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方柏的医案摘录

 fulhfulh100 2020-03-04

刘方柏的医案摘录

一、顽固性失眠

1、养血安神之三黄安神汤(自拟方)

生地黄50g,天竺黄12g,姜黄10g炙僵蚕10g 防杞10g,桂枝10g,远志12g,半夏30g,高粱30g  夜交藤30g, 炒枣仁30g   茯神10g,炙草10g

三黄安神汤由《灵枢》之半夏汤(后世称为半夏秫米汤),《金匮要略》之防杞地黄汤和杂志介绍之验方僵蚕二黄汤三方组成。 

简化版的安眠汤:竹茹10克,生地50克,茯苓20 高粱米30克

竹茹先煮15分钟,捞掉竹茹,其余再煮20分钟,米熟汤成,睡前2小时喝

二、头痛

2、头痛如裂

身热,汗出,口干,面赤,脉大,是典型之阳明经证,而头痛以前额为甚,亦为阳明头痛之特征性症状。予白虎汤加味。

  头痛患者,3天前开始头痛,尤以前额为甚,痛至欲裂开感,住院治疗不效,自动出院来诊。来时患者抱头叫喊,头痛如裂,身热自汗,口渴欲饮,面红如妆,脉大,舌苔白。本例痛剧的原因在于三点:第一,阳明热邪亢盛;第二,病邪作用于特殊部位;第三,病邪导致了气血逆乱。其病机为阳明热邪炽盛,熏蒸上攻头目。处以:石膏120g,知母10g,菊花30g,川芎40g,全蝎10g(焙,研末冲服)。上方仅服2剂,即头痛全止,诸症消失。

本方药仅5味,而用量特重

3、顽固性头痛

倪某,女,43岁。双侧太阳穴疼痛2年余,初时不甚,渐渐加重,疼痛时轻时重,严重时可出现呕吐,须注射强力镇痛药方可逐步缓解。同时伴见头昏、失眠,每晚均需服安定等药物方能入睡。遍行各种治疗,终不见效。半年前患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治痊愈;2年前因子宫肌瘤出血严重,子宫已被全切。脉细,舌正常。

小建中汤温中健脾、调补气血的治法。我临床每以此方加黄芪治疗虚寒腹痛疗效极佳。这种治法既能使腹痛快速得止,必也能使头痛快速得止。而终觉不能丝丝入扣,乃以归脾汤轻剂暂投3剂。不料药后头痛时伴发的呕吐得止,疼痛也似有减轻。说明方已对证,乃放胆加重药量,处以下方:

黄芪30g,炒白术12g,人参10g,当归10g,炙甘草10g,茯神20g,炒枣仁30g,龙眼肉15g,柴胡10g,川芎20g,刺蒺藜12g,生姜10g,菊花12g,钩藤30g,大枣20g。水煎,日1剂。

服完8剂,头痛已减八成,睡眠好转,每晚能睡着六七小时,头昏亦减。再服6剂,头痛等症状消失,自觉神清气爽,续方5剂,巩固疗效。停药至今4年,未再复发。

三、吴茱萸汤

4、类似本例头痛患者的重症头痛和大量腹痛患者,我将其病因病机总归于“不荣则痛”。临床中这类病人并不少见。忆

早年我在农村基层医院工作时,于寒冬深夜每有农民送小孩来诊。患儿常抱腹狂叫,滚地不止。西医注射阿托品、鲁米那类药仍不能止,无奈,只好请我一试。我用荜茇、砂仁、吴茱萸各2~3g,杵捣为粗未,热开水送下,稍大儿童于开水中加入白酒三分之一以速其效。绝大多数患儿服下不久疼痛即止,少数再不止者,用生附片30g,肉桂10g,吴茱萸10g,捣为粗末,用食盐300g左右,同炒至烫手时,以布包好,滚褽腹部。经此处理,效果几乎立竿见影。

5、唾涎沫

病案1、稠浊涎唾,频频吐出,口苦、口干、舌边尖痛,偶有牙龈出血,心烦焦虑。

诊为脾胃湿热予甘露饮加味

生地15g  熟地15g  茵陈20g  天冬10g 黄芩10g  柴胡10g  枇杷叶12g  胆草10g麦冬12g  石斛10g  甘草10g    佩兰12g 藿梗12g  枳壳10g

水煎,日服1剂。2剂。

病案2、滴淌清涎、时哭叫、自汗、纳差、神疲。

诊为滞頣

吴茱萸汤合五苓散加味

龙胆泻肝汤时必考虑为肝胆湿热;用导赤散时必考虑为心经火热;而仅一泻黄散针对脾胃,却缘著眼于脾胃伏火而仍偏离了脾胃湿热。

病案3、一男青年。因白日工作劳累,夜间打麻将至深夜,而后再去加餐痛饮。如是数月后,日感身疲乏力,纳减脘痞,自购多酶片等内服数日不效。渐现唾液增多,方去就诊,医以保和丸加味三剂,治之不效。此时涎唾已发展成夜湿枕头,白日频咽(吐),说话时唾沫飞溅。患者系窗口服务人员,不能频吐,只得强咽,难受至极。来诊时,只求速速止摄唾涎。此证显然因于起居劳逸失度,饮食失节,而致耗伤脾气。溢流涎唾虽仅为脾虚失摄后的一个症状,而现已成“主症”。乃以六君子汤加山药30g、益智12g、芡实30g。二剂涎唾止,余症减,再服三剂,诸症得瘳。

6、头痛 呕吐

石某,男,12岁,初诊日期:1993年6月5日。头痛20日,间断呕吐一年。

近一年来常口泛清水,时呕吐。20天前突然开始头痛,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刻诊:头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剧痛。剧痛时抱头叫喊,头欲裂开,呕吐涎水,量多,项痛。剧痛呕吐间隙时始终伏案少语,不愿抬头答话,面苍白少华。脉细,舌苔黄厚,舌心干、微黑。

病程长,体质弱,复又呈现一派阴寒症状。其脉细,伏案少语,符合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心肾虚衰,气血亏损的病理改变。但少阴无头痛,本证以头痛为突出症状,似更符合《伤寒论》378条厥阴病之“干呕,吐涎沬,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条文精神。

呕吐清水不更是阴寒内盛浊阴上逆吗?这种病机相同是异病同治的依据,因此,不可囿于症状描述而作茧自缚。

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20g,人参10g,生姜10g,大枣10g,炙甘草10g,川芎20g,葛根30g,半夏10g,1剂。

6月6日二诊。上方服下2次呕吐即止,头痛大减。一剂服完,头不再剧痛,精神转好,交谈对答如流。

《伤寒论》吴茱萸汤出现凡三次对吐的描述可以得到证明。我们从243条之“食谷欲呕”,309条少阴病之“吐利”以及本条之“干呕、吐涎沫”可以看出,不管欲呕、干呕、吐利、吐涎沫、吐清水均是吴茱萸汤主症之一。

少阴吐利条文明确指出,须同时见到“手足厥冷,烦躁欲死”;阳明条文明确提出“食谷欲呕”;而厥阴条文则必须有“头痛”,柯韵伯甚至强调:“不头痛者,半夏干姜汤主之。”可见呕吐作为吴茱萸汤见症,只有与阴寒内盛,浊阴不降导致的其他见症相结合,才能确认其为吴茱萸汤的证。

治病在于针对病机,吴茱萸汤所针对的病机是阴寒内盛,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而“干呕、吐涎沫、头痛”等条文,只是仲景将之凝炼后例举的供操作的指征。因此,凡病机相同者不论呕吐情况如何,亦不论头部疼痛是否在巅顶,均可应用。不仅如此,无论病程久暂,用之均效。

7、

一老妪,左侧偏头痛,痛前半小时泛吐清水,继之疼痛发作,发时须服3片去痛片,抱头覆被,咬牙强挺半小时许方可慢慢缓解。如是12年,久治无效,痛苦不堪。用吴茱萸汤加柴胡仅服2剂疼痛泛吐清水均大减,坚持服15剂,12年之痼疾竟得以根除。

8、

一个女性,她来找我看的时间是八月份,八月份头戴厚棉帽,头痛,头冷,来的时间感到很难受,我一问这个病的情况,她虽然几年了,但是就这个症状,很难受,脉是尺细脉,舌淡。这是血虚寒凝,气血失运,经脉失温。这个病机挺简单的,但是为什么治疗不了呢,我估计就是没用外用方,当时我就给他开了一个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汤内服,然后用头风摩散方,即以生附片60g打碎,也不用打成细粉子,就是打碎,药性能出来就行了,加一百克左右的盐炒烫,炒烫时迅速装于布袋内,置于头顶,上覆厚毛巾。这个病看一次就没来了,两个多月后,她的女儿来看病,我说你母亲怎么样啊,她说真好,一敷上就不痛了,后来又连续敷,和吃你的两副药,这个几年的病就这样消失了。

四、畏寒

9、

一名三十余岁青年女子,终年感冒不断,稍一遇风即流涕、喷嚏、恶寒身痛。平日畏冷神疲,面色苍白,月经极少,中西医久治均只可稍缓症状一两日,旋即如故。接诊后我明确告知,必须坚持服满3个月药后再议第二疗程,中途不可一日停药,否则另请高明。患者完全答应后,我处以防风100g、白术100g、黄芪300g、鹿茸30g、蛤蚧3对,上药1月量,共研细末,分作90小包,每日早中晚各服1包,红枣生姜汤送下。连续服完3个月后诸症消失,与常人衣着相等而耐风寒。

10、畏冷

李某,女,51岁。于20多岁时即无缘无故开始畏冷,每接触冷水或冷物即欲呕吐,严重时当即呕吐泡沫状水液。平日一直怕冷,全身长期濡痛难受。纵然盛夏酷暑,稍遇微风,则全身肌肉紧缩不适,以致夏日必穿秋装裹护。

在对元阳亏损,痰饮为患,瘀血阻闭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证一一排除后,辨为营卫虚弱,失于温煦。处以桂枝汤合真武汤加味:

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大枣20g,黄芪30g,白术12g,生姜12g,炮附片20g,茯苓15g,防己10g。水煎,日服1剂。

服完4剂后,背可接触木质靠椅,遇冷时呕感明显减轻。原方再服4剂,呕止,全身畏冷及遇冷则紧束难受感消失。身尚濡痛,腹胀,前方加厚朴30g、木香10g、半夏12g、人参12g,3剂。服完后诸症消失。患者20年来第一次身着夏装,要求再服数剂以求巩固。

11、全身畏冷

廖某,男,72岁,全身畏冷22年。自幼多病,少年曾久患“疟疾”,稍后长期咳嗽、咳血,于1953年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治疗得愈。20世纪80年代初,因经常睡卧潮湿之地,发现全身异常寒冷,关节微痛,并逐渐加重。冷感以双下肢及背部为甚,常有冷至发痛的感觉。夜尿频多,每晚最少4次以上。全身冷汗多,尤其双足,常冷汗淋淋,清涕淌滴,偶有遗精。另有严重的三叉神经痛,迁延10年不止。虽曾于某大学附属医院做骨宽松术,也仅停发9个月,但现在仍一直靠打封闭维持。脉迟,张口受限,难察舌象。

这是一例开始为寒湿外侵,未及时治疗渐至阳气受损,营卫失和,复又治不如法,终致肾中元阳亏耗,无以鼓动阳气而温煦全身之症。其正气日亏,变证丛生

炮附片30g,肉桂10g,山茱萸20g,熟地黄15g,杜仲12g,山药30g,宁杞30g,仙灵脾12g,仙茅12g,炙甘草10g,白芥子10g,鹿茸10g(冲服)。

上方服用10剂后,全身寒冷开始减轻,仍晨淌清涕,加用炒苍耳10g、乌梅10g、干姜6g。

又服30剂后,不仅寒冷症状大减,冷痛现象消失,已无清涕,并且隆冬虽来临,比往年明显耐寒,汗亦得止,脉转缓而有力。近日诊时稠涕中夹少量血丝。前方加生地黄15g、黄芪10g。

后继续服药,皆以前方为基础,随证小有加减。前后服药9个月,全身畏冷明显减轻,诸症消失停药。

12、.桂枝加附子汤

只要掌握“大汗不止,畏寒怕风”八个字就够了。这时救阳则阴津能复。所以炮附片用量宜重。 

昔年一友人老母过服服药,全身大汗淋漓。盛夏七月,紧闭门窗,缩于被窝内。邀我出诊,室内昏暗,打开电灯后见其披裹厚被,语言难支,面色灰白,肤冷而汗出淋淋,脉虚迟,舌苔白水滑。急处以桂枝加附子汤:

汗出淋淋,脉虚迟,舌苔白水滑。急处以桂枝加附子汤: 

炮附片30克,桂枝12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黄芪30克,红参12克。3剂,每日一剂。 三 天后,其子专程来道谢。说服完一剂,当晚汗止安睡,3剂服完,现已汗止身温,门窗全开,而穿单衣出户行坐了

13、真寒假热证

有一个重病人,持续高烧一个多星期,口干,但是并不想喝水,便稀,咽喉干痛,烦燥不安,曾经服过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汤,没有什么效果。我看的时候,他是面红、发热、倦怠、蜷缩、口干舌燥、脉沉细、舌红。这个病发热口干烦燥,当是一个阳明病,而口干并不思饮,烦燥,但是更疲倦,又不像是阳明病。同时用白虎加人参汤后,症状没有丝毫的好转。这里神倦蜷缩是一个主要的症状,我们学伤寒见身蜷有三条,第一条是死,一条是不治,只有289条,他是有救的,这个救的标志是什么呢,他说“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这里他时自欲去衣被,就是标志阳气尚存,本患者身蜷而热,说明阳浮越而未绝,当属可治。我把他诊断为少阴阳衰,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处以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14、痰饮 胃脘部畏寒10年

患者10年前在奥地利寒冷地带工地作业,胃脘冰凉感,以厚绒带裹护。无饥饿感,咯吐清痰。

消瘦、倦怠、懒言。

诊为痰饮

予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15g  桂枝10g  炒白术10g  炙草10g 毕拨10g  公丁10g  干姜10g 大枣15g

泡参30g  明参30g  法夏10g    陈皮10g  白芥10g    生姜15g

心下有痰饮……苓桂术甘汤主之

14、

他说前几天感冒,身痛,恶寒,咽痛,以后不断的咳浓痰,后来痰中带血,血量很多,后来拍了片,胸片心肺正常。病人便稀水,咽喉部严重充血,上面覆盖着白色的粘涎物,口臭,手完全冰凉,我摸他的脚,膝以下也是冰凉的。

查厥阴证,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五、血症

15、厥利、咯血

黄某,男。病已6日。开始时咽痛、便秘,就诊于某中医,以翘荷汤加味治疗,药后咽痛不减而开始泻下稀水,

细询初诊前两天即恶寒身痛,自以“感冒片”服后症减,但出现咽痛。经治后不仅不止,且咯浓稠痰,内中带鲜血。大便稀水,日四五次。咽喉疼痛,吞咽时尤痛。查其咽部严重充血,表面覆附白黏涎物,口臭。诊脉时发现双手冰冷,即摸其脚,双膝以下俱冷如冰,脉虚大而迟

《伤寒论》厥阴篇,当查至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时,不禁拍案而起,该患不正是正伤邪陷,阳气不能宣达,酿热伤络;阳气不能布达,被郁寒厥的厥阴厥利证吗?

