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峡文化之“欧阳修眼里的三峡”——赏析欧阳修三峡诗词艺术特色

 小天使_ag 2020-03-22

三峡山川之雄奇,人文之厚重,民风之淳朴,景点之繁多,中国唯一,世界罕见。它是古往今来无数文学家、艺术家陶冶心性,寻觅灵感,捕捉意象,创造意境,谱写华美艺术辞章之胜地。众多的名家巨匠写下了浩如繁星的三峡诗词,形成了丰富的三峡诗词文化。

1

长江三峡是一个历史悠久,山高水险、壮丽雄奇的地方。成了古今众多诗人、词人寄情山水,吟诗作对的人间殿堂,诗人们的到来赋予了它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增添了三峡的文化魅力。在古代文坛上众多骚人墨客争相为三峡题诗题词,创造出一股独特的三峡文化风。

欧阳修像

三峡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上表达情感的最珍贵的语言形式之一,它用最简单的文字,叙述了三峡最多的内容,倾诉了对三峡最多的情感,描绘了三峡最美的画面,蕴涵着对三峡最深远的意境。三峡的诗大都是描写三峡壮丽景色的抒情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一些作品生动逼真地描绘了三峡的景色特征,其作品被称为传世佳作,而描写的对象——三峡也因此声誉远播,如“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寥寥数语,三峡两岸千变万化的景象尽在笔端。“诗圣”杜甫的诗:“远山朝白帝,深水竭夷陵”,表达了对三峡的赞誉。白居易的诗:“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写出了三峡险奇的景观。司空曙的诗:“峡口巴江水,无风浪也翻。”突出了三峡江水风景。但在这里,更想提的是欧阳修对三峡的描绘。

欧阳修在《黄溪夜泊》中这样写道: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欧阳修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三峡下牢溪的景观,三峡的风光。溪流,山脉纵横,清澈见底的溪流,“清流涵白石,静见千峰影”,水流清澈得都可以看见两岸山峰的倒影,同时,描绘了山上“岩花”、“翠柏”,“安能恋潺湲,俯仰弄云景”一句点明三峡风光的壮丽雄奇。

由此可见三峡风光的壮丽,关于下牢溪还有一个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治水英雄大禹之父鲧,为了惩治一条孽龙,将其锁在下牢溪底,溪名因此而得。游客行至下牢溪幽谷之中,仰望两岸重山峻岭,石门、石鼓、老虎岭、羊圈洞、狮子垴,一个个鬼斧神工之作,使人目乱神迷,如同进入神话世界。深居峡谷之中的下牢溪天然浴场,可容千人同时使用,浴场旁有依山而建的楚家山寨、仿巴楚古式风雨桥,把游人带入世外桃源。不远处的狮子垴森林浴场四周有各种珍贵树种和奇花异草百余种,游人可在此享受四季美景的森林浴。

2

三峡的山,笔直突兀。三峡的水,让你有畅游的欲望。下牢溪清澈见底,碧澄如玉,溪流蜿蜒曲折入层峦叠嶂之中,两岸奇峰竟秀,翠林藏莺,繁花戏蝶,飞泉鸣琴,一步一景,幽静美妙,秀丽动人。

下牢溪,发源于宜昌县的牛坪垭,自北向南流经柏木坪、白马岭、覃家庙、姜家庙,至南津关注入长江,全长26.7公里。下牢溪清澈见底,碧澄如玉,溪流蜿蜒曲折入层峦叠嶂之中,两岸奇峰竞秀,翠林藏莺,繁花戏蝶,飞泉鸣琴,一步一景,幽静美妙,秀丽动人。发源于宜昌牛坪垭,全长26.7公里,于三游洞与白马洞之间处,直入长江。两岸峰峦相峙,上合下开,河床由下而上逐渐变窄,素以得势险峻之奇,兼绿水蜿蜓之幽,享誉“万里长江第一溪”的美称。

多年以后,欧阳修再作诗一首表达对下牢溪及三峡风光的追忆之情。诗如下:

