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史概要之:石鼓文,你了解多少?

 三平斋 2020-03-22

前两节我们讲到仓颉造字和甲骨文以及金文,而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秦石鼓文”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石鼓文的出现无疑点燃了中国书法史的一团星火。

本次我们了解一下石鼓文:

石鼓:因石形似鼓,后人称为石鼓。

中国书法史概要之:石鼓文,你了解多少?

石鼓文:秦代刻石文字,其外形似鼓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因记述君王游猎之事,也称'猎碣'。

中国书法史概要之:石鼓文,你了解多少?

注:文献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巡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因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称'猎碣'。因被弃于陈仓原野,也称'陈仓十碣'。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zhòu]文。

注: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狭义的大篆则仅指籀文,由于小篆是以此为简化,因此古文记载的大篆通常指籀文。 大篆,也称籀文。

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唐初被发现。自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

石鼓文最初发现实在初唐时期,共计10枚,高约2尺,直径约3尺。分别刻有大赚四言诗1首,共计10首,计718字。

中国书法史概要之:石鼓文,你了解多少?

石鼓文是周代的钟鼎文和秦朝小篆的过渡,结体庄重严整,协调匀称,其线条的走向和分布皆备一定法度,笔画方面粗细丰润柔和,质朴而劲健,是为大篆中的杰出之作。

石鼓文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字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一般称为“大篆”,石鼓刻于秦前还是秦后,考古界无定论。

中国书法史概要之:石鼓文,你了解多少?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古今书法家最为敬重的'圆笔书'圣典。对后世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不少杰出的书画家如吴大澄、吴昌硕、等都长期研究石鼓文艺术,并将其作为自己书法艺术的重要养分,进而融入进自己的绘画艺术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