遂以麻黄升麻汤原方2剂:

麻黄10g,升麻10g,当归10g,知母10g,黄芩10g,玉竹15g,白芍10g,天冬10g,桂枝6g,茯苓10g,石膏15g,干姜10g,炙甘草10g,白术10g。水煎,日1剂。

上方2剂服完后咯血即止,咽痛十去七八,泄泻减至日二次,肢温神爽,脉较前有力,续方2剂而愈。

在伤寒113方中,寒热并用者约有四种治疗侧重:一是乌梅丸偏于收敛;二是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之偏于和中;三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偏于降逆;四即是本方之偏于宣发

16、柏叶汤,“阳络伤则血外溢”的病机。因此凡是阳络伤则血外溢就可以用。根据这个认识,凡是不具有实热火动指征者,我就用这个方,加用其他的方,一般说来,基本上一剂就可以见效,几剂大部分都可以止住的。

我最近治疗一个断断续续咯血30年,30年了,她初发时是数年一发,最近半年呢,是每天咯几次,唾液和痰当中就混合着新鲜的血液,她咯血前左胁疼痛,咳嗽,心悸气憋,头昏欲倒。CT也查过,就左下肺点状影,也不知道什么性质,其他也查不到什么,脉迟细,这就没有实热指征,右三部尤迟细,苔薄黄。因此我诊断为阳络受伤之咯血证。就是柏叶汤和归脾汤,这个病人服完三剂咯血大减,再三剂后,第三次诊时咯血等症状基本消失。

17、咯血

男子,52岁,咯血断续不止3月有余。咳嗽少痰,咳掣胸胁疼痛,久治无效。消瘦汗出,脉弦滑,舌干红而有细裂纹。证系肝火炽盛,消铄肺金。其标在肺而其本在肾。病缘于肾水干涸,难以滋肝涵木,而致木火亢旺,刑金伤肺。治当滋水涵木,柔肝泻火,清金宁肺。乃以生地黄30g,熟地黄30g,天冬15g,麦冬15g,怀牛膝12g,玄参15g,黄芩12g,草决明20g,百合30g,黄连10g,紫草30g,侧柏叶30g。服药1剂症减,3剂血止。

六、身痒

18、、桂枝麻黄各半汤他的主证是身痒,他的并见证是无汗,还有一个并见证就是身有某种热象,

治疗一全身瘙痒半年,无斑疥结节,皮肤干燥无汗的患者,病人吃了三副以后,身痒大减

一个是从腰部到臀部泛发性的粟粒状丘疹,搔痒,局部发热,无汗、身痒、感热这三个症状,三剂见效

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方为桂枝汤、麻黄汤两方合用,而仅各取三分之一量组成。是一首发表轻剂。其所针对的病机是正气略虚,微邪郁表。具调和营卫,疏表达邪的作用。

本方针对的病位在表,病程较长,正气微虚,而邪气也微。由于病久、正虚、邪微三大特点,决定了不任麻黄汤攻表。而又肌凑闭塞无汗,不宜用桂枝汤。故两方合用,而取轻量以疏表达邪。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本方除适用于部分偏虚感冒患者外,更多的是用来治“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的皮肤瘙痒症。

经验证明,这类瘙痒,具以下特点:

1.病程较久。

2.无汗或极少汗。

3.有轻度气血亏虚表现。

4.有轻度面红,口干,烦,大便不畅等微热现象。

5.皮疹轻微或无皮肤斑疹。

6.脉弦细数。

临床凡见以上表现之皮肤瘙痒患者,不论是荨麻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皮肤毛囊阻塞症、无汗症等任何原因所致,皆可放胆使用。不可囿于“燥易伤血”,“汗易伤津”,“风易助燥”等而丢弃了这一治痒高效方的使用。

当然,对于血燥、热毒、风热壅盛、阴虚阳亢之皮肤瘙痒是禁用本方的。

19、杜某,全身皮肤瘙痒半年,无斑疹结节,皮肤干燥无汗,抓破溢血,久经中西治疗无效。观其舌脉,黄黏苔满布全舌面,脉细数。辨证为邪气久郁肌肤,血虚而生风燥,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合四物汤加味。服完3剂复诊,瘙痒大减,仅偶感某处微痒,续用3剂痒止。后三五月偶有小发,以上方两三剂即止。

又如李义,男,73岁。腰臀部泛发粟粒样丘疹,瘙痒,局部发热,长期无汗,因已持续不止五年,致腰臀部呈大片陈旧性紫斑。据其身痒无汗,感热等邪气久郁肌肤病况,仍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服药3剂开始见效。持续服药一月余,腰臀部得以汗出,疹退痒止。

20、顽癣4年,其大片抓破之斑丘疹并无黄水滋溢,,说明尚不伴一般顽固性皮肤病所常伴有的湿邪;斑疹红赤而不晦黯,说明血凝瘀滞尚非作祟主因。该患之斑丘疹泛发,色红赤肿胀,乃邪热燔灼,火毒炽盛之象;抓破溢血,乃血热之征;瘙痒甚重,乃风燥之候;而病程缠绵,病情渐进,病势日烈,乃热盛成毒,毒蕴血脉,复助热势而鼓风耗血之故。自拟经验方五毒攻毒汤合黄连解毒汤

斑蝥1枚(去头足翅)  红娘子1枚 (去头足翅) 蜈蚣 2条全蝎 10g  蕲蛇 10g  黄连 10g    黄芩 10g    黄柏15g 生地30g    银花20g  滑石30g    土苓30g    甘草10g赤小豆30g  紫草30g      6剂

药后斑丘疹红肿之势大退,瘙痒随之大减。

七、礞石滚痰丸

21、双脚奇臭

他双脚奇臭,这个病是有一个发病过程的。他首先是春节期间起病,春节那不是狂吃乱饮吗!生活规律打乱了,他紧接着是饮食减少、腹胀、疲倦,这不是典型的脾虚症状吗!他被饮食所伤,脾气受损,脾虚失运,运而生湿,湿而生浊,浊而生痰,痰瘀相阻,也就成了这个病。同时这个阴邪它必然要伤阳,阳气受伤,气机不再宣畅,气机不畅复又加重了这个湿邪的凝聚。我就用一个六君子汤加减。加什么?礞石滚痰丸和防己黄芪汤,增强化痰的力量。为什么这两付药就能见效呢?这是因为湿浊已经演变成痰,再用治湿的方法那行吗?冰和水本身是同类,但毕竟不是相同的东西,不一样。你不用治痰的办法,光用温阳,光用利湿,光用健脾那是不行的啊!

22、频发性晕厥

主症为手足逆冷和昏迷,昏迷时无痰涎外涌和手足抽搐等表现,可自行苏醒,醒后不留后遗症,据此才将其诊为气血闭阻和逆乱所致之厥逆证。寒厥、气厥和痰厥的混合证型

具有心气虚而致的心悸心慌心累和失眠;脾气虚而致的纳呆、进食则胀、倦怠懒言;肝气郁而致的神情抑郁、善太息;痰饮内伏而致的突然昏迷(痰蒙心窍),睡中频唤妈妈而惊醒(痰停心下)等心脾亏虚,肝郁痰伏之见症。

逍遥散合礞石滚痰丸加味

柴胡10g  当归12g  白芍12g  白术10g 甘草10g  茯苓12g  炮附片15g 香附10g

枳实10g  沉香10g  礞石15g  黄芩10g远志10g  菖蒲10g  大枣20g

3剂,水煎,日1剂。

二诊。药后仅心慌一次约两分钟即过,未再昏迷,头昏亦止。夜安睡不再叫妈妈。效不更方,再给上方4剂。

三诊。6号晚小发一次,而诸症均较轻微,醒后也无任何难受和不适感,只是面部时冷(白)时热(红)。前方加桂枝10g红参10g,将炮附片加至30g(先熬1小时),6剂。

46、听神经瘤脑积水

处以礞石滚痰丸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小续命汤加减。

礞石15g,沉香10g,黄芩10g,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茯苓15g,胆南星10g,地龙10g,生白附子10g,川芎12g,桂枝10g,炮附片20g,麻黄10g,白参10g,炙甘草10g。水煎,日服1剂。

上方仅服完6剂,患者行走欲跑状即止,头昏痛等症也大减。上方加水蛭6g,再服6剂。

三诊时头痛全止,头昏大减,行走不再感飘浮,步履稳健如常。再坚持服用20余剂后,因初诊症状全部消失已3个多月,现仅双下肢软弱无力,睡眠差,遂改用地黄饮子加味。不料停用初诊方1个月后,前症又发作,虽尚轻微,而复发趋势明显,急遣女儿前来索要前方。初诊方照抄,加用白芥子10g,服6剂后诸症消失。后再服30剂,停药观察。2年后其女前来告知情况良好,初诊症状一直未再复发。

23、CO中毒后遗症  神昏、瘫痪

张某,女,35岁。瘫痪2月。CO中毒昏迷,清醒后出现痴呆,木僵,肢体瘫痪,皮肤感觉丧失,二便完全失禁。面苍白少华,脉濡迟,舌体胖大,有齿印,苔白(捏开双颊勉强得见)。

诊为神昏瘫痪,辨证为痰瘀阻络,痰蒙心窍。处方二陈汤合礞石滚痰丸加减:

茯苓20g,半夏12g,陈皮10g,礞石12g,沉香10g,黄芩10g,炙甘草10g,胆南星10g,天竺黄12g,远志10g,安息香10g(冲)。水煎,日1剂。

另用血府逐瘀片,每次4片,1日3次,与煎剂同服。

上方服完3剂,精神好转,虽仍然默然不语,但已能很好地配合做张口伸舌等动作。上方加入菖蒲10g、白芥子10g、黄芪60g,以增强逐痰醒神功能,并促进气机畅达流动。

又服6剂后三诊。已开始自行呼喊要排便,精神显著好转,灵活张口伸舌。为表达对疗效的满意,自行从轮椅下地来回行走百米。

二陈汤为治痰专方,治痰通剂,该方长于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而无攻伐伤正之弊,

礞石滚痰丸:礞石被认为是禀彪悍之性,只可用于救急,气弱脾虚者,不宜久服”(李时珍语),礞石的攻痰之力与大剂苦寒攻邪之药配伍后,该方被用治实热、老痰所致之各种顽痰怪症,确实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本方在临床通过药量比的调整和药味配伍加减后,可用于凡痰之为患的各类证候。不论新感痼疾,也不论体虚体实,更不论具体症状表现。经验证明,用之得当,均会收到奇妙效果。对于久病体弱,大便稀溏或因其他各种原因,不能泻下者,可不用大黄,实践证明,仍不影响疗效发挥。因此,我似乎感到一些因痰而致的疑难病症疗效不佳,与医者将此方视为寒凉攻逐峻剂,从而畏惧使用,有一定关系。而本方同二陈汤合用后,更有寒温互调、攻和并济、标本兼顾之功。我于临床每用此二方为基础,通过药味和药量两方面的加减,治愈了大量的奇顽之疾。如本案久病体弱,无任何痰火之象,实热之征,而敢于对直遣用,即说明了此点。

八、虚损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是补气之基础方,若气虚兼痰用六君子,若气虚兼痰且气滞者,用香砂六君子汤。

验之临床,六君子汤是治脾的专用方。该方应用太广了,我把这叫做平淡之方可愈疑难之病。

24、重症肌无力

杨某,女,56岁。上睑突然下垂半月,右侧为甚,垂至遮挡眼裂,视物、行走均需双手提掀,方能看视,视物重影。西医诊为重症肌无力,用新斯的明等不效。倦怠乏力,尿频,手麻,头昏,纳差。脉细缓,苔薄黄。辨为脾虚及肾,湿邪阻滞,处以六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味:

白参12g,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10g,法夏12g,陈皮12g,生麦芽15g,苡仁30g,雷公藤10g,黄芪50g,苍术10g,防己10g。

水煎,日1剂。

服完7剂复诊,上睑减至间断遮眼,其他伴见症均有减轻。原方加藿梗15g、荷叶15g、山药30g,服完14剂后,眼睑恢复正常,且原消化力一直很差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欣喜不己,索方续服,以求巩固。

以上两例,西医病理检查均有肌纤维断裂、坏死类表现,而均用本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什么?脾主肌肉,补脾则肌健。

25、多发性肌炎

郑某,女,28岁。四肢软弱,蹲下和站起均十分困难,上楼无力,已近半年。初发病时全身酸痛,倦怠乏力,通过肌肉病理活检等多项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经用大剂量强的松治疗三个月,身痛倦怠止,而四肢极度软弱,严重影响行动。吞咽困难,失眠,耳鸣。加之前服激素导致水肿,患者十分痛苦,拒服西药,转诊于余。脉细数,舌正。诊为痿证,处以六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

白参12g,茯苓15g,炒白术12g,炙甘草10g,陈皮10g,法夏10g,苡仁30g,黄芪50g,防己10g,苍术10g,雷公藤10g,仙灵脾20g。

水煎,日1剂。

上方服完7剂,吞咽困难感消失。原方再服14剂,水肿消退,耳鸣止,睡眠正常。又连续服上方30剂,四肢有力,不借外力可随意下蹲和起身,查肌酸激酶等原多项异常指标,全部正常。

26、

一个就是男子阴吹,这个男子阴吹,表现为这个前阴出气,冒气,旁边人都能听到,这个病女性比较多见一些,因为《金匮要略》上面有啊,女子“阴吹病”,所以这个病发生在女性身上不奇怪,但是这男的呢就比较少见了。我查阅的资料上只有吴佩衡论述过一次,但是他的治疗都是按照肠胃燥结这个病机去治,因为《金匮要略》主张要用猪膏发煎方治疗。而这个病人呢,他是4年前得了一场重病,然后就出现身体虚弱,弱不禁风,不久以后就发现阴茎里面不断冒气,发出声响。开始比较稀,后来每天都发作,发作时周围的人都能听见。这就很尴尬了,没办法,就找到了我。我根据他这个发病的情况,就想到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提到的“阴吹病”,这些病人很多都是已婚妇女,已婚妇女都有在产后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因此我这个病人同样从虚论治,就用补中益气汤加凌霄花、绿萼梅,这个病人吃两付减轻,几付药过后症状全部消失。

27、一晕厥17年之女患者,因分娩时流血过多,数日后突发晕厥,出现头晕、汗出、肢冷,随即知觉丧失,经抢救复苏。而自此晕厥常作,每年少则发作一次,多时达五六次。多次住院及门诊中西医不断治疗,均无大效。近半年来发作次数加频,每月必发一次。发前心累,心慌,冷汗淋滴,视物晕花,头晕难以自持,旋即昏倒。昏迷时间从原来数分钟延至1小时许方能苏醒。醒后视物模糊,瘫软无力,久久不能动弹。平日月经量少,且经行则必感冒。本患者由大出血致气血亏虚,渐渐耗损肾之真阴真阳,动摇根基,成为经血亏虚、脑失所营、清宫失养、神无所倚之虚损晕厥。治疗之法必须渐培根基,让脾肺之气,心肺之血,肾精肾阳得以不断相滋,齐生共长,使残破的“城垣”逐渐坚间。如此方可收正气不再耗散,虚损得以补益的治疗效果。乃以归脾汤合斑龙丸、河车大造丸化裁司治,坚持服药3个月,晕厥得止,月经量增,其余症状全部消失

