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伤寒论第28条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

 仲师之徒 2020-02-29

这一条论述汗下后水邪内停的证治。对于这一条文,注家争论较多,焦点在于有无表证,以及去桂枝还是去芍药的问题。《医宗金鉴》认为去桂当是去芍药。成无己则模棱两可,不说去桂枝还是去芍药,提出用桂枝汤加茯苓白术为宜。柯韵伯、陈修园则维持原意,主张去桂枝加茯苓、白术。这一条开头说服桂枝汤,或下之,可知前医认为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桂枝汤证,可以发汗,又或者认为心下满,微痛为可下证。但经过了汗下以后,前述诸证仍然存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小便不利是辨证的关键所在。小便不利为气化不利,水邪内停的反映。太阳之气的气化作用与水液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水邪内留,导致太阳腑气不利,气化失司,可出现小便不利之证;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经脉不利,可出现头项强痛和翕翕发热之证,似表证而非表证;导致里气不和,可出现心下满、微痛之证,似里实而非里实。因此,汗下两法都不适宜,只有用桂枝汤去桂枝加茯苓、白术以健脾利水。水邪祛了,太阳经腑之气不郁了,病也就好了。方后注说小便利,则愈,说明本方的作用不是发汗,而是通利小便,无需桂枝走表以解肌,故当去之。有人说,既然不发汗而专门利小便,为何不用五苓散呢?五苓散的方后注说多饮暖水,汗出愈,其证是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脉浮,用发汗利水的方法,使外窍得通,则里窍自利,是为表里两解之法。相比而言,本方则仅仅利水而已,里窍通,水邪去,则经脉自和,是利水以和外之法。唐容川说:五苓散是太阳之气不外达,故用桂枝,以宣太阳之气,气外达则水自下行,而小便利矣。此方是太阳之水不下行,故去桂枝,重加苓术,以行太阳之水,水下行,则气自外达,而头痛发热等证,自然解散。无汗者,必微汗而愈矣。然则五苓散重在桂枝以发汗,发汗即所以利水也;此方重在苓术以利水,利水即所以发汗也。实知水能化气,气能行水之故,所以左宜右有。唐氏的论述可谓是深得此方治疗之旨。陈慎吾先生曾治一数年低热患者,主要证候就是翕翕发热、小便不利。他用本方原方治疗,只用了两三剂,就热退病愈了。可见,经方只要用的得当,效果是很好的。陈修园用本方治吏部谢芝田的验案也很著名,就不再说了。总之,从理论的分析到临床的验证,都以去桂枝为是。方中芍药可助疏泄以治心下满,苓术走里以健脾利水,姜枣健脾和中,调和营卫,共奏健脾气,利水邪之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