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鼓文可以叫大篆吗?

 青木森森 2022-09-22 发布于北京

图片图片图片

莘舆学堂公众号:

致力于影响力艺术、收藏、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图片

图片
来源 | 中国书画报 
文 | 吴启雷
 | 莘舆学堂收集整理
分享 | 莘舆学堂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一侧有一间并不十分被注意到的馆舍——石鼓馆,那里陈列着先秦时期遗留、造型类似于鼓的十枚石刻。十个表面斑驳、字迹早已漫灭不可识的石头墩子,人们路过那里多只是简单地看一眼,大多不会关心这些石墩子的前世今生,也不会太关注它们背后的学术价值。
图片
这十个石头墩子,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石鼓。石鼓上的刻字,便是本文的主角——石鼓文。所谓石鼓文,是因为这些文字都刻在石鼓之上,历朝各代乃至今天的学者们,对石鼓文究竟归属哪一种文字,一直争议不断。此外,石鼓文字究竟是何时产生的?何时刻石的?它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石鼓和石鼓文就像一个谜团,至今仍无人能够解答。
石鼓文,又称“猎碣文”,记载了秦王外出打猎的情况。所谓“猎碣”,便是打猎后刻石之意。先秦时,文字的使用权基本掌握在贵族手中,贵族们利用手中的特权,将自己的生活记录在石刻或者青铜器上,这便形成了石刻文字和金文。这些记录成为研究那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当然,因为这些石刻文字造型的古朴,它们也成为中国古代书法史中重要的内容。
石鼓文的内容是明确的,可这里的“秦王”究竟是哪位“秦王”就不确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大类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石鼓文是周代的。此说法从唐代开始兴起,持此观点的人不认为石鼓文是秦系文字,他们判定石鼓文是西周时期的产物。比如,北宋欧阳修就认为石鼓文成于周文王时期,而唐代认为石鼓文所记录的王是周宣王的学者和著作更多。

图片


第二种说法,认为石鼓文是汉至魏晋北朝时期的物件。《金史》的编著者便认同此说。及至明代,顾炎武的《金石文字记》对此说也颇为认同。
第三种说法,认为石鼓文属于东周时期秦系文字。但石鼓文中的“王”究竟是哪位秦王却聚讼纷纭。杨慎认为是秦襄公,罗振玉、马叙伦认为是秦文公,王国维认为是秦德公,当然,还有秦宣公、秦穆公乃至秦献公,甚至秦始皇等说,且都有文字论断。
上述三种说法,每种说法都有自己的依据,也都有一定的文献支持,众说纷纭,究竟哪位君主才是石鼓文真正所记录的“王”?从石鼓文的字体风格来说,石鼓文字上接金文韵味,下与秦统一六国后推广的小篆有若干亲缘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考量,我们不妨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系文字的一种代表。
图片
在2013 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的国宝评选中,石鼓文被评选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虽然不清楚评选结果是如何产生的,但是这一评选,起码能说明石鼓和石鼓文在中国古代浩瀚如烟的历史文物中的地位与价值。石鼓文确实是国宝,并且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这十面石鼓最早是在唐代初年被发现,出土于陕西凤翔,其出土在当时还是颇为轰动的。唐代的中国人对于古代文字的认识,远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很多古代文字的辨认和解读都无法进行,知识的断层也就形成了。因此,当石鼓出现的时候,对这种古文字的解读,引发了知识界长久的兴趣,有唐一朝一直没有间断。出土后的石鼓,藏于凤翔的孔庙,到了唐末五代的时候,这些石鼓散佚民间,直到北宋时才又经过皇家力量,重新庋集于内府之中。
图片
作为中国史上最文艺的皇帝,宋徽宗本人十分喜爱文字和书法,对这种前代石刻古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命工匠将石鼓表面鎏金。金光灿灿的石鼓固然好看,但这浑身上下的珠光宝气,难免会给石鼓带来厄运,尤其是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作为北宋倒数第二位帝王,徽宗在位期间,女真牧马南侵,徽宗忙让位给儿子钦宗赵桓,国家迈入覆灭之路。金人并不了解石鼓的文化价值,但是他们很了解石鼓上所鎏之金的价值。因此,他们为了得到真金,丝毫不考虑若剥去外面的这层金子会对石鼓造成怎样的伤害。就这样,石鼓那金灿灿的外衣被剥去,剥掉金子外衣的过程一并带走了石鼓刻石的表面。今天我们在故宫里所见的石鼓,表面斑驳,文字漫灭,主要就是当时的行为造成的。
石鼓文就这样被破坏了,这也留给中国书法一大遗憾,以及一系列的版本问题——显然,石鼓文拓片的优良版本都必须是在金人破坏石鼓文之前,即北宋时期的版本。若是晚于北宋的石鼓文版本,则必然是文字遗失、损坏严重的,显然不能称之为“善本”。现存的石鼓文拓片最好的版本有三个,分别是“先锋本”“后劲本”以及“中权本”。这三个版本都是北宋时期的拓本。这些拓本有的藏在国外,普通游客很难见到。不过,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展出石鼓的同时,也将“先锋本”的拓片照片放大置于相关的石鼓下方,以便大家在参观时能够欣赏到石鼓上已漫灭的字迹。

图片


热爱书法的朋友对石鼓文的字体和造型多是不陌生的,而学书法的孩子们在刚接触石鼓文的时候,所听到的关于石鼓文的介绍,就是石鼓文属于“大篆”的说法。从字面来理解,大篆是相对小篆来说的。小篆在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上都是可以确认的字体,这种字体以其左右对称的结构闻名于世,现存的比较有名的泰山、峄山等地的石刻都属于这种字体。若相较于小篆来说,大篆难道就是一种不对称的字体吗?既然汉字呈纵向布局,大都是具备一定对称性。那么,对所谓大篆,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泰山石刻上的小篆字体很大,而若石鼓文便是大篆,那么这些文字为什么却比小篆还小?显然,大篆和小篆应该不是靠字形的大小来进行区分的。那么,判断字体属于大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图片
这是一个学术上很有争议的话题,更进一步说,今天的古文字学者有些并不承认有大篆这么一种字体。尽管,“大篆”一词在书法史上被多次提到,但这一名词在古文字学中很难得到科学的考证。今天研究古代文字的学者,宁可将石鼓文称之为“猎碣文字”或者“秦系文字”,也不愿意将这种文字称为“大篆”。相信这一说法,会对很多学书法、习石鼓文的人产生一定的思想上的冲击。然而,这就是事实。毕竟,虽然都是研究文字的学问,但书法和古文字学是完全不同的学科,而作为专门研究文字演变知识的古文字学,在解释文字发展过程的时候,比书法学科更有权威性。
图片
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石鼓文正好处于金文和篆书之间的过渡阶段,因此这种字体具备不少金文特征。而相比春秋时候的金文来说,石鼓文的用笔和结构更为规整,书写更规范,显然不是随意草草书写而成的。石鼓文为今天的中国人研究先秦文字风格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先秦年代,各国文字复杂多样,而民间书写则多呈现减省和俗体状态,因此石鼓文的古文字价值自是非同一般。
图片
一个免费艺术交流平台;每天推送有关艺术、收藏链接资料,免费阅读;
本平台旨在致力于影响力艺术、收藏、学术研究与交流、弘扬艺术国粹。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我们在莘舆学堂等你

转发传递智慧 | 感恩分享交流

   图片
来源: 网络收集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