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病同治说病机

 xyf4345 2020-03-18

患者,男性,74岁,四十天前出现发热,白天体温一般在37.5°到38°之间,入夜体温38°以上,最高体温39°。医院排除了新冠肺炎,予以输液对症治疗,体温一直不降,曾内服中药,体温有下降,而次日即会反弹。患者一直有自汗,胃部胀满而不思食,中午犯困,平时心里比较烦躁,晚上入睡困难。接诊时,白天体温37.3以上,夜间体温38.3左右。血压94/46,心率60。舌淡,苔白,面色恍白。当时患者在医院,是群里家人的朋友的父亲,没有面诊,发了照片看的舌象。

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案例应该如何处方?其机理是什么?

弟子:补中益气汤加味,气虚发热?

师父:用黄芪反而温度会升高,黄芪性温而升,不适合。补中益气的主药是黄芪,不适合。

这个患者呢,我最开始是从中焦枢转不利入手的,考虑的也是中焦枢转不利而形成的上热下寒。在《伤寒论》里面提到:伤寒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第一次其还有一个症状就是下肢感觉冷,这也就是下寒,上热的一个表现,而且患者出汗,胃胀。第一次的方子,附片30g人参6g生大黄5g黄连3g黄芩3g。附片人参单独熬两个小时,三黄用开水冲3分钟,将药合在一起,分三次服用。服用后体温下降,但夜间还是会升高,其下肢冷明显缓解。

后思其汗出40来天,汗为心之液,且患者心烦,入睡困难。我们上一次讲过“二阳之病发心脾”,这个有点类似,不过我们要反过来看。汗,为津液,由脾胃化生。汗和血同源,津液、血液都是脾胃化生而来,且津液和血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汗出必然伤津,津液伤就需要血液来化,时间久了就会耗血。血为心所主,血耗则心烦,心血耗则阳气不能归阴。入夜本当阳气入阴,而入夜体温反而升高,其亦是阳不入阴之候。

在《伤寒论》里面提到:少阴病,二三日,心烦不得眠者,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主之。少阴病的提纲条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患者中午犯困,就是一个但欲寐。患者虽然以发热为主证,其入夜后体温升高,和失眠心烦的机理是一样的,它们的共同机理一样是阳入阴障碍。我们抓住这一个主要机理就可以了。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原方。

黄连20g黄芩30g白芍30g阿胶15g

黄连,黄芩。白芍先熬两次,将两次的药水合在一起,加入阿胶融化,关火,待药水稍稍温度降一点,加入鸡蛋黄两个搅拌,分三次服用。两副后,体温基本趋于正常了,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出汗减少,饭量增加。

大家看舌质,其本象,阳虚的寒象出来了。第一次的还有点淡红。当然后面还要用附子扶阳,因为患者主要解决的是发烧的问题。

这里需要给大家讲一点的是,在教材上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是治疗阴虚失眠的一个方子,而其舌象的描述大都是红绛。而我个人临床用这个方子,其很多患者的舌象多是舌质淡红。我们临床用方,主要就是抓病机,只要病机吻合,直接用就行了,这个案例的病机就是阳不入阴。

我简单分析一下这几味药。

黄连和黄芩,颜色是黄色的,黄芩颜色正黄。黄为土色,可以入脾胃。两味药都味苦而性寒。苦为火,归于心,寒为水,归于肾。故而这两味药具有水火之性,可调寒热。其色归脾,可以调脾。它们的共同功效是清热燥湿。湿夹热,叫湿热,热蒸水动而为湿。其味苦性寒,所以可以引在上的热、在表的热入于阴分,阳气入阴则热自退。黄芩偏于清肺热,黄连偏于清胃火。肺主皮毛,表热在皮,用黄芩以透皮肤之热。记得李东垣有一个医案,患者一身烦热,数日不解,其就用了一味黄芩熬水喝,第二天热全退。胃热则蒸心,心被蒸则烦,胃火去则烦自除。

芍药,味苦,酸而性微寒。其可以引阳入阴而破阴结,化生阴液而上奉。芍药甘草汤治疗身体拘挛、抽筋,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肚子疼痛的,多用白芍且量大。大家可以看看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其都是腹满而痛。身体拘急,疼痛都是寒气所致,寒主收引,寒性凝滞。芍药的主要目的就是引阳归阴而破阴结,将阴结转化为正常的阴液。

久病心烦,心血暗耗,取阿胶以补阴血,阴血得补则津液自化。这个鸡子黄啊,不知道大家看见过母鸡孵小鸡没有?其中有的孵化没成功的,类似于胎死腹中的。撬开鸡蛋,会发现鸡已经成型,而蛋黄还在。这个鸡蛋,号称银包金。外面是蛋白,里面是蛋黄,外为阳而内为阴。蛋黄有育阴的作用。

这几味药的共同作用就是引阳入阴而潜阳,育阴生阴而除烦。就给大家分析这么多吧,我相信有心的可以从这一个案例当中感悟到一些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