29、虚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李某,男,40岁。3个月前患者感心累、气短、神疲乏力,面色逐渐苍白,并呈进行性加重而去某综合医院就诊。经查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往某大学附属医院。查血常规:红细胞2.76x109/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69x109/L。骨髓象示:①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占57%,提示增生性贫血;②MDS待排;③聚合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目前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偏极度。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输血及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因经济困难出院返家。

目前心悸不宁,头晕,全身无力,精神极差,神疲懒言。面色㿠白,脉细数,舌苔白黄。

证属禀赋不足、精血亏虚、五脏俱损之虚损。拟血肉有情之品以补益气血,填精益肾。方以右归饮合十全大补汤加血肉有情之品以滋培之。

炮附片15g,肉桂10g,山茱萸15g,山药30g,宁杞30g,熟地黄30g,黄芪30g,白人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阿胶10g(烊化),当归10g,龟胶10g(烊化),鹿茸10g(冲),肉苁蓉20g,锁阳10g。水煎服,日1剂。

上方服完9剂,红细胞已升至3.38x109/L,自觉较前明显有力,精神好转,头晕等症减轻,面色已有红润。但药后身起痒疹,上方加乌梢蛇12g、蝉蜕10g,10剂。

上方服完后,血常规检查示全血均有上升,诸症继续减轻,但皮肤瘙痒较为明显。考虑对鹿茸等动物类药过敏,暂停上方。改用四物汤合三草抗敏汤4剂。药后痒疹消散,瘙痒明显减轻。复用原方去鹿茸、附片、肉桂,加紫河车10g、青黛10g、黄柏15g。

药后除用力时心悸、头晕外,已无明显不适。能参加轻体力劳动,停药外出务工。

30、虚劳

48岁张姓女子,心悸、失眠8年余。刮宫3次,分娩一胎后,渐失眠、心悸,并不断加重。严重时静坐亦心悸频发,稍有声响即感惊恐,每晚仅能浅睡二三小时。并逐步出现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倦怠、乏力、兴味索然等症。长期食少纳呆,食不知味,腹鸣便稀,感冒不断。月经量少而后延,白带清稀绵绵。数年来从未间断治疗,西医诊为“神经官能症,免疫力低下”, 本证属虚劳。而仲景为“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所出的薯蓣丸正是针对此疾的专方。乃以薯蓣丸原方先作汤剂,服10剂后,诸症均有减轻,服完30剂后心悸停止,每晚安睡五六小时,纳食味香,饮食接近正常量,近半月来,虽气候骤变亦未感冒。再以原方做成100丸,早晚各服1丸。服完后,诸征消失,体健如初。

薯蓣丸有中成药

31、曾患肝炎的病人,肝炎症状完全消失后多次查肝功能均正常,病毒血清标志物无异常,却总感头晕,睡眠不好,便稀纳差,稍多食即嗳气脘胀,心悸气短,终日倦怠神疲,总惧肝病未愈。3年多来四处医治,服中药数以百剂计。而注射干扰素3个月,病情终不见好转,面色苍白少华。病属肝、脾、心三脏受损,阴阳气血皆亏之虚劳。当扶养正气,祛风利湿,疏利和中,以图全面重筑城垣。处以薯蓣丸,水煎,日1剂。服药5剂后精神好转,头晕气短等症减轻,治疗信心大增,守方服用2个月,诸症消失。

九、出汗

32、因“感冒”服发汗药后开始汗出不止,昼夜大汗3个月。口渴口苦、恶风、神疲倦怠、身时冷热、失眠。

太阳少阳合病,营卫失和之汗证。

处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味。

33、昔年一友人之老母亲患病,初时身痛发热,咳嗽,于当地服药治疗,不料服完3剂药后,全身大汗淋滴。

盛夏七月,紧闭门窗,缩于被窝内,还叫家人用毛巾衣物遮塞壁缝。

邀我出诊,临屋时室内无一线光线,打开电灯后见其披裹厚被,

语言难支,面色灰白,肤冷而汗出淋淋,脉虚迟,舌白而水滑。

急处桂枝加附子汤:

炮附片30g、桂枝12g白芍3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20g黄芪30g、红参12g

令取3剂,每日1剂。

三天后,其子专程前来道谢。说服完1剂,当晚汗止安睡,3剂服完,

现已汗止身温,门窗全开,而穿单衣出户行坐了。

34、顽固性汗证

耿某,男,43岁。早年开始,一直盗汗明显。4年前某日突感心前区紧缩压迫难受,气难接续,急被送往医院,经査右冠状动脉中远段混合性斑块,血管腔狭窄约50%,左主干、左降(前)支中段管腔狭窄60%。诊为“冠心病、急性心绞痛”,通过紧急抢救后缓解。而自此后,甶口开始大量出汗,汗出呈阵发性,每日数次。发时全身从头到足冷汗淋漓,不断淌滴,无奈,只得在办公室内放内衣、袜子数套,以便每汗出一次后立即换穿。。并见畏冷畏风,口干渴而喜饮热烫,善饥,腹胀,睡眠极差,口中苦腻麻不适感。曾做血糖等检查无异。脉细缓,满舌黄厚苔紧贴舌面。辨证:营卫失调,湿邪蕴阻。给予桂枝汤合三仁汤加味:

桂枝12g,白芍30g,炙甘草10g,大枣20g,生姜12g,龙骨30g,牡蛎30g,炮附片18g,白豆蔻10g,杏仁10g,薏苡仁30g,厚朴12g,半夏12g,通草10g,藿梗12g。颗粒剂,开水泡服,每日1剂。

上方服6剂后,感夜间发热,嘱将桂枝、炮附片、生姜减半,继续服用。服完15剂后汗出明显减轻,睡眠较前好转。原方再服15剂,汗出基本得止,伴随症也同时消失。原方再给15剂,以巩固疗效。

汗出是营卫不和的特征性症状

三仁汤之选用更具有个人经验成分。本方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为湿温初起而立的一首名方,但临床实践表明,其用途十分宽广。因为该方不仅苦温、苦辛、甘淡搭配,而且开上、宣中、导下结合,着眼湿邪的根除,针对三焦的调畅。宣化中使气机畅达以荡除郁滞之邪,清利中使蕴湿得化而借小便以出。全方药性轻灵,功擅流通,祛邪而不伤正,利湿而不伤阴。凡湿邪为患,不问新久,只要见到舌苔厚腻,皆可遣用此方。本案治疗,若无此方配合桂枝汤,疗效显然不会如此之好,而本案用此方的唯一指征,即黄厚苔紧贴舌面。苔未退尽即湿邪尚存,这就是我在治疗此证时连续遣用本方四十余剂终不减换的原因。

35、无汗身麻30年

全身麻木,项以下无汗,身沉重而紧束,双下肢浮肿,行走时举步不利,头身前倾窜感。

麻木之病,未有不与营卫气血相关。而无汗一症,亦紧关乎营卫。

营卫不利可致“不仁”(即麻木重证)外,其肢冷、骨疼、恶寒与本例之长期无汗亦均为气血不足,营卫不利所导致的不同临床表现。

先予防杞黄芪汤合鸡鸣散

黄芪30g  防杞10g  白术12g  苡仁30g 通草10g  紫苏12g  吴萸10g  木瓜10g

槟榔10g  桔梗12g  生姜15g  车前仁15g大枣20g

水煎,日1剂,4剂

二诊,上方服完两剂,水肿即明显消退,服完4剂水肿基本消散,行走较灵便。

续上方再服4剂。

三诊。全身仍麻,皮肢感觉不灵,身仍无汗。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12g  炙草10g茯苓20g  半夏10g  生姜10g  大枣20g白术12g  乌稍蛇30g  苡仁30g  炮附片30g

36.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仲景治疗血痹之专方

如赵某,男,52岁,商人。近年生意红火,已成巨富,终日泡在高档酒楼里,体胖腰圆。一日席间醉倒,友人将其扶卧沙发上,正置空调风向。醒后感左上肢不适欠灵,自行甩摇后稍适。三天后左上臂外侧如掌大部位麻木,轻度疼痛。前来就诊,据证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桑枝30g、北细辛10g,3剂而愈。

37、麻木案

方某,男,46岁。平素常偶感手足麻木,未及治疗,一般一日半日可自行消失。两月前遇一次外伤出血,伤口愈合后即感麻木加重。不仅日数发,且麻木范围遍及四肢,倦怠乏力,纳差神疲,曾服补气和中升阳汤等近10剂无效。来诊时除上述见症外,肢冷欠温,舌尖亦时觉麻木。麻木日轻夜重,遇冷则甚,遇热稍减。面萎黄少华,血压92/66mmHg,脉迟细,舌质淡,双侧齿印。

诊为营卫亏虚,经脉虚冷之麻木证,处以十全大补汤加味:

黄芪30g,肉桂10g,红参12g,茯苓15g,炙甘草12g,白术12g,川芎12g,当归12g,白芍30g,熟地30g,鸡血藤30g,威灵仙15g,淫羊藿15g。水煎,日1剂,7剂。

上方服完3剂,麻木明显减轻,精神转好。服完7剂,除偶感指尖轻微麻木外,饮食正常,倦怠消失,手足温暖。后坚持服上方10余剂,诸症消失。

十、妇科

38、宫外孕输卵管切除后,发热心悸5年余

发时自觉头面烘热,身热如烤,频频发作。夜间热起时立即掀被,而热退后即觉身冷难耐。发热病起不久即出现心悸、心慌,其慌每于困倦至极,昏然欲睡时发生。发时胸闷气短,夜间发作时难受至不能睡卧,必起床不断绕室行走方可渐渐平息

其热为内伤发热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

39、有一个急症患者,她是一例不完全性流产引发的出血性休克,流血不止。西医首先是药物,然后刮宫,都不行,因为失的血太多了,结果又因为重度贫血导致休克,西医也没办法,周围方圆几十里没有什么医务人员,更没有血库,找不到血源,干脆下病危了,没有治了。家人就把患者拉回家,就在家里等死啊。病人是全身冰冷,但是还有一口气,后来家属听说我治病还可以,就来找我,说病人要死了,你能不能救?我说我没到人就死了怎么看?家属说还没有死,还有一口气呢!我到了家里以后,看她全身冰冷、僵硬,脉根本摸不到,我说你既然找到我,我治死了你可别怪我。家属说,刘大夫,这病本身就是死人的,西医院都放弃治疗了,救回来是她的福报,救不回来也就听天由命了,你就死人当活人医吧!我就开了独参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红参用到50g。这种危症就要1付药见效,病人没有时间了……第二天很早,因为在乡镇,都是熟人,就有人敲我门:说活了,活了!我说什么“活了”?他说就是昨天你抢救的那个要死的人,她喝完你的药半夜就醒了,醒了还要东西吃呢!

40、带下小腹阴冷案

郭女,36岁。带下质稀,无臭味,小腹阴冷不适,头昏乏力,

性欲淡漠,乱梦不断,心悸,微微盗汗,腰酸痛,脉虚缓,苔薄白。

病程已近一年。前医曾用健脾运湿,温补肾阳等药数十剂,仅稍见减轻,而不见大效。经友人介绍来诊。

据证处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鹿角霜、山药,3剂诸症减,坚持服药30余剂,完全康复如常人。

41、如治疗痛经患者,轻时当然可进行服药调治。而严重者每于发时剧痛不已,满床翻滚,哭喊嚎啕,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冷汗淋漓,这时用汤药煎服治疗显然是缓难济急,而针对其病机为阴寒内侵,阳气受阻,寒凝气滞的情况,采用外治法治疗,常可立即收效。药用生附片50g,肉桂20g,荜茇20g,吴茱萸20g,捣为粗末,加盐250g,同炒至滚烫,用一薄布松松包好,熨摩少腹。并准备热水袋,在熨烫药将冷时置于其上,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敷上数分钟疼痛皆可得止。

42、温经汤的应用指征是什么呢?回答只有一句:凡冲任虚寒加上瘀血或郁热者,皆可用之。

 陈女,30岁。因三度人流后痛经。经期尚准,而每于经前则不适,经行前两日小腹疼痛,必以热手按压方感舒适。痛剧时须热敷烫熨,经量少色黑,腰痛绵绵,唇干口干而不欲饮,面白少华,平日白带清稀,量偏多。脉沉,舌淡苔薄白。证属冲任亏虚,寒客胞宫,脉阻血瘀,虚寒相抟。处以温经汤加味:吴茱萸10g,川芎12g,白芍30g,炙甘草10g,当归10g,红参10g,阿胶10g(烊),桂枝12g,丹皮10g,半夏10g,麦冬20g,炮姜10g,凌霄花15g,鸡血藤30g。服药3剂痛止,小腹冷感消失,而尤使患者惊喜的是精神转旺。患者充满治疗信心,每月经行前一周,来服药3剂。坚持3个月后,诸症消失。

十一、血府逐瘀汤

43、吴姓患者,早年头部受伤,致肢体不利,语言謇涩,多年来不断辗转于数所医院长期住院治疗,上症减轻。而数月前开始大便失禁,不论干稀,排出时全然不知,以致有时行走于外时裤裆内遗满大便,十分痛苦。患者当时尚住某院,主管医生万般无奈介绍其来我处服中药。我仅处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服后大便即自知,再服后完全能正常控制。本患者以后多年常来我处治疗各种病症,而大便自遗从未再发

44、、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后茎中火热隐痛,腰骶胀痛,癃闭

血府逐瘀汤加天丁30g  白芥10g  败酱30g

阴道炎因于滴虫者加蛇床子,因于霉菌者加黄精。

45、重症黄疸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归尾12g  生地15g  柴胡10g  川芎10g川牛膝10g  桃仁10g  红花10g  枳壳10g赤芍12g  桔梗10g

 水蛭10g   海金沙30g鸡内金12g 茵陈15g  大黄10g 栀子10g   6剂,水煎,日服1剂。

三诊,黄疸大退,肝区及腹部疼痛全止,精神转好,食欲增。上方去大黄,栀子,加炒白术12g、炙草10g。

只要黄疸特深,无论病程久暂,亦不论系肝炎、肝硬化、肝癌、胰头癌、胆管癌或肝肠吻合术后感染等,均可以它为主,酌情配合其他方药应用。

46、1984年一肖姓男子,患乙肝重度黄疸住某医院2月余,黄势不减,邀余会诊。查病历已遍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犀角散等方,暗思诸方已对应多种病机,既无效,则必有病机辨析差误,而误在何处呢?正苦无良策之时,猛想起该病既关乎血,而血府逐瘀汤为治瘀血证应用范围最广之方,何不一试。乃原方投用,不料服完3剂,黄即大退。守方服用30余剂,黄疸退净,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47、1994年2月24日,一罗姓男子被人架扶来诊室。云一年前于某三乙综合医院行肝肠吻合术。半月前突然高烧寒颤,黄疸,复入该院。诊为肝肠吻合术后逆行感染,慢性胰腺炎,胆管炎(慢性急发),经治烧退而黄不仅不退,更渐加深。来诊时皮肤及双目深黄,腹胀,尿少,口不知味,不断口吐涎痰,倦极懒言。脉濡,舌质黯,舌底乌黑,苔黄厚少津。因有肖案等多例治疗经验,故径投该方加味。一周后黄疸大退,纳谷香,行动敏捷而自行来诊,故血府逐瘀汤治重症黄疸的用法余在历经多年临床实践后得以确立。此后又以本方治疗多例已被确诊的胰头癌、胆管癌、肝癌等黄疸深重者,亦均获显著退黄效果。

