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筋膜网可能是人体经络腧穴的解剖学基础

 行走花间 2020-06-08
译者序:

  经络理论是经典针灸医学的核心,这个网络系统沟通了人体的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刺激、传导信息;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经络在人体中的广泛联系使这些功能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筋膜作为一种结缔组织,存在于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它保护着皮下组织、肌肉与器官,支持着软骨和骨骼。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存在于皮下组织,含有脂肪、浅静脉和皮神经等;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着肌群、腺体、血管和神经;内脏筋膜包绕着内脏,具有固定内脏位置的作用。托马斯在《解剖列车》当中描述了三十幅肌筋膜经络和针灸经络循行图,也认为两个经络系统有惊人的相似。本译文认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而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刺激的部位。今天,我们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来了解经络与筋膜的关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慢病治疗组筋膜专栏将会与大家继续探讨经络与筋膜之间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探索吧!

筋膜网可能是人体经络腧穴的解剖学基础

  中医经络概念的解剖学基础至今尚未解决。本文在此提出了关于穴位、经络与筋膜关系的论证。这些证据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人体的筋膜网络可能是中医经络所代表的物质基础。这一假设得到了人体扫描数据的解剖学观察的支持,这些数据表明筋膜网络明显类似于经络系统理论,在生理学、组织学和临床观察中也是这样。这一观点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应用于中医学原理和治疗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有利于从整体上进行诊断和治疗。

1.介绍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支柱,尤其是针灸、艾灸、按摩等领域,也包括太极拳等传统武术。经络基本上是一连串穴位,它可以看作能量在体内流动的通道。经络系统由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图1)组成,每一条主经络连接一个器官系统并延伸到四肢。中医人们希望他们的治疗能够改善能量在经络中的流动。


图 1

  鉴于经络学说的悠久历史(它早于现代科学发展),而且经络学说与哲学和古代形而上学思想相交融,需要进行严谨的科学和临床研究,才能梳理出经络学说的本质。针灸是古老中医的一个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虽然近十年来,科学界对经络有效性的兴趣日益浓厚,但对经络的性质和物质基础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Lo教授提出经络是由极化分子组成的。Ahn等人根据文献回顾得出的结论是,现有的证据并不能完全支持针灸穴位具有明显电特性的说法。Ma和他的同事推测血管周围空间的某些方面可能是经络的解剖学基础。Li等人报道的证据表明,可见的间质液体的局部皮下迁移通道构成了经络。此后,其他研究小组为这种穴位模拟大脑激活现象提供了各种方法的补充支持证据。

尽管与称为经络的实体存在相一致的证据越来越多,但仍需要大量的工作来描绘它们的解剖学基础。经络的物质基础可能包括神经血管束、神经肌肉附件、感觉神经末梢、血管周围间隙和神经周围血管。特别是Langevin和Yandow提出了穴位和经络与结缔组织平面的解剖关系。

本文在文献支持的基础上,提出经络-筋膜网络假说,即筋膜网络可能是人体经络穴位的解剖学基础。具体来说,我们检查研究的证据是否支持这样的观点:(i)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分布于全身的筋膜网络;(ii)经络的组织学组成是非特异性的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针刺作用的组织结构是筋膜结缔组织,包括神经末梢、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淋巴细胞等。传统的针灸穴位被认为是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强烈反应的部位。筋膜结缔组织分布于全身,使穴位存在于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我们认为,临床公认的穴位与非穴位,以及主穴与配穴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生物反应的强度,而不是主要的结构成分本身。下面,我们的观点是,筋膜可能是经络系统的物理基础,这是根据先前对人体扫描数据的解剖学观察来评估的,这些数据表明,筋膜的三维(3D)重建在显著方面与理论的经络系统相似,并有相关的生理观察。

