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理】辨识脚的承重、吃劲与重心受力(上)

 CeizhuPan 2020-03-16

太极拳运动离不开下盘的作用,而下盘的沉稳、平衡、牢固,与腿脚的承载体重、重心移动、吃劲虚实、根劲运作等有密切关系。如是作为太极拳初学者,就应对脚底的承载体重、重心移动、吃劲虚实、根劲运作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承重的虚实”不等于“吃劲的虚实”

在太极拳的步型,是按一定要求所展示出一种静止的下肢型态。步型的腿脚承载了全身重量,保持身体内外的中正,使人身重心投影线落在重心支撑面内,是下盘稳定的重要条件。不少太极拳初学者在理解认识下盘的技术问题时,容易把脚底的“承重部位”“吃劲部位”混为一谈,以为“承重部位”等于“吃劲部位”,其实“承重”“吃劲”是有着各自不同概念的意思,内涵和技术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脚的“承重部位”,是指脚底承载体重的部位。脚的“吃劲部位”,是指脚底合上吃住松沉根劲或身体重心对应脚底的受力部位。打个比方来说:一般的习拳者在站立时,脚跟是承载体重的部位,是为主为实的承重; 脚掌是为辅为虚的承重部位;脚弓最高处是身体重心对应作用于脚底的受力部位;涌泉是与地相合产生松沉根劲的吃劲部位。

比如:弓步的两腿脚以承重分虚实来说,前腿脚相对为实承载大约七成体重,后脚相对为虚承载大约三成体重。弓步的两腿脚以吃劲分虚实来说,如是后腿松腰塌胯接住对方双手推按胸膛之力,那么后腿脚就会相对为实的吃住七至八成的松沉根劲,前腿脚相对为虚的吃住二至三成的松沉根劲。如是前腿松腰落胯接化对方手扒肩背之力,那么前腿脚则是相对为实的吃住七至八成的松沉根劲,后腿脚相对为虚的吃住二至三成的松沉根劲。


再如:半马步的腿两脚以承重分虚实来说,前腿脚相对为虚的承载大约四成体重,后腿脚相对为实的承载大约六成体重。半马步的两腿脚以吃劲分虚实来说,如是后腿以松腰开胯展膝撑脚接化对方双手推按胸膛之力,那么后腿脚就会相对为实的吃住大约七至八成的松沉根劲,前腿脚相对为虚的吃住大约二至三成的松沉根劲。如是前腿松腰收胯接对方扒肩背之力,那么前腿脚则会相对为实的吃住大约七至八成的松沉根劲,后腿脚相对为虚的吃住大约二至三成的松沉根劲。

二、脚底吃劲的部位根据使用而定

练功习拳时是脚跟吃劲还是脚掌、脚趾吃劲的问题,不妨在生活中体验一下就会心中有数了。

哪个脚底部位最有支撑劲?比如当你帮人家推一辆载重较大的三轮车爬坡,你出最大力气时,想一想哪里的支撑劲(蹬力)最大就应明白。再如当你参加拔河比赛时,是用脚跟蹬力大啊还是用脚掌、脚趾蹬力大?

哪里最稳?比如当你扛着较重的煤气罐行走时,使用脚跟吃劲为主稳啊还是用脚掌、脚趾吃劲为主稳?再如当你一条腿用脚掌、脚趾吃劲为主,另一条腿慢慢的迈出时,身体够稳吗?

脚跟、脚掌、涌泉穴、脚趾作为太极拳运动的脚底吃劲点,是应根据拳势的虚实变换需要所定。相传太极拳名家董英杰的徒弟提问:弓步的后腿脚,有人说是虚,有人说是实,究竟哪个人说得对?董英杰回答:弓步的后腿脚,可虚可实;不用时为虚的放松稍许弯腿,用时则为实的劲从脚起而伸直腿。

脚跟为实、脚掌脚趾为虚的练法,并不是说脚掌没用一点劲力,而是一个为主,一个为辅的关系。所以多数定势和过渡动作的脚跟吃劲是大约七成,脚掌脚趾吃劲大约三成。脚跟为实时与地心吸力相接,吃劲于脚跟有利于在身体骨架上传递劲力。脚掌脚趾为虚时铺地是要保持敏锐的知觉,这样处于支持转换吃劲虚实的待命状态,谓之“虚中有实”。如在特殊的虚实转换,短时间内脚掌脚趾吃劲可以由虚变实。脚跟的由实变虚,比方说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转身摆莲脚”中的转身动作,右脚底为实吃劲的部位是按脚跟、脚掌脚趾顺序变换的,就是说,先是右脚跟往右外碾转,接着以右脚掌为轴心的继续往右外转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