重症黄疸,当从瘀治,而治瘀黄之特效方乃血府逐瘀汤。

至于一般轻中度黄疸,则不可使用,用之有“药过病所”之弊。病轻药重,非仅不能奏效,且有害正之虞,所谓过犹不及也。

48、腰部定时发热一年余

曾有腰椎压缩性骨折史,脑溢血昏迷史。

证属气滞血瘀,蕴结而生郁热。处以血府逐瘀汤加味:

归尾12g  生地20g  桃仁10g  红花10g 枳壳19g  川芎12g  川牛膝12g 柴胡10g赤芍10g  桔梗10g  黄柏10g  苍术10g土鳖10g  虻虫5g  炙草10g  水煎服,日服一剂,2剂。

二诊。上方服2剂后病情无进退,另近期失眠,每晚仅能睡三四小时,要求同时治疗。前方加入僵蚕二黄汤:

归尾10g  生地15g    桃仁10g    红花10g枳壳10g  柴胡10g    赤芍10g    知母10g

黄柏10g  炙僵蚕10g  天竺黄10g  姜黄10g  虻虫6g    炙草10g

49、曾治一中年女性,阴道抽掣疼痛,痛剧时牵扯小腹,伴呕吐、身抖,曾昏倒2次,发病已50余天。每隔数日发作1次,发后不适感持续一两天。月经后延,色黑有块,屡经中西医治疗不效。观其形体消瘦,面晦不华。舌质略有瘀斑,脉弦细。细询其常感胸胁满闷,心烦,易怒。前医多以调肝缓急、滋血濡养和祛风止痛治,我研究这些治法当无大错,不效之因在于忽略了气郁血瘀是其主要病机,遂以血府逐瘀汤重加白芍60g、延胡索10g,3剂而愈。

50、

一顽固性经行发热患者,每于月经将至的前2天即开始发烧,持续在38.5℃左右,伴有小腹刺痛,全身软弱无力,纳食不佳,上症持续至经行一二日后自然消退。月经量少,色黑有小瘀块,而周期却正常。如此已近2年,历中西医治疗不效。来诊时正值经行次日,面色青暗无华,舌胖大双侧齿印,质淡而散见乌斑,脉濡涩。一般说来,经前发热多为血热,经后发热多为虚证。本案经前后发热,为虚实夹杂证。其小腹刺痛、面青、月经色黑有块、脉涩、舌乌斑及病程2年,皆说明为血瘀作祟,而其发热在月经来潮后亦作、纳差、面色少华、舌胖大等,却说明其脾虚、血虚的存在。因此,治当以荡污涤浊法逐其瘀血,配以健脾益血以甘温除热。以血府逐瘀汤合补中益气汤化裁:当归10g,生地黄3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2g,赤芍12g,枳壳10g,川芎10g,炙甘草12g,黄芪30g,人参10g,升麻10g,炒白术10g,土鳖虫10g,凌霄花15g。水煎,每日1剂。服至下月行经前停药,至又下个月经行前10日又服,如此坚持3个月。服完27剂,月经来潮,体温正常,仅经行当日小腹微胀痛。至来诊后第三次行经前又服7剂。月经如期而至,无任何不适,2年宿疾,终于荡除。

51、患身患三病:瘙痒、泄泻、头昏。

本患病程特长,符合久病多瘀;奇痒难耐,符合血燥风盛;老年患病,每多气血运行迟滞,舌乌喑斑,更为瘀血之明证。据此,可将之辨析为:气血亏虚、皮肤失养、脉络瘀阻、瘀而生风致瘙痒;脾肾亏虚,肠络瘀阻,运化失司而致泄泻;精血亏虚,血脉瘀阻,清气不升,脑失充养而致头昏。证属气滞血瘀,予血府逐瘀汤加味:

当归尾12g,生地黄20g,桃仁10g,红花10g,紫草30g,茜草10g,墨旱莲30g,川芎10g,柴胡10g,赤芍10g,桔梗10g,蜂房10g,蜈蚣1条,蟾蜍皮10g,甘草10g。2剂,水煎,每日1剂。忌海味、辛辣、油腻厚味及香燥食物。

药后二诊时,患者欣喜若狂,滔滔不绝述说经过:初诊当日傍晚7点时服药1次,夜入睡至12点左右醒来感头皮奇痒,在无法忍受时,不断抓挠揉搓,而皆无济于事。其瘙痒程度为20年来所未遇,幸好仅—二分钟即自行停止。次晨起床头旋转,约2分钟恢复正常,随即继续服药。服完1剂,痒大减,2剂服完,全身瘙痒竟完全停止。

今日来诊,改求解决头昏,浮漂感及泄泻。因认定此二证仍为血瘀作祟,遂不更方。而本“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的原则,原方去虫类药后稍作增损。

当归尾12g,生地黄12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赤芍10g,柴胡10g,枳壳12g,火麻仁12g,乌梅10g,黄连10g,地榆10g,茯苓12g,炒山药30g,煨葛根30g,羌活10g。2剂,煎服法同前。

上2剂服完,漂浮感大减,大便亦减至每日2次,仍稀溏,腹鸣。患者治疗信心十足,自行追述病史:三病中由于肤痒太难忍受,多年来就诊时总怕医生用药不专,故极少提到泄泻、头昏。当皮肤瘙痒久治无望获效时,又才回过头来治疗泄与昏,而仍从未收到过明显的效果。现瘙痒得止,又燃起了治疗泄泻的希望。为资参考,特意找出了所保存十多年来服用过的一大摞处方。细检诸方,均健脾燥湿,祛风涩肠,温阳益肾,补气导滞之品,显然,于病机本质均毫未切合。仍于二诊方去生地黄,加九香虫10g,令服2剂。

药后大便成形,每日1次,腹尚有微鸣、冷感,病已近愈,宜以丸药巩固。以第三诊方去羌活,各药用量加3倍,再加入水蛭18g、钩藤30g,共研末,炼蜜为60小丸,每日早晚各以开水送服1丸,共服1个月。后随访,所患病症,尽得荡除。

52、通窍活血汤

本方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所出的第一方。用以治疗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证

通窍活血汤方

赤芍一钱,川芎一钱,桃仁三钱(研泥),红花三钱,老葱三根(切碎),鲜姜三钱(切碎),红枣七个(去核),麝香五厘(绢包)。

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王氏出方时特别强调了两点:第一,黄酒只可多用不可少用;第二,方中麝香的作用特别重要。

酒无经不达,可引诸药而达病所,尤其是瘀血入阻络脉者,其地位无药能代。麝香气味芬芳浓烈,香窜之气可直入经络,在方中起活血散结,开闭通关之作用。除上两味药外,在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的同时,还加入了生姜、葱白。生姜通过上述配伍后,具有了破血调中的功能,而葱白所具的辛通作用,能助黄酒、麝香通散。

这样全方就具有了活血化瘀,入络透达的治疗作用。该方临床运用极广,王氏所列主治即达14种: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糟鼻子、耳聋年久、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青记脸如墨、牙疳、出气臭、妇女干劳、男子劳病、交节病作、小儿疳证等。可见,除头面疾病外,还可用治劳病、妇科、儿科疾病。而该方为他方所无法比拟者,是其入络搜邪,通络活血的作用。

方中的真麝香现在己难买到,临床实践证明,若无麝香,以白芷25~30g代,也有一定效果,对于证轻者,乃至完全可作为麝香替代药。因为白芷与麝香性味同属辛温,而白芷又擅治头面疾患。

53、双某,男,45岁。3年前车祸头部受伤,颅内出现少量出血,经住院治疗积血消失,肢体功能无异常后出院。而出院以来一直头昏头痛,双目畏光,神疲懒言,不愿与人交流谈话。病员系领导干部,条件较好,不断延请中西医治疗,但毫无效果,己丧失治疗信心,终日居家懒出,经家人说服来诊。见其面色晦暗,脉细涩,舌少华,散见瘀斑。诊为脑宫受震,瘀血阻络。处以通窍活血汤加味:

白芷30g,桃仁15g,红花12g,赤芍10g,川芎15g,大枣20g,生姜12g,鲜葱头7根,广土鳖10g。

以白酒半斤,加水浸泡半小时,每煎20分钟,连熬三次,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

服完7剂复诊,头昏痛减轻,而令家人尤其高兴的是喜欢交谈,愿意见人。再服7剂三诊,情况稳定,但进展不如初诊。令其自寻真麝香带来,患者是彝族,通过其亲友迅速找到了自己存放的麝香。遂将原方加至6倍用量,加麝香3g,共加工成90小包,每日早中晚各以白开水送服一包。持续一个月的服药过程中,症状日渐减轻,服完后,数年痼疾得以荡除。

54、暴聋------通窍活血汤可以说是攻滞逐留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方。

郎某,男,37岁。突发耳聋月余。1月前某日突然发生眩晕,视物旋转,呕吐,冷汗自出而住院治疗。经治疗眩晕止,但双耳突然失聪,再度住入某医院,经高压氧、药物、针灸等综合治疗,全然无效。患者双耳近乎完全失聪,自觉严重堵塞感,情绪十分低落。沉默寡语,面色苍黄少华,脉象、舌苔、舌质无明显异样。

本患病程已1月余,需当抢治。

通窍活血汤合磁珠丸加味:

白芷25g,桃仁10g,红花12g,赤芍12g,龟甲15g,磁石20g,菖蒲10g,建曲10g,葛根30g,朱砂1g(冲服),地龙10g,生姜10g,葱白20g。水煎,头煎时加白酒50mL,日1剂。

上方服完5剂,严重的耳中堵塞感消失,凑近耳边大声说话可以闻及,患者精神好转,情绪活跃。续方再服用5剂。

三诊时面色苍黄消退,听声较前小有进步。嘱寻找真麝香。

四诊时找到真麝香2g。开上方5剂,嘱煎药法同前,每剂煎3次,煎成去渣后加入麝香0.15g,搅匀后分3次服下。

五诊,服完上方药后听力完全恢复正常,亦无其他任何不适。

方中麝香难寻,用时多以大剂量白芷代替,一般仍然有效。而本案和我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加用了麝香后确实可收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方中黄酒可用高粱酒或玉米酒等一般粮食酿制的白酒代,疗效不受影响。

 55、脱发

幸某,女,36岁。10年前一次较长时间的呕吐、腹泻后开始脱发,初从后脑开始,渐及顶部,终成全部脱发。在自用“章光101”等药涂搽,医又以大剂补肾药治疗后,开始长出新发。但长至1年即全部脱光,脱完后又渐长,而长至1年又脱光,如此反复十余年。所脱下之头发如剪刀剪下,无根无屑。脱后头皮光亮,不痒不腻。

脉细缓,舌苔薄黄。辨为瘀阻络脉之脱发症。处以通窍活血汤加味:

白芷25g,桃仁10g,红花10g,大枣20g,葱茎20g,生姜12g,赤芍12g,川芎12g,生地黄30g,当归12g,羌活10g,白芥子10g,侧柏叶20g,制首乌30g。初煎时水、酒各半,后两煎时只用水煎,三煎混匀后分3次1日服完。

另用成药血府逐瘀片,每日3次,每次4片。

上方服完24剂后复诊,头皮各光亮处均长出新发,全身畏寒感减。又服完30剂后,头发长势良好,未见脱落。再服30剂后,头发已长满全头,但不长且色白。月经较前准时,颜色鲜正,但量少。

以后断续服上方,共治疗1年又3个月后来诊,满头乌黑光泽之头发均已整齐地长至数寸长(中途曾数次剃光),月经完全正常,停止治疗。

“滞而不通,不通而致不荣,不荣而致毛发枯脱”

王清任在其所制之通窍活血汤条文下首治病症即头发脱落。在明确指出“皮里内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这一瘟病后头发脱落病机的同时,特别强调“无病脱发,亦是血瘀”。可见王氏不仅认为很多情况下脱发都是缘于血瘀所致,而且自信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效果是十分肯定的。验之临床,血瘀而致的脱发远远多于肾虚、气血亏虚等所致者,因而通窍活血汤治疗脱发证时,有着很多的使用机会。

十二、五苓散

56、癃闭

凡小便之出均是气化的结果。因而,凡小便不利之治,均不能置气化于不顾。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专列了“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两个条文,从而创立了化气行水之重要治则,并使之成为了千百年来打开尿道的一把钥匙。

57、生气则小便淋漓2年,尿频,淋漓不尽,控制力差,常自遗,频频嗳气。予五苓散合旋复代赭石汤

58、前列腺增生,适尿频,尿量甚少,滴沥难出,毎排时需蹲下方可少量排出,排后恥骨后隐痛,需揉按后方。

脉滑数,舌稍黯,舌苔黄腻。

诊为气瘀阻塞尿道,膀胱气化不利之精癃证。予八味肾气丸加味

59、产后尿潴留

甘某,女,分娩后13天,一直无法自行排尿。

辨为膀胱气化失司,三焦失于通调。以五苓散加味以治:

猪苓10g,茯苓15g,泽泻30g,白术12g,桂枝10g,人参12g,黄芪30g,枳壳20g。水煎,口服1剂。

上方仅服2剂,小便即能自行排出,再服2剂,完全恢复正常,其他伴随症状也全部消失。

十三、心脏病

60、心中悬吊感,气上冲感,心跳欲压

发时喜以手按压,符合仲景“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之桂枝甘草汤证;又据其有气上冲感,符合“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的桂枝加桂汤证,遂将以上两方合用。

61、真心痛

病案1、患者右冠状动脉近段90%狭窄”。准备进行支架介入,以扩开血管,因担心血管太为狭窄,无绝对成功把握而未敢实施

刻诊:心前区闷痛,无可名状之不适,头闷头昏,手足厥冷,大便干结。面及唇色晦黯,神情萎顿。脉迟细,舌质微黯,舌苔薄黄。

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桂枝加桂汤加味:

瓜萎皮10g,瓜萎仁10g,薤白12g,半夏12g,枳实10g,桂枝15g,赤芍10g,炙甘草10g,大枣15g,水蛭10g,黄芪50g,红参10g,血竭(冲)5g,炮附片20g,生姜10g,水煎,日服1剂,2剂。