追忆已卯十月游万里长江第一溪——下牢溪

闻道下牢自一树,几多游子心所幕。

轩輶追攀寒山入,青柯争出苍岩兀。

群峰踊跃日出没,坦途长驱车尤速。

遥知绝岵衔前路,过眼匆匆留不住。

转入溪口变耳目,江水潀泷渐远去。

循溪揽胜步长谷,奇峰环坐精芒阻。

云雾亦来寒入骨,难拟五岳耸天举。

四顾周遭皆是绿,褦襶唯识草与木。

行行渐觉涛声语,跳跃圆珠激厄武。

椭石横陈斑斓古,久从清流相攻踞。

当流溪石成野渡,藻没石棱蹴之苦。

薄冰如履心可鹜,眄见旁人已倒仆。

临岸抚心仰山树,含风微笑佳吾属。

此行真成济胜旅,我有胜情复何惧。

会共奇绝相吞吐,吾心早与猿狖趣。

这首诗尽数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观,三峡的山高入云天,水之汹涌澎湃都相互作用相生相成,从而形成一种共态的美。加之附丽其上的云蒸霞蔚、瀑飞泉涌和哀猿长鸣,使三峡成为面貌独具的审美客体。这一切均作用于审美主体,从而形成了三峡诗词山水世界所特有的美学风貌。

宜昌市档案馆馆藏《东湖县志》乾隆二十八年(1703年)卷十六名宦志中欧阳修章节

由此,我们看到三峡古诗“山水世界”的独有的品格:其一是,它的意象构成往往是多重叠合的共生态。这种共生态一是指的以山形水和以水形山;二是指它的山水又往往和三峡各自的附丽物相切合。就第一点言,山水共生本是一般山水诗的特征,但三峡诗词的独特性在于它取自于三峡这一独特的审美对象。像是《追忆已卯十月游万里长江第一溪——下牢溪》中提到“循溪揽胜步长谷,奇峰环坐精芒阻。云雾亦来寒入骨,难拟五岳耸天举”,山之雄奇壮丽,高耸入云;“椭石横陈斑斓古,久从清流相攻踞”一句写出三峡水流清澈见底,连水底的横陈椭石也能清晰可见;“会共奇绝相吞吐,吾心早与猿狖趣”,猿啼声相应成趣,巧妙的与三峡的风光结合在一起,同时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融入美丽景致之中,那满腔的抱负在此刻已没那么强烈,此时的诗人只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普通人。

3

欧阳修由峡州上溯长江,游览了今日称作葛洲坝的松门岛:

鸟屿松门敕里长,悬岩对峙碧峰双。

可怜胜境当穷塞,翻使流人恋此邦。

乱石惊滩喧醉枕,浅沙明月入船舱。

因游始觉南来远,行到荆江见蜀江。

诗人爱上了这江中绿州,虽然乱石暄呼,明月入窗,醉眼难眠,但这美丽的世外桃源抚平了他心中的忧郁。

游览了著名的三游洞,诗人的心情更加愉悦轻扬。为了探究人间的奥秘,他“漾楫诉清川,舍舟缘翠岭。探奇冒层险,因以穷人境”。

面对三游洞的奇绝,诗人神思邈邈:

漾楫溯清川,舍舟缘翠岭。

探奇冒层险,因以穷人境。

弄舟终日爱云山,徒见青苍杳霭间。

谁知一室烟霞里,乳窦云腴凝石髓。

苍崖一径横查渡,翠壁千寻当户起。

昔人心赏为谁留,人去山阿迹更幽。

青萝绿桂何岑寂,山鸟不惊客。

松鸣涧底自生风,月出林间来照席。

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

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

朝廷贬谪了诗人,但诗人却在三峡发现了一个人间仙境,这真是人间的悲喜剧。诗人的三峡诗语言浅近自然,对景物观察体验细腻,气脉完足,亲切自然,在内蕴上,却十分丰厚,确实显示了一代文宗的雄健笔力。正如诗人《三游洞》诗的结句一样,“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西陵峡的贬谪生涯,涵养了诗人的心志。春花终将盛开,溪流前路正长,诗人吸取了三峡的天地灵气,必将有一番更大的作为。

