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结缘惜缘不攀缘 2020-03-15

第三十六章 洞烛先机 明察秋毫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

世俗人大多有强烈欲贪,社会各种诈骗案,都是利用人性的欲贪而得逞。

比如想要收缩一个人的权势,表面上会给更多的名利来诱惑。

想要削弱你的实力,会给你许多好处、诱惑,让你感觉好像渐强大。

想要让你颓废,就不断夸赞你,不断灌兴奋剂、迷魂汤,让你得意忘形。

想要夺走你的财宝,就设法给你甜头,诱你上钩。

你要看透世俗人是怎样在勾心斗角、设计陷害,为了争名夺利而不择手段。如此才可称为明眼人……不害人,也不会被害。

“柔能克刚”的道理很深,要好好去参悟。

鱼不可脱离深渊,鱼若脱离深渊,就易有生命危险。国家的利器,不可炫耀;国家的栋梁人才,也不可炫耀露锋芒。


经文妙解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对方的目的是要收缩你,他会先让你扩张、膨大,让你的自我膨大。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如果对方的目的是要削弱你,他会先让你觉得,他是在扶助你,让你强壮。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

对方的目的是要废除你,他的另外一个婉转的手法,是让你觉得他在抬举你。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对方的目的是要夺你的,但是他会先给你一些蝇头小利,让你觉得:“不错,对方给我很大的恩,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逐步上来之后,予取予夺就得随他。

是谓微明。

如果你能够看到那种微细动机的话,在很微细的那种不单纯动机的时候,你就能够清楚、了然于心。

柔弱胜刚强。

“柔弱”不是贪生怕死、忍气吞声,有一股气憋着。而是真的有能力、有智慧,但是又不傲慢,能够展现出身心柔软。

一个人要展现刚强—我是、我能,比较容易。有句话说:“退步原来是向前”,一般众生如果自我很强、很厉害的话,他有能力不会“柔弱”的,他也“柔弱”不下来。因为他会一直要展现我是、我能。要有智慧,才会展现出“柔弱”的一面。

鱼不可脱于渊。

一方面是说鱼不能离开水,这是一个深义。一方面是说,深水里面的鱼,渔夫的渔网网不到。如果你爱出风头跑出来,很快就会被抓、被害。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栋梁之类的,你如果爱炫耀、爱锋芒展现的话,就会引来嗔恨、嫉妒。


智慧分享

不要误以为这一章老子是在教你权谋之术。事实上老子对人心看得很深,他是在告诉你世间的实相、百态,老子实在是吃过很多苦,而且是撞得头破血流。他把这些心路历程告诉我们,希望能够避免重蹈覆辙啊!

老子不是在告诉你怎样去权谋、去斗智,而是说别人这样老谋深算的话,你在很微细的地方能够明了、明觉、明察,也就是说你能够明察秋毫,洞烛先机。你被名利熏了头的时候,别人一步一步引你入钩,你只是尝到甜头,但看不到背后的危机所在。

有一句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般众生他对你好的背后,大部分都会有一些不单纯的动机,有他的“要”。你能够看得到,才不会被勾引走。包括你自己也要静下来反省,你对太太好,或是对先生好,请问背后有没有目的?你能不能真正做到无条件、无所求呢?真正的解脱者是无条件、无所求地善待一切众生。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往这方面去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