10月11日二诊。上方服完1剂即感心前区闷压感消失,大便通畅,头闷大减。服完2剂后自觉十分舒适,治疗信心随之倍增。续上方2剂。

三诊,精神及面色均明显好转,舌黯减退,脉缓而有力,已无明显自觉症状。

上方去血竭,减水蛭为5g,加炒白术12g。嘱服10剂以巩固疗效。

病案2、2005年11月8日诊熊某,女,70岁,心前区刺痛、心慌断续发作22年,多次发作时作心电图均为广泛性心肌缺血。目前心前区频发性刺痛,发时口渴异常,急欲饮冷,大汗出,如临死亡之莫可名状感。平时四肢厥冷,晨间汗出,困乏异常,下肢浮肿。脉迟细,舌稍黯。患者自罹患本病以来,已记不清多少次住院。仅1985年一年即服中药200多剂,20余年中所服中药已难计数。而来我处就诊后,遣用上方,仅服2剂,即感症状减轻,坚持服用1个月,临床诸症基本消失。因而,在此将其推出不仅意在帮助启迪临证遣方思维,亦在提供一个确有疗效的经验方。

随证加减自然是需要的。我常于闷痛而痛不甚时加安息香;闷痛甚或闷痛而兼呕恶者加麝香、冰片各0.1g冲服;刺痛甚者加苏木、广三七;剧痛彻背者加炙川乌、炙草乌;脾虚者去血竭,加炒白术、饴糖;咳吐清痰者去生姜,加白芥、干姜、细辛。

62、炙甘草汤的临床使用列出具体指征了:

1.心动悸不安,心神不宁。

2.脉结代,或细弱,或虚数。

3.阴阳气血亏虚,而以心阴血亏虚为重者。

4.舌淡少华,或舌稍红偏干。

凡前3条任一条加舌象,无论伤寒、温病、杂病,皆可施用。

 顾某,女,39岁。半年前感冒后出现心悸,心电图显示:偶发室性早搏。前医投以炙甘草汤(一般常规用量)数剂,似稍效而未止。近两月来心悸时止时作,渐感胸闷气短,神疲,且心悸次数加频。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西医以病毒性心肌炎治,见效不大,遂来就诊。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倦怠懒言,头昏心烦,面黄少华。舌淡红微干,脉细数而不定数中止。证属阴血亏损,心阳受伤。处以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15g,生地100g,白人参15g,桂枝12g,麦冬30g,生枣仁30g,大枣50g,阿胶10g(烊),生姜12g,磁石30g。

上方以冷水1000ml,白酒200ml,同浸半小时后,文火煎熬1小时。兑入已烊化之阿胶,混合后分三次一日服。

服完1剂,当晚诸症均感减轻。再服3剂,诸症悉除。后以十全大补汤巩固,服6剂后停药

63、桂枝加桂汤 

本方功效平冲降逆,用于临床常见的心阳虚而致的心悸、怔忡等动悸性疾病。 张某,男,52岁。因阵发性心跳加快,发时微感气急、胸痛。寒冷或精神刺激均可诱发,每发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病程已10年,近年发作较频,发作时心率可达200次/分,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辗转多处中西医治疗,但都未能很好控制。来诊时面白少华气微急,微汗,心悸不安,脉疾细无伦,舌微 暗,苔薄白水滑。 据证分析,其心悸汗出是心阳不足,脉疾滑至无伦,

乃肾阳欲绝,肾虚阴寒逼肾阳浮越。

急以桂枝加桂汤加味

桂枝20g、白芍30g炙甘草12g、大枣20g生姜15g、磁石30g龙齿30g

上方服完1剂,心悸渐平,汗出亦止。

服完3剂,已如常人来诊。后患者视本方为救命方保留。

凡发现有复发倾向,即自购2剂服用,一直未再有大发作

64、心脏神经官能症

湖南医科大学的周裕民临床意外发现一些患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人,刺其人迎穴后,原心电图ST-T段的异常波型消失,而有类似症状的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针后却无变化,

65、真武汤

抖颤

他走路不是那种如坐舟车样的眩晕,也不是那种如踏棉絮的虚眩感,而是全身感到抖动、手抖、心里面颤动,好像站着要倒一样的感觉。这个是肾阳亏虚,水气内动,于是我们就用真武汤治疗。如果再见到病人某一处肌肉跳动,他会告诉你:“我这一块肉跳动啊,头眩,恍恍惚惚的。”这个时候用真武汤两剂就能奏效,而且疗效是很可靠的。

十四、肾炎

66、越婢加术汤

这是一首专治水肿之方,为仲景“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汗以消肿的代表方。

全方由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加白术四两组成。

该方用其味之甘温以入中土,用其气之寒热以和阴阳,用其性之走散而发越水气,通行水道,法度严谨,遣药精纯。方中麻黄不仅发汗消肿,且因其宣通肺气,通调水道而有利尿之功。白术健脾运化,燥湿利水,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因而,该方的消肿效果,其实是通过发汗与利尿的双重作用而产生的,方中石膏用量达半斤之重,又说明了该方主治在于外有风邪犯肺,内有郁热蕴肺,肺失通调而致之水肿等症。其应用指针当为:

1.病程不长之新病水肿。

2.水肿以头面为主。

3.水肿伴见渴、汗出、面黄、腹胀。

4.皮肤水疱疹,兼痒兼渴。

5.感受寒湿,身疼体痛,恶寒无汗,面浮者。

本方禁用于:

1.病久体虚。

2.肿而伴里寒便稀。

3.下肢水肿为甚,按之凹陷如泥。

4.舌呈镜面。

该方在现代己用作急性肾炎的首选方。而我在临床每见淋雨冒风,受寒遇湿后,突然身痛恶寒,面浮不甚,且身体沉重,脉浮舌白者,每遣此方,用之甚效。究其原因是,风寒犯肺,影响宣通,但尚未郁而生热。此时还不见渴、汗等症,小便化验也一般无明显异常,而稍作拖延,即会出现上述见症。当此之时,只需用越婢加术汤稍减石膏量,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实验发现,甘草有致尿及钠的排出减少,久服或量大可导致水钠潴留,故甘草用量宜小。

◎病案举例

如甘某,女,58岁。5日前暴雨突至,由田野返家,全身湿透,途中复遇溪水上涨,又涉水而过,次日身不适,自以感冒清等服之不效,前日起全身濡痛,恶寒身沉,面目浮肿,遂来诊治。脉浮紧,舌苔白而偏厚。以越婢加术汤加味:

麻黄15g,石膏30g,白术20g,生姜10g,大枣20g,甘草6g,浮萍10g,苍术12g。

服完2剂,诸症大减,又服2剂,痊愈。

本方临床还有另一妙用,那就是对湿甚热郁而夹风邪之皮肤水疱症,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症因肺闭脾虚,湿郁肤表而呈水疱,因热郁夹风而感瘙痒,因湿性上扬而病变部位多在身之上段。其临床表现与越婢加术汤证大不一样,而其发病机理却十分相近。因此,我曾用此方治疗数例,疗效满意。

如甘某,男,47岁,体壮贪饮。初时背痒,抓之初现红疹,继成水疱,渐至胸胁、手面。疱疹小者呈簇呈片,大者如豆,破后流出水样物,患部瘙痒微红,口干,微烦。曾用抗过敏、抗病毒、外涂药及中药治疗,或小效一时,或完全无效,迁延己近两月。诊其脉略浮数,舌偏红,薄黄苔,处以越婢加术汤

麻黄15g,石膏50g,生姜10g,甘草10g,大枣20g,赤小豆30g,土茯苓30g,苡仁30g。

服药3剂,小疱疹大部消退,大水疱明显消萎。续上方6剂,疱疹全消,且皮肤无痕

67、

代某小孩,他当时是急性肾炎住院,住了40多天,什么症状也没解决,面浮肿,少尿,口渴思饮,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脓球、管型都是三个加号以上,他来找我,当时开了一个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这个病人吃了几副肿消了,但是小便没有改变,及循方证相对原则,想到《金匮要略》不是有“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的明训吗?及以该方加猪苓汤,又考虑到肾炎的全过程都需要清热解毒,再加一点其他的清热解毒的药,这个病人几副过后,蛋白尿消失,然后坚持治疗两个多月,全部小便检验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68、一中年女子,小便不利,滴沥而出,但并不涩痛,也不甚黄赤,渴而欲饮,尿检有红细胞。反复发作,每发时用抗菌消炎药后可缓解,如此已半年多。近来发作次数加频,且用抗生素也不见明显减轻,

猪苓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服完1剂,症状即明显减轻,3剂服完,症状消失,尿检完全恢复正常。续方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停药后未再复发。

69、肺外多处结核,双肾上腺及淋巴结都有结核

我治疗一个37岁男子。他面色黧黑3年了,开始不是怎么严重,慢慢地加重,棕黑,晦暗,并且他有倦怠、气短、动则气难接续、纳差、嗜睡、腰冷、汗多。两年前就在四川某大学的附属医院治疗,诊断为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同时查见了肺外多处结核,双肾上腺及淋巴结都有结核,住院几个月了,没有什么效果。这个病人吃泼尼松已经吃了3年了,没有效果。他上党校思想老是集中不起来,精神恍惚,感到非常痛苦,来找我看。我一看这个情况,面色黧黑得很厉害,表情非常淡漠,我就跟他诊断肾阳亏虚,火衰势微,阴寒独盛,用真武汤和肾气丸加鹿角、仙灵脾。这个病人服完12剂,吃东西感到很香了,精神也好了,也不冷了啊。尤其好转的是面部的黧黑明显变浅了,他当然就信心倍增了,人也感到挺活跃的,然后又坚持吃了30付,再查CT,双肾上腺完全正常。我又给他加用蛇床子、锁阳,总共服药80付,面色黧黑消失,接近正常。这个人现在已经停止治疗了,这说明对于面色黧黑的病人,我们只要抓住肾进行治疗,那是完全有效的。你看我用真武汤、肾气丸,并没有涉及脾胃,但是他首先是纳食好转,精神好转。

70、一个27岁青年男子,他在外面打工。开始全身水肿,住在某院。诊为肾病综合征。治疗好转,但是不久又发,又再度住院,出院后不久又发。他没有办法了,所以他回老家治疗,中西医治疗很长时间,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都不稳定。再度发作就很严重了,来的时候,全身高度浮肿,腹部膨隆,脐眼都外翻,阴囊肿大如球,四肢不温,表情淡漠,大量的蛋白尿,管型尿……找我的时候,我看他脉迟细,舌胖大,舌边齿印极深。这个病人病情是比较重的,病机也比较清楚的,那就是肾阳虚衰,水邪泛滥,三焦壅阻。我就用真武汤和五苓散加豆蔻和雷公藤,这个病人服15付过后,水肿消退,腹胀也消了,检查尿只有少量的尿蛋白。又服了2个月药,症状全部消失,多次尿检正常。我叫他吃一段时间改为六君子汤加黄芪、山药善后。到现在已经是七八年了啊,这个病人完全没有再发过了。

71、这个肾病综合征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经中西医治疗,肿势已经大消,已经不严重了,但是他尿少而不畅、口渴、喜饮。这尿总是不通畅,这类病人可以用《金匮要略》的瓜蒌瞿麦丸。这个比较好用的,我用这个方子治疗肾炎,效果都比较好的。一个肾病综合征的男孩,肿消退了,但是他就是吃了很多激素,满月脸,库欣综合征,还有尿蛋白很多,口渴,喜饮,尿少不通畅。我就用瓜蒌瞿麦丸加黄芪、苡仁、雷公藤、鹿角霜、山药。吃10剂过后,这些症状全部消失,跟踪了几年都没有复发。

72、

 肾病综合征

宋某,女,20岁。全身水肿1年多,入某市“三甲”综合医院,住院多日水肿不消,出现大量腹水,体重猛增20多斤,不得已转至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为“肾病综合征(轻度系膜增生)”,经治肿消,而蛋白屎、尿隐血一直不消。出院后一直坚持在该院门诊就诊,医生均以激素维持治疗,迄今已1年多。患者久服激素的副作用已显现,而尿检等病理指征有增无减。该院经治医生已无进一步治疗办法,患者只得从外地专程前来求助中医治疗。

患者现尿检:蛋白1.0g/L,红细胞计数330cell/uL。脉细,舌体偏瘦而质润。辨为正虚邪郁,损伤肾络。处以猪苓汤合归脾汤加味:

黄芪30g,炒白术10g,人参10g,当归10g,甘草10g,茯苓10g,龙眼肉10g,大枣20g,猪苓10g,泽泻20g,滑石20g,山药30g,阿胶10g(烊),雷公藤10g,侧柏叶15g,荆芥10g。水煎,日服1剂,7剂。嘱停服所有其他药。

服完上方21剂后到医院复查,尿蛋白消失,尿中红细胞仅见13cell/uL。上方去雷公藤后,坚持服用共40余剂。再去原医院复查,尿检:蛋白0.2g/L,红细胞26cell/uL。余皆正常,无不适感。继用上方,每三四天煎服1剂,以求巩固。现已逾年,病情从未反复。患者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月经正常,悉如健康人。

73、足跟痛

一个唐姓的42岁男子。他双足跟疼痛,其中左侧痛得根本不能触地。因为他是比较大的老板,他有钱,四处治,什么打封闭啊、物理治疗啊,什么都搞了,已经是好几个月了,没办法,无效。痛得很严重,然后体质下降,感冒不断,他到我这里来,我就用金匮肾气丸加锁阳、补骨脂、木瓜、肉苁蓉。吃了5付他脚痛就大大减轻了,再加鹿角,服30剂后这个双脚跟痛全部消失。这里附带讲一下鹿角这个药,凡是骨病的,尤其是脊椎疼痛,千万别忘加鹿角。无论你用什么方,都可以加上。腰脊疼痛的这类病,用鹿角效果挺好的。因为他是足跟疼痛,我后来也加鹿角,这效果是不错的。

足跟痛,还与起于足跟之阴阳二跷脉有关,因为这个阴阳跷脉是足少阴肾经的支脉,所以足跟痛是有寒邪客于少阴经脉,而寒其所以能够客于肾经,是因为肾虚,所以用温补肾经的药可以治本。

74、如尿路结石,从晶体形成学说看,几乎是浓缩尿的缩影,且与饮水成分有关,这和水管内结垢情况类同。而工业上用磁化水能使水管已结的老垢脱落,新垢不长,根据这一原理,用磁化水治疗尿路结石,取得了溶石、排石、防石的可喜效果。

麻黄入肺与膀胱。遗尿为膀胱不约,而膀胱的固约和通利受三焦气化功能调节。麻黄宣肺气、利三焦、调膀胱的功能,正好准确地切合了这一病机,故用治遗尿每获良效。

76、泄泻20余年

病案1、病患泄泻日四五次,腹鸣隐痛,倦怠易饥,皮肤不定处灼热感。面苍黄少华,形体消瘦。脉虚数,舌苔薄黄。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出升阳益胃汤时的主证:“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大便不调……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对其病机东垣则以“元气不足,谷气下流,营气不濡,阴火上僭”加以概括。这“阳气不伸”与“阴火上僭”不正是其肤无定处灼热之由吗?

