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筋膜学说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和阐释

 百士康医疗设备 2020-03-11

此文摘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年第 14 卷第 王春雷 ,吴金鹏 ,王 军 ,原 林(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广州510515)

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的认识

中医经络学说与阴阳五行 藏象营卫气血等学说,组成了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贯穿于中医生理 病理 诊断和治疗各个方面经络是以十四经脉为主体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经脉是主干多循行于深部 ,纵行于固定的路径 ,络脉是分支深部和浅部皆有 ,呈纵横交错状网罗全身经络的功能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我们今天中医所用的 14 361 穴 ,实际分别是元代和清代总结完成的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经络穴位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等等究竟经络的现代生物学实质是什么这个世界性难题是我国生命科学和中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

  

过去的几十年中 ,人们试图从各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各种假说和理论层出不穷 ,但每一种学说都只能解释经络的一部分现象,而未能确定经络的生物学本质回顾对经络本质的研究经历整个研究轨迹表现为从粗到细 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趋势在以往的研究中 ,组织学家对穴位进行了组织学切片观察生理学工作者进行了神经传导测试 物理学家用各种声光 电磁探测手段这就像一副拼图,每个单元都能有一定的发现,但未能了解整副图像的全貌 ,反而越是细微(从大体解剖到组织切片电镜切片神经电信号细胞信号传导 分子水平离子水平)离目的越远 ,始终未能触及经络的本质 看到经络的全貌

筋膜学关于经穴的数字解剖学实验研究


原林等在国家863数字人项目研究过程中采用高精度冰冻切削 数码图像采集的方法获取了正常人体的整体形态学信息并利用人体图像数据库进行了整个人体特定组织成分的选择性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研究中对近年来经络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全身筋膜结构进行了分割 标记和三维重建显示出筋膜在人体内部所形成的软支架从浅入深由5种结构构成1、真皮致密结缔组织 ;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3、肌肉表面疏松结缔组织(深筋膜);4、肌间隔和肌间隙结缔组织 ;5、内脏器官门被膜和内部间隔结缔组织 

  

图片2来源:原林 王军 《筋膜学》

通过研究国标人体 14 条经络 361 个经穴的进针部位和深度 ,发现人体绝大部分穴位的针刺部位均位于筋膜内的不同层次其中位于肌间隔和肌间隙结缔组织者居多其次是真皮致密结缔组织层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少数位于肌肉表面疏松结缔组织(深筋膜)和内脏器官门 被膜和内部间隔结缔组织 进一步对该筋膜支架断层图像上筋膜汇集区进行选择性标记和三维重建 发现了与古代经络记载走行相似的线性结构 ,并结合后继的影像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印证提出经络实质的筋膜学理论

  

图片3来源:原林 王军 《筋膜学》

认为人体筋膜支架是经络的解剖学基础 ,其中“穴位”是筋膜支架上富含神经感受器和活性细胞而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结缔组织汇集处, “经脉”为“穴位”间具有解剖学结构相连或神经传入接近的筋膜结构 ,中医经络在人体发挥与筋膜系统相似的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功能。

筋膜学对“经络”的阐释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系统 无论从形态还是功能上,都非常近似于筋膜学理论中的筋膜系统在关于筋膜的现代解剖学描述中 人体结缔组织广泛分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结缔组织支架内含毛细血管淋巴管和各种神经感受器和未分化干细胞 人体器官均被结缔组织所包绕,不但包绕器官的表面还深入到所有器官的内部形成器官的间隔 而在关于中医经络的描述中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遍布全身 ,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其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五官 皮毛沟通内外 ,贯穿上下 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著作对经络的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对人体筋膜结缔组织的描述非常相似 经络的生理功能是其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的作用在对筋膜系统的功能描述中 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 ,以筋膜内干细胞为中心 ,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作用下形成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或称筋膜系统为其他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并参与机体内环境变化的检测与功能状态的调控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筋膜系统提供支持(支撑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该系统基本功能是使生物维持较长的生命周期并通过细胞信号传导 分子扩散 神经反射调节 神经内分泌调节自身免疫调节和细胞组织修复等环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这些也正是经络功能的现代生物学语言概括

筋膜学对“穴位”的阐释

筋膜学认为 ,穴位的本质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如肌间隔肌间隙等在针刺手法操作时能牵动较大范围筋膜结构 从而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同一经脉上的穴位具有相同或相关联的神经隶属或循环支配穴位与非穴位之间只有产生生物信息量的差异而并无质的区别
腧穴穴区局部筋膜结构在针刺等针灸疗法实施过程中产生牵拉位移或生物性态改变牵动筋膜内丰富的神经末梢和各种感受器发放神经电信号 ,促进筋膜内毛细血管淋巴管内血液 淋巴液的循环并释放和增强化学信号激活并增强筋膜系统的自体监控功能使筋膜中储备的干细胞向功能细胞分化发挥修复作用这也是针灸刺激穴位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筋膜学关于经穴的数字解剖学实验亦直观说明了遍布人体的筋膜结缔组织在客观上奠定了人体各部均是穴的解剖基础 ,孙思邈所言的阿是穴” 、奇穴和现代研究开发的新穴等亦是同理 
【版权声明】此文摘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年第 14 卷第 王春雷 ,吴金鹏 ,王 军 ,原 林(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广州 510515)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只作分享,图片2、3来源于原林 王军 《筋膜学》,其余图片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