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节:郑钦安阴火论及临床价值

 MSFC 2020-03-11

头像

panda-惠娴

2016-10-17 12:20:21


 





(1)阴火的概念: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称之为“龙雷火,无根火,阴火、虚火”等。他的这些说法,指出阴火的发生,即我们所说的各种虚火、虚热等名称,均是指阴火。


(2)阴火证的特征:阴火证是与阳证火热相对而言。阳证火热,热象明显,而阴证阳虚之火---即阴火证,既然是火,也必然具备火热之性的某些特点。但是这种人群必然有阴证阳虚之体质特征与特点。阳虚体质形成的原因:a、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b、药误与苦寒药物的过度使用;c、午后发热或病情加重者。


阴火证发热的特点:a、患者要有“舌青、渴欲饮极热者”等一系列阴象表现,这一点尤其重要;b、多数在午后或夜间发热;c、手脚大热。


(3)阴火证辨治方法:a、扶阳抑阴是治疗大法;b、扶阳为本,四逆汤就是我们的扶阳选择的第一方;c、引火归元,要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我们有潜阳、封髓的方法及补土伏火的方法。潜阳的代表方是潜阳丹,封髓的代表方是潜阳丹,补土伏火的代表方为附子甘草汤。


方剂分享:


①、四逆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附子60-120克;干姜23克;炙甘草60。


用法:附子先煎1-2小时,舌尝无麻味后,再下余药煎煮而成,日一剂。


功效:回阳救逆。


主证:(1)心阳虚阴盛或欲脱证。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大汗淋漓,四肢逆冷,或口唇指甲青紫,舌淡或边有紫暗,脉沉甚则无脉;(2)肾阳虚阴盛证: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白或不利或汗出,或身有假热,苔白,脉弱;(3)胃阳虚寒证:胃脘疼痛,遇寒加重,呕吐无物或清水,舌淡,苔白,脉沉。


方解:附子大辛大热入心回阳救逆,入肾而助阳生气,入胃而温阳散寒,干姜亦辛热,与附子相伍,入心而助阳通脉,入肾益先天而固后天入胃而温补脾胃,助阳气以化生,甘草之用有五方面,一则补益脾胃,生化气血以滋养心肾之阳,二则助附子、干姜、温阳之中有补阳之用,三则缓附子、干姜辛热燥烈之性,四则守阳于内,五则调和诸药。


现代应用:本方可以治疗风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病窦综合征,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黄疸型肝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休克。


总结:四逆汤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随诊加减可以治疗百种病,例如治疗:治头脑冷、治气喘痰鸣、治耳肿皮色如常、治舌黑唇焦,不渴少神、治喉痛,畏寒,脚冷、治喉痛,身大热,面赤,舌冷、治吐血,困倦、治齿缝流血、治手足心夜晚发热如焚,不渴,尿多、治面赤,发热,汗出,抽掣、治大便下血,气短少神、治头摇,面白少神、治目暝背冷、治舌肿硬而青、治唇肿而赤,不渴、治鼻涕如注,面白少神、治尿多、治周身发起包块,皮色如常。
   
②、封髓丹:


出处:《奇效良方》


组成:黄柏30克;砂仁21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温服,每天一剂。


功效:降心火、益肾水、纳气归肾。


主治:潜阳安神,遗精梦交。


方解: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砂仁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应用:此方不可轻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之牙痛、咳嗽、喘促,面肿,目赤,耳肿,遗尿,鼻塞,遗尿,滑精者。


主要应用以下几个方面:(1)肾虚腰痛;(2)遗精;(3)汗证。


③、附子甘草汤:


出处:《医理真传》


组成:附子30克;炙甘草18克。


用法:附子先煎去麻味后,在下甘草,温服,日一剂。


功效:温补阳气。


主治:诸阳不足证。


方解:附子辛热,能补先天真阳;甘草味甘,能补后天脾土,土得火生而中气可复。若久病畏寒之人,是先天正阳不足,不能敌其阴寒之气,故畏寒。
   
④、附子理中汤:


出处:《和剂局方》


组成:附子60—100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人参6克;炙甘草9克。


用法:附子先煎2小时以上,舌尝无麻味后,在下余药,煎服日一剂。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虚寒证。


方解:附子理中汤乃先后天并补之方也。理中汤在于补后天,附子在于补先天,所以说附子理中汤乃脾肾双补之剂。


应用:本人在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脾肾阳虚,身体瘦小反复感冒的患者,效果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