诊为泄泻,处以升阳益胃汤原方:

红参10g  黄芪30g   炒白术12g  黄连10g 法夏12g  炙甘草10g  陈皮10g  茯苓12g泽泻30g  防风10g    羌活10g  独活12g柴胡10g  白芍12g    生姜10g  大枣20g

水煎服,日1剂,3剂。

服用15剂后症状消失,大便条状,精神转好,纳食正常。改参苓白术散善后。

有皮肤不定处灼热这一被东垣视为阴火僭越之特征性见症。据此认为,其病机和症状与东垣所立的升阳益胃汤证完全相符,阴火上僭,致口苦口干,或身无定处发热等,导致该证的根本原因是饮食劳倦所伤。因此,凡具上述临床表现者,即可称为升阳益胃汤证。

病案2、张某,年仅34岁,泄泻达15年。每次排出极少粘液便,时轻时重,重时日排四五次,伴腹鸣胀,肢体筋脉疼痛,目红,乱梦连天,脉细数,舌苔薄白。该病虽为粘液便,但无脓血后重,而其伴见症目红,乱梦连天则提示了“阴火僭越”,肢体筋脉痛又反映了营不濡养,于是,处升阳益胃汤原方3剂。二诊时目红消失,乱梦大减,尤其可喜的是,大便每日仅一次,且量明显增多,通畅而无粘液,续用前方以巩固疗效。本例说明,泄泻物的性质并不是该方使用的首要指征,而泄泻伴有“阴火”见症,才是其使用确证。

77、泄泻7个月,进行性消瘦

大便稀烂,时呈水样,日4~6次,便后肛热胀坠不适。困倦乏力。消瘦,慢性病容,神疲懒言,脉迟细,舌质红,舌苔黄。

便后肛热则为有热之征,久泄又系脾胃虚寒。虚寒而夹热,当属寒热错杂证;其阵泻清水,为土虚木乘之候,木者,厥阴肝经也。而《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乌梅丸正是寒热并用,且方后明确写到“又主久利”,故其当属极为对证之方。

诊为泄泻,予乌梅丸加味

乌梅12g    北辛10g    肉桂6g    白人参10g炮附片30g  干姜10g    黄连10g    黄柏12g

当归10g    生麦芽12g  生山药30g  仙灵脾12g

水煎日1剂,2剂。

二诊。服完两剂,大便接近成形,排便次数减至日二次,疗效之速,令我使料不及,击鼓再进。

续上方加炒白术10g,3剂。

乌梅丸不是固涩剂,传统均将其归为温脏安蚘剂。乌梅丸寒热并用,土木两调,“又主久利”

乌梅丸和升阳益胃汤在临床各自的使用原则和辨证眼目是什么呢?

乌梅丸的病机为寒热错杂,土虚木克,而非升阳益胃汤的谷气下流,阴火上僭;其次,乌梅丸的组方原则为寒热并用,酸苦甘辛同施,而非升阳益胃汤之补益泻火与升阳燥湿药同用;第三,乌梅丸之临床功效为温脏安蚘,而非升阳益胃汤之升清降浊;第四,乌梅丸之治虽时有后重肛热,但无他处发热见症,而升阳益胃汤泄泻之同时,每见面热,心烦,身热等症。第五,乌梅丸无燥湿渗湿之能,而升阳益胃汤有风以燥湿,淡以渗湿之功。

可见,很多粗看相似的方证,其实有着本质之区别。模糊或混淆了其区别,临床轻则无效,重则误人

78、烦躁  

张仲景讲蛔厥和脏厥。“脏厥者,其人烦躁”,“躁无暂安时”那是死证。那么心烦而复,“静而复时烦,乌梅丸主之”。这么小的区别,一个就是烦躁不止是死症,一个就是烦,但是它中途要停止。我见过一个西医诊断为麻疹后脑病的小孩,这小孩麻疹过后,他烦躁,地下滚啊,在病床上滚。你见他滚得很凶的,但是待会儿没事了,完全好了一样的。这不就是“静而复时烦”吗?一个乌梅丸吃下去就好。

79、烦躁 吐泻 惊叫 厥逆 颜红 皲裂

郑某,女,2岁半。初诊日期:1983年4月1日。颜面潮红、烦躁惊叫半年,吐泻、浮肿1个月。半年前发现患儿颜面阵阵发红,发时红若涂朱,伴低热,家人以冷水浇噀,半日许红可去八九,渐见面起小疹,皮肤皲裂。

其厥冷面浮、久泻不止即是明证。阴阳二纲既明,再深入分析:其厥冷、面浮肿、吐泻,乃阳虚水泛所致;面红、烦躁,乃虚阳浮越之征;夜间惊叫,乃阴阳失和;赢瘦、腕踝以下皮肤变黑,乃气血失于充养。综合分析,其病机当为阳虚水泛,虚阳浮越,阴阳俱损,气血亏耗。《伤寒论》有云:“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本患虽未经汗下,而久病失治,致阴阳亏耗,与汗下耗伤阴阳之病因相似,病机相同。

茯苓四逆汤加味。

茯苓10  人参6  生附子5  炙甘草6  干姜6  赤小豆15  炒白术6  炒山药10

干姜附子汤证仅昼烦而夜静,属阳虚烦躁证,茯苓四逆汤证则不分昼夜烦躁,属发汗(可推而广之到各种原因)导致阴阳俱虚的烦躁证。该方既治阴阳俱虚而起之烦躁,则阴阳俱虚所致之其他症状亦可同时去除。患儿病程既已拖延半年,阴阳俱衰竭不堪,则治虚多邪少用茯苓四逆汤必最合适

80、前阴充气胀大案

其病之因,为突受惊恐,情志受伤。症状约为两大类:一是气郁,表现为阴茎气胀,腹胀睾坠,嗳气频频;一为湿阻,表现为倦怠身沉,舌苔厚腻,而其发作次数增多,纳食日减,乃因久治不效,思虑伤脾,亦即《灵枢.本神》所谓“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所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之诊为突受惊恐,气机逆乱,气郁湿阻之前阴充气证。

四逆散合三仁汤加味

 柴胡10克,白芍30克,枳实10克,炙甘草10克,白豆蔻10克,杏仁15克,薏米仁30克,厚朴30克,法半夏10克,通草10克,滑石30克,广藿梗12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4剂,水煎每日服一剂。

9月20日三诊:服完上方后阴茎胀大基本未再发生,小腹胀、睾丸坠胀痛大减,未再嗳气,舌苔变薄,口腻感减轻。续予前方加绿萼梅10克,凌霄花10克。4剂

1988年轻0月7日(患者)因食生冷致腹泻来诊,云前症二诊后俱已消失。

81、甲状腺危象案

患者虽身披厚被,蜷伏于电炉旁,仍寒冷瑟瑟,呕恶频频,大汗欲滴,躁烦不安,语言气难接续。左眼严重外突,畏光流泪,眼内异物胀感,外干涩,眼球转动困难。血压158/92毫米汞柱,脉弦细而数,舌苔黄厚而粗糙。

达原饮合小柴胡汤加减

8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徐某,男,58岁。8个月前因发烧肌注庆大霉素后,发现左臀部大片青紫斑,认为注射刺伤血管致,遂自用热敷二日,青紫片愈大,且发现口唇手指均渐现紫黯,伴目赤口干。乃慌忙至某市综合医院,经骨髓涂片证实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给予环磷酰胺、马利兰治,并建议其找中医治疗。来诊时见其左臀青紫斑大过掌,唇部、指趾尽呈紫黯,目赤身热,心烦易怒。证属《温疫论补注·蓄血》所谓“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之热毒与血纠结而成之瘀血证。处以

生地30g  丹皮10g  当归10g 川芎10g 桃仁10g红花10g 银花30g  青黛12g(包)水蛭10g  水牛角60g  大黄6g  甘草10g

服药10剂后,青紫斑大退,余证均有减轻。但环磷酰胺,马利兰服后呕噁难受,遂自行停用。续上方小作调整,先后数诊,持续服药至年底,历时半年多,服药近150余剂,症状全部消失,于原确诊医院查血象恢复正常。

活血化瘀法有两大特点,即行血和耗气。所以一般情况下,有出血倾向和凝血机制障碍者应禁用,明显气虚时应慎用,这是常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正常使用时,也应照顾到气分。这一点,我曾有深刻体会:早年进修时一同室医生跌伤,腰膝肿痛,我处以桃红四物汤加乳香,没药.2剂肿痛俱减,但出现气短不续,汗出懒言等症状,慌忙改用四物汤加参芪才得恢复。

83、重症多形性日光疹

刻诊:颜面及项部红斑遍布,色如胭脂,或高出皮肤成块,或如红云散漫成片,可见皮屑脱落。候诊之时不断抓掐红斑,难以安坐。平素便秘。

一诊二诊疗效不佳。

三诊,借用病情相近,病机相同之其他疾病的特效方”,它使我想起了在查阅《医宗金鉴》时,看到的一个治丹毒的特效方蓝叶散,其主治症即皮肤“红赤成片”。当时囿于其为治丹毒方而未予重视,其实它所治疾病的症状表现与病机均与本案相近。故正可借用。

蓝叶散加味

大青叶25g  川芎15g 赤芍15g  知母12g  生地40g  升麻15g  葛根30g  石膏30g 

栀子10g 甘草10g  玄参15g  黄芩12g  大黄10g 蝉蜕10g  紫荆皮15g 白藓皮15g

8月16日五诊。上方服4剂,红赤消失九成以上,瘙痒大减,搔抓后仅发稀疏小疹,无新斑再起。

续上方

另予《医宗金鉴》之二味拨毒散

雄黄20g  白矾20g 共研末,茶水拌调外涂痒处。

后记:服完上方5剂并外搽药后,皮肤恢复正常,用染发剂染发后亦未再发。2008年8月追踪随访,春日沐阳踏青,夏冒骄阳行走,上症均未再发。

84、夜咳-----治喘证之都气丸

30年前我治一魏姓中年男子,咳嗽盈年。初时昼夜咳嗽,气急痰多,经中西治疗,渐转为仅于夜间咳嗽,少痰。每于子夜二三时咳嗽必作,难受至不能睡卧须起床踱步,延至清晨,自行平息。曾胸透,报告为支气管炎、肺气肿;五官科检查,发现过敏性鼻炎。而经抗菌消炎,脱敏镇咳等治疗,均无效果。其间亦延请多位中医治疗,仍不见效。

我初诊时抱着定时发作之病,调和阴阳以治的固有经验,用小柴胡汤加味,以为必效,孰料全无效果。复用泻白散、黛蛤散、瓜萎贝母散加味清润以治,仍不见效。再改沙参麦冬饮合琼玉膏甘润治疗,仍无效果。如此已过半月,病人信任的痴情不改,而我却因而更益不安。夜不能寐,苦思冥想,突然想到朱丹溪曾谓“半夜嗽多者,多属肾虚火浮”。该患咳发于半夜,干咳而微烦,颧红而唇干,舌偏红少苔,六脉细数,完全可确认为“肾虚火浮”之证。治当滋肾纳气,以敛浮僭之火,斧底抽薪,而求肺润咳平。《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而细思集滋肾纳气,息敛浮火,复又润肺止咳诸功于一身之药,首推五味子。乃借用喘证之都气丸,重用方中之五味子。服药两剂,症大减,不再半夜起床,服完6剂,咳嗽消失。

85、哮喘

马某,男,32岁,哮喘频繁发作2年余。常突发,且多夜间气憋而起。发作后哮喘至气难接续,无法连续发语,须用呼吸机方可缓解。患者体丰,面色晦暗乌黑,舌水滑,舌心白苔微腻,舌底瘀斑。脉左寸沉,右寸沉细,双尺弱不可及。

辨证为营卫失和,肾不纳气,上盛下虚,肾虚肺阻。仲景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该方专为喘证宿疾复有太阳中风证者所设。故拟下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0g,大枣20g,生姜10g,厚朴30g,杏仁15g,炮附片15g,五味子12g,乌梅15g,蛤蚧1对,白果15g,沉香粉3g(冲)。水煎,日1剂。7剂。

上方服完7剂来诊。哮喘完全停止发作,已无畏冷多汗,感全身轻松。续上方再服15剂。

药后哮喘再未发作。改金匮肾气丸加味调治,以巩固疗效。

炮附片15g,肉桂10g,熟地黄30g,茯苓12g,山药30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泽泻30g,胡芦巴20g,蛤蚧1只,五味子10g,乌梅10g,胡桃肉30g。

嘱每隔2日煎服1剂,坚持服用3个月。忌食海鲜、公鸡等可能致敏之食品,加强锻炼,防止受凉。

服完后患者专程从外地来我处告知,2年多来频发不止的哮喘从未再发。

蛤蚧。该药味咸气平,专入命门而兼入肺,补命门相火而杜绝痰生,温补肺气而定喘止咳,益精血助阳道,强本培正而使喘咳既平又不复生。该药定喘力特强,昔时农民劳动时将其酥炙后,口含少许,据称虽用强力而不喘,是一味补而不滞、纳而不涩、温而不燥之药。该药药力在其尾,用时其头可弃。

86、脊髓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均为风痱证。古今录验续命汤为治风痱历验不爽之特效方

病案1、患者神志清楚,音嘶难辨,双手软弱,无力持物,双脚由人架扶方可拖步。口中清涎不断流淌,目不能闭。

予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10g  桂枝10g  当归10g  红参15g 石膏30g  炙草10g  杏仁12g  川芎12g干姜10g  生白附子10g

嘱每日1剂,水煎3次,混匀,分3次从胃管中注入。

3月8日二诊。服完2剂,口能自如开合舌能外伸,可吞咽,撤去胃管,呼吸机等,转入普通病房。续上方2剂。

3月10日,能自行进食,口涎全止,目睁闭自如,体力渐复,唯双下肢尚无力,舌转动欠灵,舌体胖大。以地黄饮子加减10剂,出院回家熬服,以资巩固。

87、何姓女,8岁,嬉玩归家后突感双脚麻,约10分钟许消退,移时复作,发时不自觉抓搔,如此反复约两小时后,双下肢瘫痪,麻感消失,且余无所苦。次日来诊,麻软范围上延,左脚能轻动,右脚全然不能动掸。乃据“身体不能自收持”诊为风痱,处古今录验续命汤,2剂知,4剂而愈。

每遇四肢突然瘫软,不能自收持,但神志清楚,余无所苦者,均迳直投以古今录验续命汤而应手取效。

行动无力,不能转身,语音含糊,不知所苦,视听茫然的病人,其表现完全符合“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的风痱病。他们可能分属西医的不同疾病,而均可用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

88、杨某,男,43岁。因精神异常以“心因性反应症”入某院,治疗36天,出院后因仍然神情呆滞,腰项强直,不能转侧,步态蹒跚颤抖,指掌无力,口流清涎由家人搀扶来诊。舌质红,舌体水津,苔黄厚,脉数而稍弦滑。诊为风痱,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加胆南星。服完两剂,能自行来诊。1月26日第5诊时精神健旺,行动自如,对答如流,诸症消失。

