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糟糕的交流:只顾着自己喋喋不休,不给人家多说的机会 明白四达 昨天

 王明鹏 2020-03-26

《论语》中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也常被称为“四不和尚”,当我们视听感觉器官不可使用后,交流唯一可依赖的就是我们的心。

(此文昨天发出忘记加原创,故重新再发一次,已看过可忽略,造成不便,表示歉意。

有套丛书《在北大听讲座》,摘录了历年来众多名家大咖在北大的演讲文字稿,许多演讲后面附有现场提问互动内容,这部分即时互动问答更能体现演讲者的水平。

事实上,演讲不可或缺的就是现场提问互动,因为听众听完了演讲内容,必然会有疑问或者共鸣之处,通过互动环节得以澄清,这才达到交流本质。

交流要点是什么

交流是大家一起说话,缓解情绪,说出看法,观点碰撞,互通心声,启迪有益行动方式。

最好的交流是彼此充分表达观点及感受,“我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法律程序上的名言警句,对于我们日常交流沟通也极具启发,因为最糟糕的交流莫过于一方喋喋不休,而另一方听得多说的少,没有时间机会表达自我。

对此有个有趣比喻,每个人长着一双耳朵一张嘴,就是警告我们要“多听少说”,可是很多时候还是犯错犯晕。最近经历一次较长时间交流,之后反思自我,真的“说太多,听太少”,回味起来汗颜至极。

倾听是交流中的基本功,这在心理咨询中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也必不可少,体现的是技术、能力、人品,反之交流中的多说危害特别大,体现出缺少的恰是觉察、能力、同理心。

多说少听的危害在于:

一是强化自我中心主义,自顾说自己看法,牛弹琴一般,仅输出自我观点,无法获得对方心声;

二是关系建立不够好人是敏感动物,一个人说的多容易说教,一旦引起不舒服,心情变差无益于解决事情;

三是没有搞明白交流目的,交流基本特点是对等、平等、互通,以为居委会大妈的唠叨就是有效说理,实在可笑得很。

为什么交流中容易“说得太多听的太少” 喋喋不休现象呢?

一是好为人师。人性弱点就是自以为是,把自己一知半解当做真理兜售,尤其遇到讨论时候,不把自己观点说个事无巨细绝不罢休,本质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

二是急于表现。交流中遇到有点心得体会,恨不得立即全盘抛出,急不可耐说出来,唯恐失去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急于求成,奢望几句话成为别人的人生导师。

三是缺少人文。不思考对方的需要,不考虑对方的纠结,不问对方爱不爱听,一股脑长篇大论,折射自我中心,不为对方着想,缺少同理心,不尊重对方就是缺少自尊表现。

四是目的不清。交流不是自说自话,更不是自吹自擂,交流是为了排解压抑,心情舒畅,启发思路,引发共鸣,寻找解决问题接入点,有利于解决问题才是王道,有益于对方才是目的。

五是防御习惯。自说自话不顾及别人想法,体现的是自我防御机制,通过不停止的说,来掩盖自己的焦虑、紧张与无知,弱者才逞强,看似滔滔不绝其实喋喋不休的是虚弱。

解决之道:

洞察说得太多危害与根源,或许从下面三点寻找解决之道,作为交流中的原则,自我进行耳提面命,时刻觉察交流三问题,作为警示。

一、目的是什么?

不是教育说理别人,而是让别人舒心,缓解情绪困扰,做到稍稍不拧巴就好,倘若能在此基础上适当满足对方需要更好。交流不是为了自己舒服,而让别人舒服,有益于对方。

交流尤其讨论困惑问题,不要带上好为人师的有色眼镜,要知道真正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为此不帮倒忙就是最好的帮助,最好的方式就是“启发引导、支持鼓励”,让别人多说,说出来困惑,说着说着,也许自己就可以恍然悟出来一些。

道理不是灌输的,而是自明的,必须相信这一点。

二、最差是什么?

交流变成说教或者显摆,这是最差也是最不可接受的事情。搞好关系,关系大于一切,心情舒好畅了,我们说的话才听进去,方能会有效果。

有很多抱怨却中肯的话,“你不说还明白,越说越不明白了”“不说还好,越说越堵心”。人在1岁多就学会了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这是非常现实的教训。

交流可接受的最差底线,就是不求有益但求无过,即不起反作用不帮倒忙就是好的交流。

三、能做点什么?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尽量用正向话语,多用开放式问句引导,“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希望怎么样”“以前怎么做的”“还能做些什么”“需要帮助什么”。

不要预设立场,放空自己,让自己变得一无所知,顺着对方的思路走一走,谦卑承认自己只能“助人自助”,自己任何观点看法都是一家之言,有且只有必要时候才说出来仅供参考。

结语:

《论语》中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常被称为“四不和尚”,当我们感觉器官不可使用后,交流唯一可依赖的就是我们的心。

为此,用心交流不是空话,交流要努力做到少说少说再少说,交流目的以对方需要为要,以心心相通为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