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笋 作者:郑国需 江南之美丽,美于山川之竞秀,丽于绿水之荡漾。 江南的山, 自西向东, 纵横交错, 峰峦起伏, 山脉相连, 群峰叠翠, 生机勃勃, 松竹同生, 万紫千红, 终年青翠, 墨黛欲滴。 我独爱江南山中的翠竹,更宠爱竹之后代竹笋。 树是山中的伟丈夫, 竹乃山中的美少女。 竹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竹子虚怀若谷,所以,竹子是空心的,它由一节一节由下往上生成。 所以古人认为竹子是有气节的植物。 用竹子来比喻那些有民族气节的英雄。 竹子坚韧不拔,它韧性十足。 狂风吹不断竹枝,暴雨冲不掉竹叶。 竹子的后代称为竹笋。 竹笋是竹子繁殖孕育之结果。 竹子有160多种,每一种竹子形状各异,高矮不等,颜色花纹不一。但都非常可爱。 竹笋出土前后的生长是这样的: 竹子根部的竹鞭部分,在肥壮一侧发出新芽。 在立秋前后(8月份)开始萌动分化为笋芽,到了白露(9月初)萌动分化最快,笋芽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增殖,进一步分化形成节、节隔、笋箨、侧芽和居间分生组织。 过了寒露时节,竹笋已基本成形,但仍在汲取母亲提供的营养,将未来的破土而出准备力量,这个生长期需要6个月。 有些发育较快的竹笋,在冬天就急不可耐地钻出土壤,往往被人们当作稀罕物给挖回去吃了。 来年惊蛰一过,大地复苏,万物生长。 竹笋经过了半年的孕育,已经蓄势待发了,春分一过,漫山遍野的竹林丛中,一场春雨过后,一眨眼功夫,那春笋就从竹子旁边的破土而出。 先是嫩嫩的,绿绿的笋尖,冒了出来,紧接着,春笋穿着厚厚的,褐色的笋壳钻出来了。 这就是正宗的春笋。 我见得最多的是毛竹笋,毛竹能在短期内长成十几米高。 春笋生长很快,清明一尺,谷雨一丈。 谷雨节一过,春笋就变成新竹了,这个过程,也就是半月时间完成。随着笋壳的脱落,春笋就露出翠绿翠绿的身材,每一个节还带着白色的茸毛。 这是竹子与其他树木的生长区别。 春笋是一道美味佳肴。 春笋太密了不利于竹子的生长,所以人们按母竹的周围密度来挖掉部分春笋。 规格为:左二右三,前四后五的间格来,留下能长成竹子的春笋,多余的春笋就挖回去做成各种美味的春笋菜。 这种挖掉的春笋被称为“退笋”。 就是笋芽萌动分化发育成笋后,因为其内在的因素或外界的影响,不能生长成竹而夭折的现象,在我国各毛竹林区普遍存在,其数量一般为发笋总数的50%左右。 为了提高毛竹的产量,必须减少毛竹的密度,这就为人们提供了天然美食。 那挖回来的春笋,剥去厚厚的笋壳,露出白白的笋肉,还带着一点点嫩绿色和清香。 春笋的吃法千种百味。 我喜欢吃腊肉炒春笋。 尤其喜欢水竹笋,拇指一般大小的水竹笋,江南的山中随处可见。 这种水竹笋味道鲜美。 可以炒腊肉,也可以用酸菜同煮。 还可以脱水后晒干,做成干菜。 春笋,一生之的渴望,不仅仅是为了供人类食用,更重要的是完成春笋一生的追求,他日成竹,作用繁多,造福于民。 春笋,是我的最爱,它承载着我多少童年的记忆和梦想! 春竹,更是我的钟爱,它启发了我做人的道理,要像竹子一样虚怀若谷,坚韧不拔,还要有民族的气节。 郑国需写于湖北大冶 作者简介 郑国需, 热爱祖国和人民。 几十年来坚持天天写作。 写老百姓喜欢看的文学作品。 2019年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了180多首诗歌,20多篇散文,10多篇短篇小说。 在2019年全国第四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有二篇作品同时荣获三等奖。 在北京市建国70周年诗歌朗诵会上,有三首诗被选为朗诵作品: 《共和国,您从哪里走来?》 《您从人民群众中走来》 《人民万岁》。 2019年12月26日,北京举办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郑国需诗歌专场朗诵会。 电影作品: 《我们要回家》 电视连续剧文学本: 《青铜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