠心病类似,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之外,还有年龄、性别、吸烟、心房颤动、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酒过量等因素。

因此,即使没有“三高”,也不可太过掉以轻心。应尽量做到避免以上可变的危险因素,如注重膳食营养平衡、多加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做到早知道早预防。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