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经典打卡速背营 同学们好! 今天是四大经典打卡速背营第五天! 背 诵 活 动 现 在 开 始 DAY 3 第一单元 黄帝内经 十、灵枢 百病始生 十一、素问·热论 十二、素问·评热病论 十三、素问·咳论 1. “五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按语】 咳嗽是肺系之本病,但《素问·咳论》不仅认为咳嗽与肺有关,而且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将引起咳嗽的原因从单独的肺脏扩大到五脏六腑,从整体观的高度说明虽然咳嗽是肺脏的病理反映,但五脏六腑的病变皆可影响肺之宣降而致咳。至于病因病机,《素 问·咳论》认为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一是“内外合邪”发病,由外感邪气,从肺之合皮毛及于内,兼有内伤饮冷伤胃,从肺脉及于肺,肺寒、寒饮“外内合邪”客于肺而发病;二是不同季节之邪气,于五脏所主之时乘虚而入,传及与肺脏而发病。其中肺气失调,宣降失司,气机上逆是本证之基本病机。 另外,《内经》认为燥邪也是致咳的重要原因,《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甚则喘咳逆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金郁之发……燥气以行……故民病咳 逆”等,给后世医家以很大启发,如清·喻昌《医门法律》即有“秋燥论”,并创立秋煤病名,而秋燥的主症即是咳嗽。 对于咳嗽的辨证,《内经》采用了脏腑辨证分型的方法,提出了“五脏咳”、“六腑咳”。其中五脏咳主要是由于五脏经脉气血阻滞,及于肺而发病,其症除咳嗽外,多见咳甚而弓起的牵引疼痛不适。六腑咳则主要兼见脏腑气化失常,气机上逆或气虚不摄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呕逆、遗 失、遗溺、失气等。同时,《素问·咳论》提出“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说明五脏咳是咳证之初期,六腑咳是久咳不愈的后期阶段,阐明咳证的传变规律是由脏及腑、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为后世从脏腑辨证治疗咳嗽提供了依据。 2.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 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1],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2],非其时,各传以与之[3]。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4],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5]。乘[6]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7]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词解】 [1] 外内合邪:指外感邪气与内伤寒饮食相合。 [2]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指五脏分别在其所主之时受邪而发病。时,时令。 [3] 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指非肺所主之时令,则可由它脏受邪之后传与肺发生咳嗽。之,指肺。[4]五脏各以治时:指五脏所主之时令。如肝主春季、心主夏季等。 [5] 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张介宾曰:“邪微者,浅在表,故为咳。甚者深入而入里,故为泄、为痛。”病位多发、病情复杂,邪盛正虚,故为甚。 [6] 乘:趁、因。 [7] 至阴:指脾所主之时令长夏。 巩固背诵环节 要根据表格进行复习哦~ 编辑:小金鱼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