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中医“象思维”

 秦皮 2020-03-02

什么是象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皆出自于《象》对乾坤二卦的描述。其中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象”所表现的内容是事物所呈现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非物质层面的,这个内容你没办法拆分开。
也就是说,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象思维就是整体思维,全局思维。
象所呈现的形式千变万化,凡是我们可以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尝到的、感知到的,这些都是象。
比如我们常用的中药桂枝,就有气、味、形、色等诸多方面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象”,这个“象”与桂枝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即便你的形状、气味、颜色等都和桂枝一摸一样,但是如果不是生在在桂树上,也不能称其为桂枝。所以,象思维实际上是从事物的本体出发,就是世界一切可见可感知的皆是象。

中医与象思维


人体是一个整体,包括外形,身高,体重,肤色等等一系列的“象”,凡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感知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是人体这个“象”所呈现的,透过这个“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内经》提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为什么不同的人所呈现的“象”不同?是因为禀赋不同,各有差异,即便是孪生兄弟,其所表现出来的“象”也会有差异。所以中医讲究因人而异,就是因为每个人所呈现的“象”是不同的。

辨证论治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那么什么是证?概括来讲就是体征和症状的综合,是人体之“象”常态与非常态的对比。

中医把疾病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来观察,要弄清楚病机所在,清楚的掌握致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最终决定中药的配伍及用量,这些都是象思维的体现。

中医不仅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还要把人与外在环境放在一个整体考虑,除了关注人体自身,还要把外界因素考虑进来,比如时间、地域、气候等,这是象与象之间的相互影响。

所以通过对象的观察,可以有更高的战略思维,来解决全局性的问题;并通过战术手段,通过解决某个局部的问题实现全局问题的解决。

所以中药采用配伍的方式,是从整体入手;确定何种药为君药,则是战术手段,是消除局部问题给整体带来的影响。

象思维的运用


中医治病,是运用象思维的极致发挥。

中药生于天地之间,不同中药呈现的“象”是不同的,比如百合花,朝开暮合,与人的睡眠习惯大体相同,所以用百合花治疗顽固性失眠,被实践证实确有疗效。

当然,除了百合以外,很多花也都朝开夜合,比如合欢花,也可有助于失眠的调理。

我这样说,可能会引来很多人的误会,并且被戴上不科学的帽子,但这就是中医用药的思路,是通过古人观察,尝试而后得出的结论。一部神农本草经,是祖先留下的多么宝贵的财富,足以泽被苍生,造福子孙。

象思维的本质


象思维是什么?既不是形象思维,也不属于抽象思维,而是以阴阳为主线,通过对人的分析(观察症状及体征)、综合(整体考虑,抓主主要矛盾)、抽象(辨识阴阳属性),而后立法组方。

有时候,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这个世界是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合运转规律的,凡是没有经历过逻辑推理,便被经验和实践都检验过的,那也是错误的,是不科学的。

但实际上,看似有逻辑可循的世界,我们并不清楚,也无法探究它是否真正的有逻辑。很多时候,逻辑是抽象的,逻辑推理是有条件的,比如数学永远是正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很难找到与数学公理完全符合的事物。

为何中医难学


对于中医的理解是困难的,因为科学的思维容易掌握,只有一个标准,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世界观。

中医思维是很难掌握的,因为没有标准,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如果有人想跳脱出原有的思维,上升到更高的层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对于那些被科学思维主导的的人而言,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真相,尤其是中医眼中的真相,会让一些人的世界观彻底崩塌!所以接受中医对他们而言,太难了!这不是聪明和愚笨的问题,也不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导致了彼此的世界观互不相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