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27)公叔痤荐商鞅

 山乡武侠 2020-03-04

翁武侠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也称为卫鞅,为表明商鞅拥有卫国国君的血统,又称公孙鞅,后秦王将商地封给他,后人又称之为商鞅。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中庶子,在战国时期是一种官名。就是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

商鞅在公叔痤手下做事,其工作能力还是有的。平时尽心尽责,做事勤勉精微,把个相国的政务家务安排处理得井井有条,对此,公叔痤十分的满意。商鞅做事的才干,早被公叔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他暗暗佩服有加,常常另眼相看倍加护惜,还想着在必要的时候把他推荐给朝廷,让他站在更高更好的平台发挥更大的能力和作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公叔痤推荐商鞅的心愿还没来得及提出,一场重病,就把他病倒在床上了,起不来了。有人就得问了,公叔痤既然早已知晓商鞅的治理能力,并且他自己也有心要把商鞅推荐上去,为什么不早早把此事给办了?其实,公叔痤这个人啊,可贵的地方就是有知人之明,但为国家利益考虑得相对少一些,为自身的利益考虑得多一些,平常话,就是自私了点。太史公司马迁于此特著一笔,“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很有深意。若过早地推荐公孙鞅,可能会取代他的职位,知己知彼,他肯定对此有些考虑和顾及。

病重了,自己也感觉自己不行了,此时,正是实现自己推荐商鞅的最好时刻。

于是,当魏惠王来看望他的时候,当魏惠王向他提出,他去后,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置的时候,公叔痤才向魏惠王介绍和推荐起商鞅这个人来。

公叔痤对魏惠王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

这个推荐来得突然还有些唐突。你没有向我介绍推荐朝廷里或朝廷外有名声的大臣或贤士,你却给我介绍和推荐一个你家门下的管家的还很年轻的小人,还要我把国家大事交由他来治理,这是什么意思?魏惠王当时可能是这么想的,置疑中,所以听罢默然不语。

公叔痤看到魏惠王对他的推荐没有一点积极的反映,知道魏惠王还没把此事放在心里。只得婉言道:”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

公叔痤对魏惠王说的话,意思非常地清楚,用商鞅,对国家有用,我们不用商鞅,而别人用了商鞅,对国家有害,用之委以大任,不用,就必须无情杀掉。

如此高的“思虑和境界”,算是公叔痤临死前对自己国家和对魏惠王本人表忠心的一种坦露。其言其语,如是有心之人听后确实应该细细地想一下,看一下,商鞅,何许人也,公叔痤,为何如此一说也?显然,当时的魏惠王听是听了,听完后还许了一声承诺,但看其神态和表现,很有应付了事的样子。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又赶忙把商鞅叫了过来。公叔痤对商鞅说:“刚才,魏王来看望我了。我在魏王面前推荐了你,但魏王显然没有接受我的推荐。你是个很有才干的人,我们国家不用你,别的国家肯定会用你,于是,我又建议魏王先杀掉你。这个事情你要谅解于我,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自己的属下。所以,现在又告诉你,情况危急,你赶快逃走吧!”

在商鞅面前,公叔痤说的这些话,一定是真心话,当然,先前在魏惠王面前说的话也是真心话。这就奇了怪了,公叔痤心里的真心究竟是向着谁的。用商鞅,杀商鞅,这两个主张是矛盾着的,而都出自于他一人。

商鞅听后,并没有表现出些许惧怕或感激,而是淡淡地一笑,摇着头回答公叔痤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

商鞅象魏惠王一样,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商鞅没有逃走。

国君如听你的,必定恭听,国君不想听你的,必定拒绝。不管你的建议是几条几款有理无理。

果然,商鞅的话没有说错。魏惠王离开公叔痤家后,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的事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

公叔痤在魏惠王面前推荐商鞅,是又想顾这面又想顾那面却始终没顾到一面,结果是尴尬的,建议热烈,接受杳杳,一江春水付东流。

说是一心一意,实是三心二意。公叔痤两面派的做法要不得。

2020年3月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