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第三百九十一条原文: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注:①脉平:脉来平和。 ②谷气:此处指饮食。 释义:(霍乱病后脾胃虚弱、运化不力而致微烦的证候。) 呕吐、腹泻、汗出以后,脉搏呈平和之象,还感觉微烦不适的,是病后新虚,脾胃之气尚弱,食物不能消化所致。只要适当节制饮食,则可痊愈。 霍乱病以中焦脾胃升降逆乱为特征,经治疗后虽然霍乱病证已除,但脾胃运化功能由于吐利难免不遭损伤,因而病后常见中焦乏运之象,值此之时,犹需注意调节饮食,以利脾胃功能的恢复,若食人过多或过啖肥甘厚味,极易招致食气内停,出现轻微烦闷表现。 此症未出方治,含有不需药治,重在食养的思想。从临床实际来看,可酌予运中之品以促其恢复。 小结: 霍乱初起可见及貌似伤寒的证候表现,但其病变重心及疾病演变趋势却与伤寒迥然不同。就其证候表现而言,霍乱往往起病突然,初起即以上吐下泻不止为特征,非若伤寒初起病位在表,待外邪迫人大肠、影响胃气和降后才出现吐利可比;就两者病位而言,霍乱病初即以邪踞中焦、影响脾升胃降之机为主,其恶寒发热头身痛是在里之邪波及肌表所致;伤寒病初邪踞于表,病理过程中出现吐利系表邪影响及胃肠,致胃失和降、肠失传导所致,在“恶寒发热头身痛”表现与“上吐下泻”关系上,和霍乱有着先后标本之异。此外,霍乱有着吐利交作、病势急而变化快的特征,病人往往在短时间内即出现伤陰损陽之变;伤寒则变化较慢,有循六经演化的特征。 庚子年二月初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