2.解剖学和生理学观察

2.1人体成像

  中国国家基础研究项目——可视中国人(VCH)的三维人体重建为人体解剖学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窗口。事实上,如图1所示,扫描数据显示人体的筋膜结缔组织明显地接近中医经络网络。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躯干和四肢的筋膜结缔组织的重建呈现类似穴位和经络的线状结构。其次,这些束线在解剖学位置上形成了一个接近虚拟经络的线网络。此外,如图2所示,随后涉及活体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的三维筋膜重建研究揭示了类似于传统中医经络的线形结构模式。VCH与活体影像学研究共同表明,人体筋膜网络的解剖结构与传统的经络网络模式是一致的。


图 2

2.2针灸

  尽管Cho等人的影像学数据表明针灸和上述大脑激活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它提供了经络应该具有物理解剖基础的证据,但他们并没有提供关于这种基础可能是什么的精确信息。对局部针刺过程本身的研究可以揭示解剖基础。有效的针灸与穴位的暂时性疼痛和/或麻木感(称为得气)有关。当一根针在生理上扎进筋膜中的结缔组织时,就会出现针刺现象。这一观察表明,针刺的疗效依赖于与筋膜的相互作用。

2.3生理观察

  筋膜是贯穿人体结缔组织系统的软组织成分。形成了一个整体连续的三维支撑结构。它渗透并包围身体的所有重要器官、肌肉、骨骼和神经纤维,创造出独特的生理环境。这种筋膜结缔组织是为身体代谢系统(由专门细胞和组织构成)提供持续的生理支持。在中医看来,最佳的健康需要经络无阻碍的能量流动。当然,中医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种“能量”的物理性质,如果经络是筋膜,正如我们假设的那样,那么这种能量可能是神经信号、旁分泌信号分子的流动、通过神经周围细胞间隙连接的电信号、机械力的分布或这些过程的某种组合。

2.4筋膜提供肌肉和骨骼之间的动态连接

  Van der Wal利用三维重建研究揭示了贯穿全身的连续结缔组织结构,它允许筋膜和肌肉之间的动态连接。Van der Wal的工作是革命性的,因为它提供了筋膜作为一个整体结构的观点,而不是与特定肌肉和/或骨骼相关的独特的零碎结构。筋膜的整体性质与其目前假设的人体经络网络的作用是一致的。

在一项研究中,对接受肌腱移植手术的患者的尺侧腕屈肌进行了检查,Smoulders和Kreulen发现,肌肉间的连接,不是单个的肌腱----肌肉连接,是相邻肌肉间力量转移的主要原因(90%)。这些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肌肉偏移更多地受到肌肉间结缔组织的限制,而不是肌腱-肌肉的连接。事实上,Huijing和Baan的研究表明,肌肉产生的力有一半是通过周围的结缔组织传递的。因此,似乎筋膜介导了一个积极的机械转移作用。

2.5细胞对张力的响应

  神经感受器的机械力激活对于触觉和压力感觉,以及对于因过度伸展、过度压缩或过度旋转而产生的潜在损伤的保护信号的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事实上,在细胞外基质中表达的整合蛋白受体与细胞内肌动蛋白丝机械耦合,肌动蛋白丝的扭曲可以启动生化信号,从而导致细胞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因此,结缔组织中的机械感觉不仅被动地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而且直接影响筋膜本身的特性,包括它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此外,Grinnell证明了细胞并不是不加选择地粘附在基质蛋白上,而是粘附在特定的基质纤维上,这支持筋膜网络有整合功能的概念。筋膜炎症将在下一节中讨论,但值得一提的是,重复机械应变在实验中被证明影响促炎性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和体外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2.6神经束膜和神经外膜与疼痛和炎症有关

  神经束周围的筋膜组织(神经束膜)和整个神经以及相关的血管束周围的筋膜组织(神经外膜)在疼痛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Bove和Light进行的免疫组化研究显示,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的轴突与伤害性功能一致。随后的体外电和化学神经刺激研究表明,刺激神经束膜和/或外膜的局部伤害性受体可诱发神经源性炎症。这些证据表明,刺激神经周围伤害感受器所致的筋膜组织的破坏,可以触发局部(神经源性)炎症,这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其功能有助于维持神经的局部环境。

