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风系列(十六)-短中之别

 蒋座 2020-03-07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在路上!经过一段狂奔以後,你需要减慢速度,甚至停下來看一看,歇一歇,想一想下一段路该怎么走!人生的路怎么走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平衡,平衡是为了把人有限的精力合理地分配至效力最大化,这就是厚积薄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前言

近期转换成短线体系之后,自己近期的业绩迎来一个比较大的爆发。在此之前,我以业绩中线股为主。这三个月多来的调整中,我对短线、中线之间的差别,做了深入的思考,得到了自己关于短线、中线的差别的本质,这也对我以后灵活在短线、中线之间切换提供了可能,也为日后承载更大的资金量和流动性建立基础,算是对整个体系完成了进一步的优化,特此做整理,分享给大家。

全篇的核心,就只有四个字“”短中之别“”,换成白话就是“”短线和中线的异同究竟是什么?“”

一、持股时间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短线和中线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短线通常是指“一个星期或两个时期以内的时期,投资者只想赚取短期差价收益,而不去关注股票的基本情况,主要依据技术图表分析。一般的投资者做短线通常都是以两三天为限,一旦没有差价可赚或股价下跌,就平仓一走了之,再去买其他股票做短线 ”。

中线通常是指“对股票本身作了一番分析,对上市公司近期的表现有一定信心,并认为当时股票价格适中而买入,一般持有一个月甚至半年左右,以静待升值,博取利润 ”。

长线通常是指“对某只股票的未来发展前景看好,不在乎股价一时的升跌,在该只股票的股价进入历史相对低位时买入股票,作长期投资的准备。这个长期一般在一年左右或以上 ”。

照这个定义来看,短线和中线、长线的差别,最大的是时间,短线是不超过2周;中线一般是一个月到半年;长线是一年以上。

但是,仅仅以持股时间来作为判断短中的标准有失偏颇。有些中线股可能在一个短期内走完了股价的主升浪,这时候再教条按照中线持股,时间效率就未免太大。而有些短线股,一直沿着均线稳步向上,走出了中线股的趋势,如果按照短线持股,又未免有错失牛股的嫌疑。

在我看来,持股时间更多的是基于操作策略的一个结果,而不能作为决定操作策略的一个原因。

二、买点

价格,一个很低的价格。对中线来说很重要,起码是长线底部区域的一个低价。对短线说,一个好的买点也必须吻合这个特征:即买入后大概率上涨。投资投机,都需要一个相对低的价格。道理是相通的。

所以,无论是短线还是中线,在买点这个点上的要求是相通的。中线做的好的投资者,他们在个股买入建仓那个时间点上买点必然也是极其出色的。这个极其出色体现在,他们买入后,个股最多在他们买入的这个价格附近横盘震荡,向上的机会远远大于向下的风险。

三、标的选择

短线的标的,可以不依赖于业绩。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以季度为单位变化,这个已经超过大多数短线交易的最大持股时间。也就是说,在短线交易的那个时间段,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在短线交易时间点上,更多的变化是来自于消息和市场的情绪。

但是,中线的标的,必须以业绩作为最核心的手段。大多数的中线投资者始终在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公司。在找到这样的目标之后,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并在买入后持续跟踪目标的业绩是否与预期的理由相符。

有一个很简单的公式,就是企业的市值=业绩*估值。中线交易者重的是业绩,因为业绩的增速带来的估值的溢价构成了他们理解的双击;短线交易者注重的是估值,就连业绩的增长预期也是估值变化的一个维度。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线和短线在标的选择上,就有了很多的差异,那个最大的差异,叫做业绩。

四、逻辑

从前面的推演中,我们说了时间,我认为时间是结果,不是原因,因此不能作为中短之间的差别

也说了买点,认为这是中短相似之处,也说了标的选择,一个业绩两字,区分了中线和短线。

但是,依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我继续在苦苦思考求索。

我意识到,很多投资者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无论技术面还是基本面,终归都是术的层面。没有对道的深刻理解就会陷入偏执,执着于技术的精确,执着于对估值的精准,偏离了市场的本质,也就种下了终将失败的因。

那么,在炒股里,我把这个核心不变的道,称之为逻辑。

我们的炒股,每一笔交易,都应该是因为逻辑成立而买入,也因为逻辑消失而卖出,一以贯之。

那么,如果道是股市之魂,我是否应该以这个魂来建立股市中线和短线之间的核心差异?继续往下推演。最后,我得到了这么一个启示,先说结论:中线和短线最大的区别不在持股的时间,而在于逻辑的大小和对回撤的容忍度。

首先,大逻辑产生大级别的趋势,小逻辑产生小级别的走势。那么,有人问我,如何判断逻辑大小?判断逻辑的大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定性方法,定性的认为世界级的技术突破、国家级的政策、国家级的产业革命都是大逻辑,除此之外基本都可以归入小逻辑。比如雄安、比如一路一带、比如互联网革命、比如新能车,核心就是八个字,改变世界、改变中国。有没有觉得,大逻辑都是简单的,大道至简,不言自明,我有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感觉,当然求道之路艰难,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与诸君共勉。

第二种就是供求法,大逻辑无一不是依赖于真实的供需关系,其博弈对象在盘面之外。基于大逻辑的中线交易,是更宏观的短线交易,其手法和原理是相通的,只是博弈周期更长。

我打黑牛、我打大元、我打先河,都认为这是场外博弈,盘面的技术细节看的少,盘外的供需我跟踪比较紧,通过这种思考,我建立了我基于题材听风的中线体系。

然后,因为逻辑的大小,会产生不同的收益预期。大逻辑产生大收益预期,小逻辑产生小收益预期。根据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大逻辑的中线,就应该比小逻辑的短线,享受更大的回撤的容忍度。表现在实际的交易中,比如小逻辑是以5日均线作为止盈止损容忍的话,大逻辑一般在20日线或以上周期的均线作为止盈止损的容忍度。

最后,考虑到大逻辑兑现周期更长、发现投资失败的时间也更长,单笔交易的资金量更大、单笔错误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也更大,这就要求在选择大逻辑的中线的时候,相比小逻辑的选股,要更加的严苛。在这里这个严苛的定义上,我用的是兑现期的长短。大逻辑的兑现期起码应该在3个月以上,中间叠加各种小级别兑现点,最终以行业业绩爆发的形式进行体现;小逻辑的兑现期一般都在1个月以内。兑现点到位后股价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我需要始终问自己一个问题,未来3个月内,会始终出现的关键词会是什么?一个季度,只出1只中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