欧阳修三峡诗词的特点大抵可分为以下几种:(1)反映人民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诗歌(2)表现自己仕途中的各种遭遇,抒发自己的坦荡胸怀和旷达精神。代表作有《戏答元珍》(3)反映民风民俗以及咏物的诗歌,其诗歌总体艺术特色是:风格以平淡为主,但含意深婉,脉络细密;也有浓烈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他的诗歌创作成就虽然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了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欧阳修的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文为诗,一是以议论为诗。欧阳修诗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这类诗语言浅近自然亲切,意脉流畅连贯,对确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有开创之功。

而他在三峡所作诗歌多以描绘雄奇壮丽的三峡风光为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诗篇,为我们勾画描绘了三峡色彩斑斓的奇观绝景,欧阳修和众多当时文坛上的骚人墨客一起描绘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象,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峡诗词文化。

4

在欧阳修贬官至夷陵期间,他的诗词反映了当时夷陵农耕经济的特色。他的《劳停驿》、《忆山示圣俞》、《寄梅圣俞》中“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深行得平川,古俗见耕耨”;“击鼓踏歌成夜市,邀龟卜雨趁烧畲”的诗句,以及《求雨祭汉景帝文》中“待雨后来耘耔”,“此月无雨,岁将不成”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夷陵农耕的规模和方式。

其次,志记风俗是欧阳修贬令夷陵的方志作为。身为史学家的欧阳修深谙资政传史的要旨。他认为县令地位虽然低微,但却负有守土安民的责任,应该记载地方风俗变化的好坏,让后来接任县令的人有所考证。因此,每当写作诗文时,他都注意反映夷陵的民俗风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夷陵县至喜堂记》和《峡州至喜亭记》。就《夷陵县至喜堂记》而言,欧阳修在这篇记文中叙述了初至夷陵时的观感。其中写道:“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贩夫所售不过鱼腐鲍,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州为小州。州居无郭郛,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趋。而民之列处,灶、廪、井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这段文字虽不到200字,却将970年前宜昌的地理位置、物资流通、州县邑容、百姓居室和风俗习惯,都展现在世人眼前。这是对古代宜昌风俗的最早记载,为我们了解宜昌的过去提供了珍贵难觅的资料,是欧阳修对宜昌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这也成了欧阳修诗词的特色之一。


宜昌市档案馆馆藏《东湖县志》中的欧阳修《彝陵县至喜堂记》

立于三游洞至喜亭内的《峡州至喜亭记》碑刻

《夷陵九咏》,是欧阳修贬谪夷陵第二年状写的一组山水诗。包括《三游洞》、《下牢溪》、《虾蟆碚》、《黄牛峡祠》和《松门》、《下牢津》、《龙溪》、《劳停驿》、《黄溪夜泊》9首,前4首为古诗,后5首为律诗。《夷陵九咏》从不同时令与白日月夜的视觉观感中,状写夷陵的山川名胜和民俗风情,真实体现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审美意境,生动记录了诗人贬谪夷陵的心理历程。诗中,透过“迁客初经此,愁词作楚歌”;“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的感受,流露出诗人初贬夷陵时忧愁与不平的心绪。通过“因游始觉南来远”,“欲寻源去不可穷”;“青萝绿桂何岑寂,山鸟不惊客”的叙写,在对夷陵偏远而荒凉的感受中,烘托出诗人孤独与寂寞的心境。面对“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共约试春芽,枪旗几时绿”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留滞夷陵的感叹与体味悠情融乐的快感。抒发“安能恋潺湲,俯仰弄云景”;“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欲要振作的心声和关心民苦的情感。总之,欧阳修夷陵诗文不仅是他文学成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他留给宜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贬谪夷陵,尽管是欧阳修人生旅途中的不幸,但是由于他面对逆境,忧乐天下,守土安民,积极进取,终于实现了“己合”,达到了“庐陵事业起夷陵”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欧阳修对贬谪夷陵这段经历十分珍惜。他在离开夷陵3年后的庆历元年(1041年)写给故友《忆山示圣俞》的长诗中,表达出对夷陵山山水水深切的留念之情。千百年来,夷陵人民也深深地怀念着他。至喜堂、至喜亭、绛雪堂、四贤堂、六一书院,都是纪念他的胜迹。

他的诗词同时展现出三峡灿烂的文化,给世人留下一幅雄奇壮丽的美丽诗篇。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作者:穆秋雨https://mini.eastday.com/a/181029193735610-6.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