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一盏书灯 2020-03-08

受疫情影响,这段时间,提倡推行“分餐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上海市文明办还特地推出了4张创意海报,号召使用公筷吃饭,养成健康好习惯。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有人欢呼说:“早就该学习西方的分餐制了,中国几千年的共餐制就是互相吃口水。”

但事实上,分餐制虽然确实有着健康卫生的优势,可它还真不是来自西方。

今天,小花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分餐制的那些事儿~

01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是怎样的?

合餐制是当下中国的主流用餐方式,但是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却一直都是“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制。

早在西周时期,《礼记·礼器》就有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这里的“豆”指的就是盛放食物的容器。不同身份的人,可以享用的食物也是不同的。

这种长幼尊卑、主客有别的思想,几乎影响了后面的整个封建时代。

即使是在平民之中,合餐也被认为是一种有失体面的事情。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汉代墓画上的分餐场景)

我们所熟知的“举案齐眉”的故事,就是分餐制的例子。

妻子为丈夫准备好食物,将食案举至额前,捧到丈夫面前,以示敬重。

因为古代食案一般只限一人使用,是木质的矮脚托盘,所以妇人也能轻易举起。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这种饮食方式再往上追溯,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史前氏族文化时代。

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木质食案,长仅1米,宽30厘米,只供一人使用,被认为是分餐制的产物。

02

合餐制如何取代了分餐制?

中式合餐制的诞生,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

大唐盛世,受丝绸之路的影响,“胡床”“胡桌”等桌椅流入中原,胡人的合餐习俗也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敦煌石窟中的唐代宴饮壁画)

之后,宋代商业经济发展,勾栏瓦舍遍布街头,饮食文化逐渐平民化,合餐的用餐方式也更加为大家所接受。

到了元朝,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他们围坐一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饮食方式。中式分餐制再次受到冲击,合餐制开始登上主流。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一直到明清时期,合餐制高度发达。乾隆时期的满汉全席更是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

至此,宴饮被更多地赋予了交际的意义,合餐制就为人情往来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

03

为什么我们又开始提倡分餐制?

共餐制虽然更便利,更有温度,但是它也有着不可磨灭的缺点,那就是通过唾液传播的病毒和细菌,比如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孩子的手足口病……

如果你不以为然,可以看看这个电视节目做过的实验:一顿饭吃掉多少别人口水?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两杯土豆泥,一杯不动,一杯分食一半,分别浇上碘酒。

结果,没动过的土豆泥全部变成了蓝黑色,而被分食过的那杯几乎没有改变颜色。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原因是碘酒遇到淀粉后会变成蓝黑色,而唾液里的酶与碘酒接触后,会变成麦芽糖,颜色就不会有明显变化。

也就是说,被分食过的那杯土豆泥,已经有很多地方都被唾液污染了。

而这些唾液里,究竟有没有隐藏什么细菌和病毒,谁也不得而知。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为什么变成了“合餐制”?

所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健康而推崇分餐制。

在如今的疫情背景之下,小花也建议大家,务必要注意用餐卫生。

如果觉得一人一餐太麻烦,也可以准备一副公筷公勺,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