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骨调整技术笔记(一)——颅骨运动的正常节律

 昵称50034793 2020-03-21

颅骨区的整骨疗法(Osteopathy in the cranial field,OCF)是关于整骨医师利用主要呼吸机制及平衡膜张力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系统。很荣幸在上月底参加了思伯德学院在苏州举办的《美国整骨-颅骨调整技术》培训班,三天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现将听课的笔记分享给大家。

整骨疗法定义的基本呼吸机制为:

1.脑及脊髓的内在生理运动。神经胶质细胞的收缩能力,尤其是脑和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引发向前/后的收缩,这也决定了随之而来的第三脑室的上升。而该细胞随后的放松则是收缩运动的相反活动,也使第三脑室下降。这些运动发生的频率是每分钟8-12个循环。

2.脑脊液波动。中枢神经系统是浸于脑脊液中的;它的功能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相对重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类似散热器);协助神经冲动的流通传递(传递量)和改变的神经递质的运输;生成于脑室系统:2个侧脑室,第3脑室和第4 脑室;在脑室和脑池中流动。

3.颅内及脊椎内膜运动(共有张力膜)。共有张力膜是硬脊膜的两倍,将头颅分为不同的部分:脑镰、小脑镰、小脑幕、脑垂体帐。共有张力膜之间相互联系,且与颅骨延长和硬脊膜相连;紧紧地粘附于枕大孔处,至C1与C2的前弓,S2的前部,直到尾骨处。

4.颅骨关节运动。

5.髂骨间骶骨的不自觉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移动性+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共有张力膜的张力——颅骨和骶骨的运动。

这里的呼吸机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肺呼吸机制,“基本”是指组织内部的呼吸过程;“呼吸”指内部呼吸过程(如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支持体液浸润细胞);“机制”指组织和体液间为某一特殊目的的相互依赖作用。

许多术者不愿意相信颅骨是可移动的或者术者能够触诊其运动。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这个运动的存在并认为颅骨骨缝不是完全骨化的。我们可以尝试用最简单的方法感受颅骨骨缝的可运动性,操作者的拇指置于额颧骨骨缝上,同时手的食指指腹置于对侧额颧骨骨缝上;这时候柔和的朝两侧颧弓用力,另一手拖住患者的头,此时操作者、患者或者两个人应该均可感受到这个运动,甚至能听到关节发出的声音。大家在感受到这样的活动时,才能摈弃之前认为颅骨不能运动的观点,接受OCF技术。

颅骨中可被触诊到的双向波动指的是颅骨节律性脉冲(CRI),在OCF中强调的是颅骨与骶骨的同时移动。上文也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移动性+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共有张力膜的张力——颅骨和骶骨的运动。所以CRI的节律性与脑及脊髓的内在生理运动的频率是一样的,均是每分钟8~14循环。我们在触诊颅骨这样的运动节律时需要注意这样的节律周期。

为了用OCF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术者必须了解颅骨解剖学,认识颅骨结构和颅骨节律的运动形式。

颅由23块颅骨连接而成,除颞下颌关节为滑膜关节外,其余相邻颅骨间借纤维(缝)、软骨和骨性融合连接。颅骨骨缝由结缔组织纤维构成,骨缝中存在多种神经末梢,尤其具有本体感受器功能的神经末梢,这是联系骨缝开闭与脑脊液产生速率的关键(神经反射回路)。骨缝的开放、闭合和移动,使颅腔适应脑脊液流量的变化。

头颅系统命名法一般指出现在蝶骨枕底部或软骨结合运动(SBS)处。该运动轻微上凸,且在弯曲过程中增加,这也可以被认为SBS朝下产生一个角度,此下侧角度在SBS弯曲时变小或更严重的弯曲。

SBS的运动节律:

颅骨的正常运动节律:

SBS屈曲过程中,颞骨的颞骨岩部朝近头侧随SBS运动。该操作引起的颞骨鳞部向外张开被称作颞骨外旋转。所有成对骨通过SBS的屈曲进行外旋转。成对骨的内旋运动与SBS的伸展运动同时发生。所以,可以说在屈曲过程中,颅骨前后径缩短,侧面加宽。在伸展过程中,颅骨的前后径伸长,侧面变窄。


审校:马明

编辑:张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