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食之惊蛰

 深溪虎堂 2020-11-08

春晴泛舟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经历过立春和雨水之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到了这一天会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春天来了!”的感觉。

此前,动物入冬多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古人称之为“蛰”;到了“惊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顾名思义,“惊蛰” 是指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从科学的角度讲,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意思就是惊蛰日前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预示着这是一个好年景。

惊蛰  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与此同时,惊蛰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就会进入春耕的繁忙农时,但是各路神仙从雷声中醒来之后,也是要爬出来吃喝拉撒,繁衍生息,进而在田间地头兴风作浪的。“惊蛰麦直,蛇虫百脚开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对于农人而言,春季是一年之中最最重要的季节。春播做的好不好,是一个决定了到年底吃粥还是吃饭的大问题,所以万万容不得这些爬虫出来捣乱。而我们的祖先,以一种非常吃货的精神,来诠释了自己的态度。

惊蛰要吃豆!

炒豆,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发出的蹦跳之声。

惊蛰吃芋头!

赣南和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头吃,代表消灭多种虫害。

惊蛰要吃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惊蛰要吃玉米!

在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盛行,比如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代表了农人的美好祝愿。

惊蛰  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所有这些遍布各地的风俗,虽然千变万化,不尽相同,但大都反映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以及那颗掩饰不住的吃货的心!除此之外,民间还流传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都是血盆大口,獠牙外翻的形象,人们只好以蛋喂食,饱食之后的白虎自然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人们自己享用的美味佳肴,说到底,还是要吃!

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惊蛰吃梨应该是最流行最普遍最为普罗大宗所接受熟悉的习俗了。春回大地之时,气候往往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同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作为最常见的水果之一,梨的吃法可谓多种多样,五花八门:

可以取生梨榨汁直接饮用,也可以加入莲藕一同榨汁,兑入蜂蜜,除了润肺生津,利咽开音之外,还有健脾清心润肺的功效

亦可以蒸食,或加冰糖,或加川贝母,或加银耳,或加枸杞,疗效与榨汁相同,但效力却更加强劲;

还可以熬梨膏糖,冷却后切成小块,存放于干燥阴凉之处,可以长期食用。

不过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道舶来名菜,红酒炖梨

原料:

梨子应选择雪梨,香梨或水晶梨为好,这些梨的水分较多,口感的味道也更好;

如果为了正宗的风味,可以选择啤梨,进口超市大多有售;

红葡萄酒,酒的颜色越紫红越好;

其他配料还有冰糖,蜂蜜,柠檬,肉桂(选用),丁香(选用);

做法:

  1. 梨去皮,柠檬对半切,一半榨汁,一般切片备用;

  2. 梨和柠檬都加入一口小锅中,倒入红酒,至可以淹没梨即可,不要加水,视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或蜂蜜,以及肉桂,丁香,可以提供更加复合的口味;

  3. 开小火加热,保持微沸状态,梨在红酒的作用下会逐渐变红,同时小心翻动梨,使得各个部位都充分加热入味,同时用勺子不断把汤汁浇在梨上面;

  4. 待梨的色泽与红酒基本一致之后,捞出摆盘,将锅内剩余的汤汁加热至浓稠,浇在上面即可大功告成;

  5. 趁热食用相当美味,也可放于冰箱冷藏静置十二小时,待红酒深入梨内再来享用;

虽然红酒炖梨是一道传统的西方菜肴,但是用在惊蛰这样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倒也是显得十分般配,由此可见,天下吃货是一家。

秦娥月·忆秦娥  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