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不久前,我们开启了【我是优秀的青年医生】病案征集活动,得到了不少小伙伴的支持~这些优秀的病案,体现了他们对经典经方的理法掌握的得当,也给我提供了不少思路。坚持学习,保持交流,相信总有一天,我也可以晒出自己的精彩病案! 好啦,话不多说啦,先来看看郑茗泽同学的精彩医案吧~ 初诊 患者:善某某,女,50岁 时间:2021年2月23日 主诉:入睡困难,甚则彻夜不眠 刻诊: 不怕冷,不怕热,无汗,无头痛头晕,颈项腰背无不适,无手足麻木,耳鸣,眼睛干涩,鼻子发热,易鼻衄,无心慌胸闷,心烦,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眠,晚睡12点以后。 晨起稍口干,无口苦口臭,晨起咽干,饮水可,欲饮冷,刷牙齿衄,无泛恶,纳佳,易饥,胃脘无不适,小腹无不适,腹部怕风,大便日一次,质可偶干,偶有不通畅,小便可。停经一年。无白带。 查体: 手温可,下睑淡白边红,下肢无水气,肌肤甲错,血络浮露。舌淡红胖稍齿痕苔薄黄稍腻,脉稍弦滑,腹可,下腹稍压痛。 基础病机: 表束 伤营 伤血 血少 里热 里燥轻 里结 外燥 伤营+伤血+火证 六病:阳明里热伤血 四证:火证兼血 正邪观:以邪盛为主,兼有正虚 表里观:表里互兼以里为主 津液观:以津液不足,不能润降为主 患者以顽固性失眠为所急所苦来诊,但患者表位仅有表束和伤营的病机,并无风寒外束、津液外泄。反观患者里位,口干、咽干,欲饮冷,易饥,大便偶干而难解,是一派阳明实火实热之象,火热攻冲故心烦、鼻衄,但同时又有下睑淡白,肌肤甲错,腹部怕风等津液不足不能濡养的情况。综合起来看,应是阳明火热灼伤津血,津液不足故而濡养润降失常,即火热攻冲是第一层病机,而津血不足是第二层。那么就需要治疗阳明的火热攻冲为主,而兼顾津血的情况。思考阳明四法,辛寒以表为主故排除;酸寒兼虚兼饮,而此案纳好,饮冷,故排除;患者腹可,大便虽干,但应为津液不润而致,故而排除;最后选用苦寒法的黄芩汤,其中津虚用芍药甘草汤去对治,存在实火实热加上黄芩。 黄芩汤: 黄芩18 黑皮白芍12 炒甘草12 大枣24 7剂 二诊 药后情况: 患者服药前两日,大便次数稍多,后变为日1-2次,睡眠好转五成,鼻衄近无,欲饮冷已无,并在逐步减少安眠药剂量。 刻诊: 手温热,不怕冷,不怕热,无汗,无头痛,偶头晕,颈项腰背无不适,手脚偶麻木,耳鸣,眼睛干涩好转,鼻子发热好转,易流鼻血近无,无心慌胸闷,心烦,入睡慢好转,梦多,易醒近日无,晚睡12点以后。 晨起口干口臭,无口苦,晨起咽干,饮水可,欲饮冷基本已无,刷牙无泛恶,齿衄好转,纳好,胃脘食甜烧心,小腹无不适,腹部怕风,大便日1-2次,质可,排出顺畅,小便可。白带可。 查体: 脉稍弦滑,下睑半白半红,舌淡红胖齿痕苔黄腻中稍剥脱,腹稍满,压痛,下肢轻度甲错,稍袜痕,血络浮露。 基础病机: 表束 伤营 伤血 血少 水饮轻 里热 里结 外热 外燥 约分:伤营+火证 患者服药后睡眠改善,鼻衄、欲饮冷已无,眼睛干涩好转大便已无干燥,现排解顺畅,都是实火实热在减退的表现。但是出现了手脚偶有麻木,轻微头晕等津血不能濡养的血痹之象,故而需要加大滋养津血的力度,且患者口干苦、咽干仍有,食用甜食会有烧心,火热仍在的表现,故而仍要清除阳明火证。 方选黄连阿胶汤,方中包含半个黄芩汤,且加入了服饵法的鸡子黄和阿胶,以及苦寒的黄连,可以说滋养和除热的力度都大于黄芩汤。 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24 阿胶18 黄芩12 白芍12 鸡子黄一枚—枚 7剂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三诊 药后情况: 唑轮类安眠药近日已减少至1/4片,现入睡已可,无夜醒。另患者反馈,双手颜色黄暗较前好转。 