89、小续命汤可愈偏瘫失语--- 喑痱

病案1、刻诊:患者完全失语,口流涎液,左手失灵。

用小续命汤加味:

麻黄12g  桂枝10g  潞党参20g  川芎12g 白芍12g  杏仁10g  防风10g    黄芩10g

防杞10g  蜈蚣2条  炮附片10g  炙僵蚕10g

水煎,日服1剂。2剂。

12月4日二诊,能缓慢说话,口涎减。续服3剂

90、刻诊:口不能言,左侧肢体瘫痪,口歪流涎。脉洪,舌苔黄厚稍腻。

小续命汤加补阳还五汤

麻黄10g  防风10g  黄芩10g  太子参30g桂枝10g  桃仁10g  红花10g  黄芪120g

川芎12g  归尾12g  赤芍10g  地龙10g 炮附片10g 杏仁12g  防杞10g  炙草12g

水煎,日1剂。2剂。

8月27日二诊,仔细倾听能听清其所讲话语,神志偶有恍惚,肢体较前活动。苔黄厚,脉平。续上方5剂。

9月3日三诊,语言对答完全正常,肢体抬动灵活。

91、养生堂 : 感冒引发重症?印堂发黑竟是身体危险信号

患者已在ICU住了4个月,全身黧黑,昏迷

葛根芩连汤加附子理中汤

葛根 黄连40 黄芩 柴胡 人参炙甘草 白芍 白术 附子干姜 地榆 马齿苋40

黄连解肠中的热毒

92、食道癌术后吞咽困难

桔梗、紫苏梗,藿香梗,旋覆代赭石汤,二陈汤,姜汁兑服,2付过后就能吞咽了

生姜汁不能用于热邪热毒,只能用于寒症,痰症

生姜30-50克加水50毫升打碎过滤取汁。

93、白塞氏病

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我仔细研究,认为他根本的问题是一个“毒”字,这个方解决的是毒,尤在泾说:“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并且尤在泾认为“阳毒并非是极热,阴毒并非是极寒。邪在阳者为阳毒,邪在阴者为阴毒。”因此,我们考虑这个病,这个方主要是针对毒,并且再研究这个方,升麻这个主药,是攻散解毒,雄黄《本草纲目》谓能“杀邪气百毒”,鳖甲《神农本草经》谓“可去阴蚀恶肉”,于是我认为这是于理于方于药,都是一个攻毒的方,而且我据此将之移治多例毒邪嚣张的狐惑重证患者,皆获奇效。这个狐惑病,就是西医的白塞氏病,效果很好。

有一例病人,从咽喉到口腔,全部溃烂疼痛,他断断续续的发作四年了,后来这次加重是一个多月,红肿溃烂,疼痛难忍,长期不能吃饭,也不能说话,当时两个人把他抬进来的时候,根本不能说话,张嘴看一下,压舌头也张不开。我仔细问这个病人全部情况,他爱人说实际上他前阴也有溃疡,只是不这样痛,他主要是要求解决咽喉痛问题,故从来不跟医生讲。他咽喉也有溃疡,于是我就说这是一个狐惑病,开了一个升麻鳖甲汤加味。这个病人三剂过后,诸证大减,就能够进流食,前后服药仅八剂,这个持续治疗很长时间、住过多所医院的患者即被全部搞定。病人非常感谢。

一个古姓女子她是每年春天开始,一见阳光就开始面目充血发红斑。然后八年来反反复复发作,后来到我这儿来,已经这次发作是几天了,面部烧热红肿疼痛,口燥咽干,坐卧不宁的,我把她诊断为阳毒,就处以升麻鳖甲汤加味。这个病人服一副过后,红就大减了,再服几副,基本上就解决了。

94、

一名6岁患儿,每于黄昏即开始干嚎无泪,连续不断,须至次日天明方止。长期泄泻水样大便,内夹完谷不化物,偶排一两条蛔虫。严重厌食,腹部胀满,青筋显露,如是已逾半年。曾以健脾止泻、驱虫消胀等方药救治无效。来诊时见其毛发枯焦稀少,面黄青晦,倦怠似睡态,爪甲无华而微呈青色。

这是一例虫扰厥阴、肝强脾弱之肝疳证。

芦荟肥儿丸加减,药用五谷虫、芦荟、煨肉蔻、炒扁豆、鹤虱、胡黄连、黄连、干姜、生麦芽、炒山楂、建曲、炒山药、芜荑、使君子、莪术等水煎,日服1剂。配合针刺四缝穴,针后挤出黄色液体,隔日1次。延至第7天,患者开始索要饮食,精神好转,尤其令家长高兴的是,嚎哭每晚减至两三次,每次仅半小时。以上治疗坚持1个月后,嚎哭已止,纳食恢复正常,大便日一两次,已呈半干,余症均减。改用抑肝扶脾汤加减,坚持服用1个月,患儿除消瘦、腹部尚微鼓外,已无明显见证。停针四缝,改用资生丸加减,药用:人参15g,炒白术15g,薏苡仁15g,黄芪30g,炒山药30g,茯苓15g,莲米20g,炒扁豆20g,建曲20g,生山楂20g,藿梗15g,白豆蔻10g,芡实20g,莪术12g。共研细末,炼蜜为60小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服完1月,再取原方制作。连服3个月后,患儿症状全部消失,面色红润,精神健旺,停药。

95、蝴蝶斑

张某,女,39岁。面部深褐黄带黑色之蝴蝶斑3年。月经长期偏少,色淡,行经前数日双乳作胀。纳少便溏,平日困倦,频叹息,心悸,面浮,头昏,眠浅,记忆力下降。

面黑褐斑如巨型蝴蝶覆盖,脉细,舌质淡。三年来服中药不下200剂,全然无效。

辨证:肝郁脾虚,久病及肾,肾亏水泛。

选方:逍遥散合真武汤加味。

用药:柴胡12g、当归12g、白芍20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12g、炮附片20g、菟丝子20g、生姜12g、

凌霄花15g、玫瑰花15g、月季花15g。上方日1剂,水煎服。

服至10剂时黑褐色变浅,服完20剂后,不仅斑色大减,而且精神转好,纳食增加。

坚持服完40剂,斑色褪尽,月经正常,气郁症状完全随之消失。

96、真菌性肺炎

冯某,男,2岁半。因先天性胆总管闭锁于出生2个月时行肝肠吻合术,7个月大时即发现肝硬化,1岁时做肝移植术。而自此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发热,体温最高可超过40℃。诊为“真菌感染性肺炎”。而疗效均不满意,且出现巨大前阴水疝。坚持服抗真菌进口药“伏立康唑”半年,不仅未能控制,近期以来发作反而更加频繁,发时体温常达40.5℃。

既因于素体伏痰,又因于肺气壅遏,更因于肾之真阴亏损,不能潜纳。高热乃因邪热壅遏,汗出则由肺热蒸迫。时其阴囊肿大如球,则是肺气闭阻,无法行水和肾失主宰,无力主水双重病理作用所导致。

方用麻杏石甘汤合都气丸加味

麻黄5g,杏仁10g,石膏10g,炙甘草10g,枇杷叶10g,川贝母3g,天竺黄3g,五味子6g,熟地黄10g,茯苓10g,山药10g,泽泻10g,黄精15g。颗粒剂,每日1剂,沸水冲泡服。

本患大汗出而用麻黄,是因为造成汗出的原因是肺气阻遏,邪热壅迫。而麻黄极长于发散肺经火郁之邪。本证汗出非用麻黄直捣病邪巢穴必不能止,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都气丸专治真阴亏损、虚火上炎之面赤(本患表现为唇红),肾虚失纳所致之喘不得卧之证,故联合以用。

上方服完10剂复诊。服药以来已过半月,仅发热1次,热度只到38.9℃,且仅持续4小时。汗出大减,咳喘痰鸣也明显减轻。阴囊水肿消减过半,指纹青紫度太为减退,“透关射甲”之状已除。邪势大泄,续上方15剂。

小儿指纹“纯黑如墨证候逆”。患儿指纹由青紫刺眼直透命关

97、如麻黄,有人将它研末填脐,用麝香膏敷上,每晚一次,成功治愈功能性不射精。这是分析了病人体健,性交正常,可排除虚证。不射精是精道不通,而麻黄可通九窍,敷于脐中,直通任脉,通关开窍

98、胰腺炎

突然寒战高热,体温猛升至40.1℃,疼痛转为持续不断,牵扯肩背,烦躁不安,右上腹可触到明显包块,呕吐不止,并明显感到口苦、口干、目眩。改用清胰汤加味:

柴胡12g,黄芩10g 法半夏12g,白芍30g,生大黄10g,木香10g,延胡索10g,乌梅12g,,芒硝18g(冲),炒川楝10g,金银花20g,黄连10g,黄柏12g。1剂。

服完上方,患者连续排出3次稀黑大便,内夹蛔虫数十条。现热退痛止,呕停渴减,仅感神疲困倦至极,嗜睡懒言。予香砂六君子汤善后。

清胰汤为柴胡汤之变剂

99、休息痢

中年男子,反复腹泻,稀便中夹脓血黏液,并有里急后重,腹痛时发时止,迁延不断已逾3年。初时缘由一次不洁饮食后腹痛,泻下咖啡色水样便,内带胶冻状物,西医以“肠炎”治疗好转,而一直未全止。

方用黄芩汤加味:白芍30g,黄芩10g,炙甘草15g,大枣20g,石斛15g,麦冬15g,马齿苋30g,生麦芽15g,木香10g,当归15g,黄连10g,白人参10g,生山楂15g。水煎,日服1剂。服完7剂后,大便日减至一两次,内中脓血黏液胶冻状物减少,余症减轻。以上方稍做随证加减,坚持服用3个月,所有症状,基本消失。

100、飞扬喉----良性黏膜天疱疮

郑某,女,56岁。口中生血水疱3个月。旧消新长,反复不断,呈散在发作。疱溃破后溢出水液有咸味,水疱有时呈血疱样,龈肿,疼痛。活检诊为“良性黏膜天疱疮”,西医以大剂量激素治疗

口内散在多个血水疱,大小不等,龈肿,疼痛,二便尚调。脉细,舌正常。诊断:天疱疮。辨证:素有积热,邪毒上炎。处以甘露饮加味:

天冬12g,麦冬12g,生地黄30g,熟地黄30g,甘草10g,茵陈15g,黄芩10g,枇杷叶10g,石斛12g,蜈蚣2g,儿茶10g,竹叶10g,木通10g,白参10g。水煎,日1剂。

服完4剂来诊,口中疼痛大减,仅新起一小疱。再服7剂来诊,第一次多口以来未再起新水疱,龈痛好转百分之八九十。但觉乏力,午后腹胀。邪毒已溃败,而已现阴柔碍脾、苦寒伤气之征。药随证调。上方生地黄、熟地黄均减量为10g,去儿茶、木通,加建曲10g,带药15剂,回老家以做巩固。

天疱疮,两医认为是原因未明的恶性皮肤病,近年来多将之归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个多发于中年人之慢性复发性疾病。并认为部分病人于皮疹前先出现口腔黏膜损害,渐及鼻、咽喉、前阴、肛门等处。

中医认为,天疱疮系心火脾湿兼感风热暑湿之邪,熏蒸肌肤所致。本例患者虽极有可能是天疱疮皮疹出现前的口腔黏膜损害,而从临床表现看更当诊为“飞扬喉”。飞扬喉是一种以口腔上腭等处突起血疱,色紫壁薄易溃破,破后流血水为主要特征的口腔疾病。同天疱疮一样,仍是一种邪毒为患。

甘露饮乃治脾胃湿热上蒸,口鼻喉疮,吐衄齿衄之专方

102、腰椎间盘膨出

一腰痛患者,已在一家三甲医院诊为“腰椎间盘膨出”,久治不效。不仅痛至不能屈伸,且已不能站立行走,其家属用轮椅推人诊室。细询在久治过程中,蠲痹祛寒,温经止痛,行气活血和温补肾阳之药皆已遍用,且坚持针灸理疗多口,均未见好转。分析其病乃寒邪深入骨骱,留而不散,凝阻经络所致,必以攻逐透达之专药,方能直达病所而溃散寒邪。乃用五积散加减。药用麻黄15g,桂枝12g,细辛10g,白芍30g,川芎15g,当归12g,红参12g,炙甘草10g,炮附片20g,仙灵脾20g,炙马钱子1g(研末分3次以汤药冲服)。不料患者服下2剂后,即疼痛大减,不仅能缓慢弯腰伸直,尤其令人吃惊的是,竟能下地自行走动。

103、双侧肩部酸软钝痛,不能抬举后反,夜间常疼痛至醒,须起床坐行后再缓慢躺下。肩凝证,治阴疽的名方阳和汤,三剂痛大减

104、郁证 经验方——救肝开郁汤

救肝开郁汤方:

白芍80g,当归10g,柴胡12g,白术12g,凌霄花15g,绿萼梅15g,玫瑰花15g,建曲30g,炙甘草10g,茯苓15g。

凌霄花为血中之气药,直入肝经气分,尤长祛血瘀血热,临床可视病情加以重用。

戴某,男,38岁。低头沉默,悄然不语2年多。问诊时不愿答话,经耐心细问,方知长期项背疼痛,昼夜难眠,手足心持续发热,欲贴近冷物。心中阵阵烦躁,常致情绪难以控制。

其着眼点仍有多种选择:一是着重失眠,打破其恶性病理循环;二是清热解毒,以拔其导致长期反复发热、心烦易怒的邪热病根;三是据其体胖身重,沉默不语,病程绵长,从痰论治。而思之再三,仍总觉均难以统揽。乃据现证由原病久治不愈逐步发展而来,符合病以致郁,郁以致病的病情发展情况;郁病见症特多,表现复杂,每多互相矛盾的症状同见,本患也较符合;脉舌无大异,说明病犯脏腑不深,拟诊为郁证。而患者复杂的情况,不敢猛投,其抵触就医的情绪又不容稍有闪失。因此,选择较平和的逍遥散以求一试。患者服3剂后无不适,父母察其烦躁似有减轻。因此放胆投放我长期形成的经验方——救肝开郁汤加味。

白芍80g,柴胡12g,当归12g,白术12g,凌霄花15g,绿萼梅15g,玫瑰花15g,建曲20g,甘草10g,茯苓15g,葛根30g,天竺黄10g。水煎,日1剂。

上方服完6剂,情绪平定,仍失眠。加用黄连温胆汤,即上方加黄连12g、竹茹12g、茯苓15g、半夏30g。

上方服完7剂,患者不由父母陪护,自行来诊,谈笑风生,与前判若两人。

105、仙方活命饮虽在《医宗金鉴》里被称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106、呃逆、偏瘫

温某,男,70岁。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20天前右侧手指麻木,未及时治疗,进而出现右侧肢体瘫痪,语言謇涩,急入院治疗。诊为“脑梗死,高血压病”。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呃逆,昼夜不停,致夜不能寐。伴口干,大便干结。脉弦滑而数,舌苔黄腻。当即处以宣痹汤加味:

