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友运动了血糖仍高,是哪里出错了?

 吴工图书馆 2020-03-12

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表明,每天进行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血糖至少可降低12%~16%。通过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各种慢病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出现。但是,错误的运动方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

01
错误一:长时间运动

有糖友认为集中运动更有效,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正常情况下,运动中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与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维持平衡,运动维持时间越长时,血糖下降越明显,但是过长时间的运动则会使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增加。同时,长时间运动时,人体的蛋白质分解,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患者发生感染概率也会增加。所以,糖尿病患者不适合长时间运动。

02
错误二:无规律无节奏

有些糖友跟着感觉走,想起来了才运动。其实,没有规律的运动只会在表面上有效果。比如,运动会降低餐后血糖,而对其它时间的血糖毫无作用,血糖控制也就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糖友规律运动才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03
错误三:空腹运动

糖尿病患者不适宜选择空腹锻炼,尤其是早晨,因为早晨起床时,人体已经7~8小时没有进食,血糖处于一天的最低点,这时候进行运动,会导致血糖更低,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对血糖比较敏感,此时运动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应在进食30分钟~60分钟后进行,避免空腹或者注射胰岛素60~90分钟内运动,以免产生低血糖。

04
错误四:运动强度过大

有糖友认为运动强度越大降血糖越有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从运动强度对比来看,高强度下的剧烈运动,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无氧代谢会产生大量酸性产物,从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另外,高强度或剧烈运动时,会同时使氧化脂肪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从而加重并发症。

中等强度运动则会使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一般以每次运动30~60分钟,运动后微出汗,有轻度疲劳感但不气喘吁吁,运动中心率达到(170-年龄)为宜。

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治疗时必须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掌握好运动的时机、运动的度和运动的节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