刻下: 不恶寒热,活动后可出汗,无头痛,偶头晕,颈项腰背无不适,手脚麻木、眼睛干涩、鼻子发热均未作,耳鸣,近期鼻衄一次,无心慌胸闷,心烦好转,睡眠可,11点左右入睡。 晨起口干口臭已无,无口苦,咽干已无,饮水可,欲饮冷已无,无刷牙泛恶,齿衄好转,纳好,易饥已无,胃脘食甜烧心已无,小腹无不适,腹部怕风,大便日1次,质可偶散,排出顺畅,小便可,偶夜尿一次。白带可。 查体: 手温热,脉稍弦滑,下睑半白半红,舌淡红尖红胖齿痕苔薄黄腻,腹稍满,压痛,下肢轻度甲错,稍袜痕,血络浮露。 ![]() ![]() 患者病机没有变,且手脚麻木已无,手黄暗转好,近日活动后可汗出等,都是津血来复的表现,且口干苦、易饥饿已无等是火热消退的表现。故而守方,予黄连阿胶汤7副。 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24 阿胶18 黄芩12 白芍12 鸡子黄一枚—枚 7剂 四诊 药后情况: 自3月3日起,停止服用安眠药,现入睡可,会夜醒,醒后再入睡差。 刻诊: 不怕冷,不怕热,活动后有汗,无头痛,偶头晕(下午至夜间头蒙耳鸣),轻度颈项腰背酸痛,手脚无麻木,耳鸣好转,眼睛干涩,无心慌,偶太息,心烦好转很多,入睡可,夜醒,醒后难以入睡,晚睡11点。 偶口干,口臭已无,无口苦,咽干已无,饮水可,刷牙无泛恶,稍齿衄,纳可,胃脘食甜易泛酸,无小腹不适,胃脘部怕凉,大便日1-2次,质可,排出顺畅,小便可,偶夜尿一次。 已停经,白带可。 查体: 手温热,下睑淡白边红鲜,舌淡红稍胖齿痕苔薄黄腻,腹稍满,压痛,下肢轻度甲错,稍袜痕,血络浮露。 ![]() ![]() 基础病机: 表束 伤营 伤血 血少 里寒轻 水饮轻 里热 里结 外热 外燥 约分:伤营+里寒水饮轻+火证 六病:类厥阴中风 四证:火证兼水 这一诊,患者表不和逐渐凸显,颈项腰背酸痛,偶太息,是里病出表的表现,要抓住机会往表上透一透。 分析患者,出现了食用甜食泛酸的情况,结和偶尔夜尿一次,大便会有一日两次的情况,且腹部怕风变为胃脘部怕凉,是有了一些里虚水饮的表现, “伤寒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合者,必自愈。” 那么这个轻度的里虚水饮,是因为之前服用黄连阿胶汤半月余,一直在补充津液所致,那么就需要一个偏阳偏表的方子来照顾一下。观察患者还会有口干,眼睛干涩,手温热的情况是阳明的情况仍然存在,所以在选择偏表的时候就要照顾到这方面。 故而在解肌的法度中寻找,思考四种解肌的药物—清实热而解肌的石膏、清虚热而解肌的芍药、虚实兼清的葛根、清水热而解肌的知母,因为患者经过黄连阿胶汤的清热滋养,现在实火实热已经转为虚热为主,又没有水热的表现,所以排除了石膏和知母,考虑到患者存在里虚水饮的情况,所以倾向于选择芍药配合阳性的药物,那么就想到了黄芩加姜夏汤,但是里面仅有9g生姜,对表位照顾是不足的,所以就想到了“加强版的黄芩加姜夏”,也就是奔豚汤,里面生姜用到了4两,可以温化水饮、发散风寒,另外配合辛甘寒的葛根以及当归川芎等,对表位的照顾已经足够。最终选用黄连阿胶汤与奔豚汤交替。 ①黄连阿胶汤 黄连24 阿胶18 黄芩12 白芍12 鸡子黄一枚—枚 10剂 ②奔豚汤 柴葛根30桑白皮48当归12川芎12甘草12黄芩12黑皮白芍12生姜24半夏24 5剂 2-1交替服用 五诊 2021年4月17日 患者服药后,入睡好,能很快进入睡眠,半夜会醒的现象好转五成以上,现多可睡到晨起五点,偶有半夜2-3点醒,醒后再入睡不佳,颈项腰背仍酸痛。因事中断服药,今来复诊,守方予奔豚汤,黄连阿胶汤交替,考虑到要往表而走,故而采用各八副,2-2交替。 后随访,入睡可,夜尿已无,大便日一次,夜醒情况偶有,患者自觉良好,故停药观察。 点评 思路清晰,处方合理,阅读性强,案例连续性完整,证据链完整,三观思路运用熟练! 作者:郑茗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