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咨询谈话互动要素与思路

 王明鹏 2020-03-26


提问是最要紧的事情,比如思考就是自问自答,这里提问又比回答重要,问句直接决定了回答方向。

提问看起来是指南针,方向盘,内在就是逻辑思维,思考架构,处理问题路径。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一是了解感受与想法。

“当时感受是什么?现在感受如何?

“当你这样痛苦难受时候,你的想法是什么?

“当你去了不敢去的场所时,会有什么想法?

“还有吗?还有什么想法呢?

“如果没有这个想法,你会感觉如何?

“现在这个想法是真的吗,你真的能确定吗?

“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个想法嘛?

“这个想法是合理的吗?

“不合理想法属于绝对化,灾难化,概括化?

“影响情绪或者行为的不是事情而是对事情的看法,同意吗?

“对于不合理想法,看看如何辩论,用新视角发现新看法?

二是承认欲望合理性。

“不合理想法之所以容易迷惑我们,在于具有一定合理性,比如因果思维下的决定论,因果关系意味着规律、确定性与掌控感,因此要承认追求安全感的基本欲望需求。

“情绪感受是主观的,无论你我他都是真实体验,因此要接受这个人感受。类似,行为也是如此,任何行为都是有利于行为者自己的,我们要做的予以合理化解释,这样才可以让自己舒服些,不拧巴,如同我们自己有时候也会做外人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而行为和情绪的后面都是想法在起作用,想法则起源于最基础最原始的本能欲望,如食色睡名利欲。”

“人之欲望源自生存与发展,基因自私性,也就是说人性趋利避害,自私自利,这是自然本能,不需要大惊小怪,也可以说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社会化,用社会规则标准约束社会成员个体本能欲望。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都不希望别人比自己过的好,都希望一夜暴富,幻想拥有天下美女俊男财富。

“一般意义上的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焦虑等,多是自责自卑自罪自负,要么压抑本能欲望不敢享受,要么暗自设置过高期待苛求完美,自卑与追求优越感本质一回事,不敢承认欲望同时不了解欲望,只有看清楚欲望所在,承认私心,才会搞明白现实需要。

“你能承认自己是有欲望的吗?

“欲望的本源就是人性的趋利避害,能接受吗?

“不合理想法本身有欲望的基础,有其合理性,比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只不过过于理想化,为此先看看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喜欢不喜欢是本能,应该不应该是责任,过度化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心理问题。

“看清欲望的工具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物性、社会性到心理层面,看看缺失的是什么?

“看到欲望需要的存在后,想想自己需要做些什么?

三是接纳现实再改变。

“欲望人人存在,越是基础的越是重要,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基础,欲壑难填人性贪婪的背后还有现实,也就是当下自己的能力,能接受自己是普普通通的存在吗?

“接受普通平凡的自己,具有的独特特殊个性,每个方面都会不如别人的,甚至某些方面严重不如别人的现实,敢承认这点吗?

“自己痛苦万分,事情不如意,可能是欲望过高问题,也就是对于未来的潜在目标是否过高呢?

“事情不如意就会焦虑万分,完美主义心态后面是自卑,还是欲望过高表现,可否调低一些欲望期望目标?

“当然,可以大目标不变化,不过目标分解步步为营,先设置一个小小目标,努力实现它,这个目标定位为什么适合自己呢?

“设置了合适目标后,思考可行的或曾行之有效的方法,尝试着去行动,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人的心理过程就是知情意,表现出来的是行为与情绪,看不见的是认知,反应的则是个性特点与思维模式。

当出现心理障碍,首先表现为行为与情绪问题,这是外面表层,内里则是个性与认知。理解作为症状的言行情绪,尊重人格特点,接受现状水平能力,从想法、欲望、定位、目标入手,重建认知,底线思维,采取行动,会有一定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