郁金12g,通草10g,淡豆豉10g,栀子10g,射干20g,大黄10g,柿蒂15g,枇杷叶15g,丁香10g,草豆蔻10g。水煎,日1剂。

上方服完1剂,呃即大减,仅断续稀疏发呃。服完2剂后,不仅呃更减,右侧肢体也较前有力,一人搀扶即可缓步。患者及家人欣喜不已,于诊室内不断演步,以示疗效佳良。

原方再服2剂,呃逆全止,肢体更利。改用补阳还五汤加生白附子、乌梢蛇、胆南星等,以促肢体功能恢复。

本例治疗之妙,不仅在于不循呃逆之常规辨治,撇开治呃常用之方的选方用药,同时在于不惧急重性疾病中出现呃逆每为病重的古训,毫不犹豫地接招诊治,而所用轻清宣痹以拨动枢机的治法,又属出奇以制胜的奇招。

呃逆,宋以前多称“哕”,此病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分别为属寒者,出橘皮汤;属虚热者,出橘皮竹茹汤;属实热者,出“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的治法。后人更细分为寒呃、热呃、气呃、痰呃、瘀呃和虚呃等六类。可见其辨治法既丰富多彩,又纷繁驳杂。可以设想,本案若循之以治,结果很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我据证辨析,患者之呃逆属气机痹阻,上焦膹郁。从而认为,症状看似严重,但只要宣通气机,一“拨”令痹阻得解,膹郁得散,呃逆必会随之而止。于是选用了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湿温”“寒湿”证治中专门针对这种病机所设的宣痹汤

该方的组成是:枇杷叶、郁金、射干、白通草、香豆豉。全方虽然药仅5味,而苦辛兼备,对上焦郁闭之气机,可以说具有特异的宣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焦篇治湿温病时还出有一首同名为“宣痹汤”的方,它是治以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为表现的湿温病,药由防己、杏仁、滑石、连翘、山栀、薏苡仁、半夏、晚蚕砂、赤小豆等组成。两方虽同为苦辛通法,但本方作用偏于中下焦,功用在宣痹通络,祛湿热而止痛。临床不可与前述之宣痹汤相混淆。

107、咽痛

张姓患者,咽痛近2个月。初时因冒雨涉水而起,伴身痛、恶寒、发热等,经治其他症状消失而咽痛不仅不止,反渐加重,其家属系医生,连续输抗生素2周不效。

治疗之初驱寒不彻,寒邪客阻于少阴经络,治疗时又以大剂银翘等寒凉剂致客寒更冰凝不去,客寒凝阻既久必起郁热。因而其病机当为寒邪客阻少阴经络,蕴久局部化生郁热。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温病条辨》上焦篇之宣痹汤。前者直入少阴驱散客寒,通畅经络,后者宣通上焦气郁以散郁热。服药仅1剂,咽痛即明显减轻,再服3剂,中西医治疗2月无效之“顽疾”,即得以痊愈。

108、如有一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缺陷症患者,自1岁起即开始扁桃体化脓、口腔溃烂,每月必发。在长期以胸腺肽、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无效后,切除了扁桃体,而术后仍不能阻止每月扁桃体周围化脓。4天前高烧达40.9℃,

高烧、泄泻数日,咽部脓点丛生,口腔散发溃疡,腹泻日五六次,体温39.8℃,精神困乏,面色苍黄,脉虚迟,舌苔黄厚。综合分析,本患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为其病之本;卫气不固,外邪屡犯,气阴两亏,湿热留恋,邪毒蕴结,为其病之标。

先用三仁汤合理中汤加味,2剂而热退泻停,咽痛止而思饮食。改用三仁汤合六君子汤加味,服药3剂,口腔溃疡及咽部脓点全退,黄苔退净,已无明显不适。转用右归饮加味,断续服用9个月,12年来每月必发之顽固性喉间溃烂一直未再发作。

109、厚苔不退

杨某,男,76岁。2012年10月8日来诊。患者40多年来舌苔黄厚,偶间有黑苔,口中十分难受,同时伴有脚心潮热,阴囊潮湿,咽喉异物感。常咯稠痰,且不顺畅,终日口中涎腻干涩。脉虚数。舌苔晨虽刮过,仍显著黄厚。

分析患者初感湿热,未及治疗,淫于经脉,羁而不去,渐入于络脉。痹阻脉络,日久郁而生热,蕴而成毒。浊毒之邪上泛久蒸致舌苔顽厚不退;郁热而生脚心潮热,阴囊潮湿等症;痹阻致气水不运而生稠痰,口干涎腻。该病本质上属痹,而又非一般意义上的痹证。吴鞠通在论述湿温而累及热痹时明确指出,对于这类循经入络之邪,泛用治湿之方是不会有效的。为此,他特立宣痹汤一方。细究其立方主旨和具体用药,均与此患者病机甚为切合,而欲更有效地宣痹搜剔、涤除入络之邪,必配用开通肺气之药,于是选用宣痹汤合三仁汤加味:防己10g,栀子10g,蚕砂30g(包),通草10g,滑石30g,半夏12g,白豆蔻10g,草豆蔻12g,薏苡仁30g,杏仁15g,厚朴30g,竹叶10g,葛根30g,秦艽10g,黄柏12g。水煎,日1剂。

上方服完5剂,患者一进诊室,高兴至极地告知,数十年不退的舌苔已完全退尽,口中从未有过现在的清爽,阴囊潮湿也大减。脚心尚热,咽不适,咯痰尚存。原方再合升阳散火汤加减:

防己10g,栀子10g,蚕砂30g(包),白豆蔻10g,薏苡仁30g,杏仁15g,柴胡10g,羌活12g,独活20g,防风10g,白芍30g,秦艽12g,滑石30g,炙甘草10g,半夏12g。水煎,日1剂。

上方服完5剂,脚心热及咽部不适均大大减轻,咯痰顺畅,口中清爽,舌苔正常。

至此,宿疾痊愈,后多次因他病来诊,而缠身40多年之黄厚苔终未再起。

凡苔厚而舌不燥裂者,总因湿羁。而治湿之法,无论采用何方,都需以宣畅气机为基础。这种宣畅气机,我的经验是不论苔黄、苔白、苔灰,首选《温病条辨》治疗湿温初起的三仁汤。至于采用吴鞠通治痹之宣痹汤,更是个人经验,因为临床治一切湿热人经犯络之病需要搜剔宣利时,曾屡用均屡获效。这里移用来治顽固黄苔属创方者并未开列的见症,纯属个人经验。

110、目晴溢血-----防风通圣散

查某,女,47岁。双目溢渗血样物断续发作1年。初发时双目中时时发红,发痒,随即内外眦及整个白睛如出血状红赤,再渗出血样水液。文献有相近记载者仅“血灌瞳仁”一证。而患者目如血灌之同时,伴有疼痛,且有发前眉心刺痛,鼻上抽缩等现象,因而似不可等而视之。

细究此证涉及眼、额、鼻,且呈断续发作,似与经气循行阻滞有关。而足阳明经夹鼻上行旁行入目内眦;足厥阴肝经入腹上膈循喉,上行连目系,出于额;手少阳三焦经之分支出耳前,至目外眦;足少阳胆经,从目外眦分出,折行至目眶下。因此,判定此证为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之经气循行障碍,交接阻滞而生。经气阻滞致眉心痛,鼻上抽掣。其郁遏日久而生火热,血为火迫致白睛血浸。证属肝胆胃经之热郁动血,血为火迫,溢而浸睛灌瞳。治疗之法,需清肃肝胆,清泻阳明,清利三焦,选表里气血三焦通利之方,防风通圣散加减以治:

防风10g,大黄5g,荆芥10g,麻黄10g,栀子10g,赤芍10g,生甘草10g,川芎10g,当归10g,石膏30g,薄荷10g,黄芩10g,密蒙花15g,红花10g,青葙子30g。水煎,日服1剂。

服完上方7剂前来复诊,头痛全止,目瞳血浸样半月来仅轻微出现1次,大便通畅,自觉十分舒适。恐再复发,方于今日前来复诊。药已中的,续以原方10剂。

防风通圣散对眼疾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举凡风毒、热毒、湿毒所致之目赤胞肿、干痒难耐、睑肿溢水、刺痛胀痛等久治不愈者,皆可用之。有中成药

111、如胡某,女,72岁。眼红,睑肿,眼干,眼痒,反复发作2月有余。

据其红赤不退为热毒,瘙痒难耐为风毒,久作不止为顽毒,以防风通圣散全方加生地黄30g以养血润燥,蜈蚣2g以祛风毒而止痒。1剂即肿消而干痒大减。患者畏药苦而停药,不料数曰后复发,再用原方,坚持服用3剂而瘳。

112、一长期便秘之中年女子,其便秘不同于常见的干结难解,而是每次努挣后只排出细如笔管之软便少许。曾找中医先后以调气通便,降气通结,运脾通阳等诸法治疗,总不见效。只服成药麻仁丸后稍适,于是长期购麻仁丸以做维持。而近半年来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方可勉强维持,且感腹胀,腹隐痛时时发生,始来我处就诊。此患旷日持久,若再循常理,着眼大肠或宣肺疏肝类治,必难见效。乃从《黄帝内经》“肾司二便”入手,肾阳虚失于温煦,则蒸化无力,复致脾阳亏虚,脾阳虚则津滞不行。气虚则难于传导,津乏则难于运行。本证的治疗必须温补脾背,崇土化湿。乃以理中汤加味,送服肉桂粉。3剂而便畅,日排1次,坚持服二十余剂后,大便完全正常。

113、流注

黄某,男,56岁。右侧胸锁骨连接部疼痛十余年,初时不甚发作,间隔也长,后渐加重,痛呈间断性、体位性发作。每于不经意抬臂或躺下时剧痛突起,常痛至难以忍受而叫喊。以“漫肿疼痛,皮色如常”为重要特征的流注

1. 木香流气饮合阳和汤加减:熟地黄30g,白芥子10g,鹿角霜20g,炮姜10g,麻黄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30g,枳实10g,木香10g,台乌药10g,半夏10g,防风10g,泽泻30g,炙甘草10g,茯苓12g。水煎,日1剂。

2. 颠倒木金散:木香25g,郁金25g。共研细末,4g为1包,每曰3次,每次1包,白酒冲服。

药后当夜即安然入睡,次日疼痛明显减轻,且迟脉完全消失。击鼓再进,原方再进2剂,体位受限基本消失,疼痛近止,精神转好,调治而愈。

这是一例“异类”流注证。因为它并不表现为发无定处,堆核硬痛,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等流注之典型症状,但这并不影响其流注的诊断。

炮穿山甲降球蛋白,升白蛋白。鳖甲合土鳖虫养血化瘀

114、淋巴瘤伴皮疹瘙痒

张某,男,69岁。发现淋巴瘤5个月。在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多次化疗后,患者全身泛发痒疹,住院医生以大剂量强的松控制。其全身玫瑰疹融合成片,且已呈暗红,抓痕累累,面色苍白无华,神疲而烦躁,发热(体温一直在38.5℃左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脉细数,苔黄厚。诊为癌毒为患,耗血生风。处以:

水牛角30g,生地黄30g,蟾酥皮10g,蜂房10g,黄药子10g,乌梢蛇10g,乌梅10g,北五味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紫草30g,茜草10g,旱莲草30g,炙甘草10g,山慈菇10g,蜈蚣3g。水煎,日1剂。

服完3剂,不仅疹退痒止,尤其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患者长期的发热和肿大之淋巴结也随之消退。

115、钩端螺旋体病,通过寻求,终于发现各型均可用一见喜而获得良效等

116、药毒狂证

20世纪70年代,一中年男子,42岁,因咯血、潮热、盗汗、消瘦,经胸部X光摄片检查,诊断为浸润性肺结核。医以雷米封等药口服的同时,肌注链霉素,每日1g。连续注射近2月,总达50g余时,患者出现神识恍惚、喜怒无度情况,随即停药,并以鲁米那等治疗,无效。如此迁延数日,患者病情不断发展,出现骂怒不避亲疏,高歌弃衣,并有暴力伤人倾向,家人以绳索捆绑于室内,邀余往诊。

见其怒目圆睁,张口吐舌,口中秽气冲人,烦躁难宁,脉洪实。见其怒目圆睁,张口吐舌,口中秽气冲人,烦躁难宁,脉洪实。用朦石滚痰丸合桃核承气汤加味,服药5剂全然无效。又以龙胆泻肝汤加胆南星、远志、菖蒲、大黄、黄连等。再服5剂,也不见分毫减轻。无奈之下,只好用仲景抵当汤,令服3剂,服完也不见减轻。当时地处边远,患者家属也根本无法转外治疗,只求我想尽办法减轻症状。

一日往视,见其口吐稠唾,猛然想到为何不用吐法一试。遂即开藜芦12g、瓜蒂15g,嘱家属速将2药烘干,捣细为末,分做3包,用开水冲服。撬开牙齿,灌服1包后,呕吐不止,吐出物为大量黏涎,带丝不断,奇臭无比,随即倦极欲睡,狂躁停止,多日来第一次解开绳索,并喝下两碗稀粥。3日后再服下一包,出现与初次服后同样情况,而吐出物减少,吐后神识更清,语言切题。又1周后,令将第三包服下,药后仅干呕一阵。至此可以认为停痰、积毒、邪热均已荡除。为防复发,开下方令服1月:龙胆草12g,芦荟6g,当归12g,青黛10g,大黄5g,生甘草10g,胆南星10g,远志10g,黄连10g,生铁落15g,栀子10g,黄芩10g。水煎,日1剂。服药过程中,饮食日进,面转红润,精神健旺,生活自理,停药后未再复发。

该病诸方不效,时以藜芦、瓜蒂催吐获效。瓜蒂催吐热痰,而藜芦不仅善催风痰,更可催老痰积块,且尤其能治中蛊等邪毒所致疾患。此病为超量久用链霉素,药毒蓄积而发,有类蛊毒,遣用藜芦不仅可催吐痰浊,且可直接排毒,从而使病毒得以荡除。以后1个月的汤剂服用,乃因蓄毒既久,邪势既甚,荡除后当续清涤,所谓“炉烟虽熄,防灰中有火”也。

117、前阴充气胀大案

其病之因,为突受惊恐,情志受伤。症状约为两大类:一是气郁,表现为阴茎气胀,腹胀睾坠,嗳气频频;一为湿阻,表现为倦怠身沉,舌苔厚腻,而其发作次数增多,纳食日减,乃因久治不效,思虑伤脾,亦即《灵枢.本神》所谓“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所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之诊为突受惊恐,气机逆乱,气郁湿阻之前阴充气证。

四逆散合三仁汤加味

 柴胡10克,白芍30克,枳实10克,炙甘草10克,白豆蔻10克,杏仁15克,薏米仁30克,厚朴30克,法半夏10克,通草10克,滑石30克,广藿梗12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4剂,水煎每日服一剂。

9月20日三诊:服完上方后阴茎胀大基本未再发生,小腹胀、睾丸坠胀痛大减,未再嗳气,舌苔变薄,口腻感减轻。续予前方加绿萼梅10克,凌霄花10克。4剂

1988年轻0月7日(患者)因食生冷致腹泻来诊,云前症二诊后俱已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