事实上,大量证据表明,慢性腰痛可能来自结缔组织,而不是骨骼、软骨或肌肉组织。腰痛的程度与椎间盘移位的程度无关。随后的研究表明,脊髓周围的韧带组织和腰筋膜是腰痛的共同罪魁祸首。此外,Thomas和Robet发现了确凿的组织学证据,表明腰痛可能是由腰筋膜的炎症引起的。基于上述研究等证据的一致性,Langevin和Sherman建立了一个慢性腰痛模型,这种疼痛是一种周期性的保护,会导致炎症和神经敏化,导致筋膜重塑。刺激筋膜组织中的伤害性受体引发的神经源性炎症现象与筋膜生理学紊乱对人类健康有显著影响的观点是一致的。

3.讨论

  本文就筋膜可能是中医经络系统的物理基础这一问题,从筋膜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多个方面综述和讨论了相关的证据。通过VCH和活体影像学研究表明,人体筋膜网络的解剖结构与传统的经络网络模式是一致的,针灸的疗效已被证明依赖于与筋膜的相互作用。此外,筋膜在提供肌肉和骨骼之间的动态连接时,似乎起到了积极的机械传递作用。此外,刺激筋膜组织中的伤害性受体所引发的神经源性炎症现象与筋膜生理紊乱对人类健康有显著影响的观点是一致的。事实上,我们认为筋膜内的神经源性炎症可能是中医经络能量流动中断的一种形式。

如果说人体筋膜网络确实是中医经络的物质基础,那就有着重要的临床和研究意义。具体来说,如果证据继续支持这一观点,那么筋膜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筋膜经络观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这一观点有利于更全面的医学方法,即考虑身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解决了神经周围受体和面部结构的神经生理学问题,应该有助于为慢性疼痛、痉挛和其他迄今为止还不清楚的特发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信息。

将筋膜作为中医经络的物理基础,对生物医学研究也有着基础性的影响。筋膜经络观可以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应用于中医学原理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具体来说,如果是真的,那么筋膜对持续的新陈代谢支持和健康长寿的贡献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此外,如果是真的,筋膜应该为身体提供再生资源,也许就是干细胞和祖细胞的来源。筋膜的生理支持和促生作用可能在胚胎发育早期就显现出来,如果是的话,它在胚胎组织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也许,在未来,对筋膜网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即筋膜学。


武俊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硕导,九三学社山西省卫生委员会副主委。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康复分会会长,入选山西省卫计委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是省内康复医学青年领军人物。倡导成立山西省首家康复医学论坛——山西文源康复论坛并且担任组委会主任,为全省康复医学工作者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主要擅长脑卒中、脊髓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和各种物理因子的使用。近5年来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康复领域颇有建树,尤其擅长筋膜手法的临床治疗与教学,在与国外肌肉骨骼康复领域专家的讨论、学习中将国际领先的FMS、SFMA、DNS等先进理念引入山西,并积极推动技术落地,引领山西康复医学专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蔡晓婧,主治医师,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山西省针灸协会会员,山西省中医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理事。现担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慢病治疗组组长,擅长运用针刺、艾灸、梅花针、水针等传统康复疗法,将整体康复与辩证康复相结合,治疗中风后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以及脊髓损伤后的功能和感觉障碍;将养生与康复相结合,治疗肩周炎、腰腿痛、失眠、抑郁、亚健康等老年病与慢性病。



山医大一院康复科慢病管理组介绍

山医大一院康复科慢病管理组自2019108日正式开诊啦!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单指老百姓认为的高血压、糖尿病,而是包含精神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总称。目前,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飙升,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加重疾病负担,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改善慢病及亚健康人群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在全民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作为一种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我们慢病管理工作应运而生了。慢病管理组分为五个治疗组:脊柱治疗组、关节治疗组、骨盆治疗组、呼吸治疗组和传统康复治疗组。慢病管理组治疗利用了最先进的SFMAFMS评估体系,运用筋膜手法、麦特兰德关节松动、物理因子治疗等西医康复疗法结合针刺、艾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疗法,为广大慢病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提出个性化、人性化、全方位的治疗方案!
工作目标:
开展慢病管理,发挥中西优势。
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心身医疗。
发展医养模式,引领全民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