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父亲的文学梦 文:黄柳云 版式设计:湛蓝 清晨,手机音乐声把我惊醒。朦胧中拿起手机,睁开惺忪的睡眼,熟悉的短号让我惊讶 : 父亲这么早来电,从没有过。“柳云,听说最近你在网络平台发表了文章。不错,你能把兴趣放在写作上,很好……” 我知道父亲的想法,更理解他的心情。父亲年轻时一直爱好文学,心中存有文学梦。 说起父亲的文学梦,还得从父亲少年时说起。小学毕业前夕,父亲便不满足老师布置的每星期一篇作文,经常写一些读后感、记叙文私下给老师批改。进初中时第一篇周记《给父母的一封信》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后来很顺利地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了学校前锋黑板报的一名通讯员,经常在校报上用稿。因他体型瘦小,又能写作,被班上同学戏称为“秀才”。课余时间,父亲经常进入图书馆,借书阅读,摘抄文中经典语句。 参加工作后,父亲开始尝试诗歌、散文的写作。虽然已是一名中专学历的教师,但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父亲还参加公社中专函授辅导班,试图在写作上得到函授老师的指导。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形式的原因,当时上稿需了解作者家庭背景。一般人的文章难以见报,加之当时运动频繁,人们只能天天投身到革命运动中,一批“古今名著”还被列为“封、资、修”的毒品,禁止阅读。父亲正值20出头,自觉地投身到学工、学农、学军中去。在学校里,他带领学生办农场,工厂,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暑假还义务为生产队抢收抢种。读书和写作受到限制,但父亲每天还坚持写日记,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毛泽东诗词》、《陈毅诗词》……直到打倒“四人帮”,“教育的春天,文艺的春天”来了,文学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原来被诬陷为“毒草”的鲜花重新开放。父亲看到了文学创作的希望。县文化部门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创作园地,搭建文学平台。每年都召开文学爱好者座谈会,作品交流会,父亲的文章在文化馆编印的《横峰文艺》上刊登。虽只是个打印稿却一直珍藏至今。从此父亲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唐诗宋词,鲁迅作品等陆续“进驻”父亲书桌。1981年2月,父亲的一篇杂感《致富要走正道》在《江西日报》发表。得到稿费4元,他立即去书店买了一部《红楼梦》,共4册,每册1元。这是父亲获得的第一次稿酬。此后,父亲的文章陆续见报。 早上朗读,晚上伏案写作成了父亲每天的习惯。我和弟弟从不知父亲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有时半夜醒来还见父亲聚精会神地埋头于昏暗的灯光下。父亲那时经常下任务给我和弟弟,背诵唐诗宋词,千家诗等。每次去外婆家,走在路上,父亲出题,以背诗接龙比赛为乐,解除我们途中的疲劳,十几里的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 父亲在家几乎书不离手,有时母亲忙不过来,让父亲帮忙柴灶烧下火,父亲一边放柴手里还拿着书,手上夹着柴,眼睛却盯着书本,灶里的柴烧完了也不知道。母亲索性把他赶走,让他安心看书,自己一个人忙乎。 1983年父亲的纯文学作品《我和妻子》在《天津日报》副刊头条刊登。在当时影响颇大,引起了宣传、教育部门领导的关注。1984年父亲被调入县城机关工作。父亲写作热情更加高涨,写作时间更为充裕。他一方面写新闻报道,一方面进行文学创作,将自己的生活阅历,工作经历,亲情友情,所见所闻都凝聚成散文,小说,杂感在报刊发表。父亲的文章平淡朴实,以情感人。1999年散文《山乡路亭》获得《光华时报》“瑞酒杯”辉煌五十年征文一等奖;父亲的散文,报告文学多次在《老友》杂志征文中获奖;2005年被中共横峰县委授予“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2008年被“江西省作家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 父亲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在《横峰报》担任副刊编辑,在县作家协会担任主席,为广大文学青年改稿,辅导;也为老同志写的回忆录梳理文字;还为几位出版书籍的作者作序,深得他们的尊敬和爱戴。父亲也将自己多年撰写和发表的文章编印成书,出版发行。先后出版了《抹不去的记忆》《闲言碎语》《人生走笔》《痴迷斋文集》等。 两年前的一天,电话里传来父亲焦急又紧张的声音: “我的眼睛突然看不到书上的字了,眼睛可能瞎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了我当头一棒,父亲视力一直挺好,看书写作很少戴眼镜。我和弟弟联系好上海的专家,带父亲前往上海诊疗。父亲因干眼症引起角膜破裂,右眼已经失明,通过角膜移植只能保住眼球。左眼视力也在下降。父亲无法写作,曾一度情绪低落,感叹:“为何失去的是眼睛,哪怕换一只手或脚也行,这样就不影响看书阅读了。” 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父亲又有了写作的念头,通过口诉找人代笔,发表了一些短诗短文和歌词。《石桥新农村观感》、《崇山头村游十新》、《赞美你啊!幸福的新横峰》等诗作在《横峰报》刊用。歌词《横峰老年大学校歌》正在老年大学学员中广为传唱。 周末我早早来到父亲家,见我来了,他连忙起身去书房,眼睛看不清,凭记忆从书橱中找出几位著名作家的散文集递给我:“想写好散文,必须多阅读名家散文,借鉴名人写作方法。”我接过书,从没有过的沉甸和感动。为父亲一生如此爱阅读,爱写作的执着感动,为他追求自己的文学梦付出的艰辛所感动。正如父亲在一首诗中写到“老牛自有耕耘志,奋蹄何须猛着鞭”。 父亲写作完全出于自身爱好,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他虽为自己的眼疾犯愁、苦恼,但他常说:“若遇上令我感动的事,我还会找人代笔,记录成文。只要生命不息,便笔耕不止”…… 作者简介: 黄柳云,网名柳依依,以朴实的文字记录真挚的感情,在闹市中求宁静,在世俗中寻自我,追求 随心,快乐,简单的生活。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