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NLP知识解释生活困惑

 王明鹏 2020-03-26

知道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的人,所有行动、付出、努力才有意义,也才会迸发出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假设中学孩子学习遇到瓶颈,成绩不如人意,是强化学习还是放松休闲,该怎么办。假设大学生面临一个选择,是选择直接就业还是准备考研,该怎么办。

回答这类选择问题很难,因为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环境而已。但是,回答这个问题又很简单,因为都属于心理问题,可以借鉴参考有效解决办法。

其中有效方法之一就是NLP的“理解层次”理论。所谓NLP,直译就是脑语言程序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脑子”,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脑子是个好东西”,不过得学,会用。这里的“理解”就是“赋意”,你能赋予事物什么意义,就有什么样行为表现。

动脑子是个有趣且形象说法,但也是无用的道理,因为只说动脑子却不告诉如何动脑子,就是心灵鸡汤。NLP显然不是摆地摊算卦的,人家可是研究无数成功人士,起码经过了科学流程验证搞出来的。NLP理解层次类似金字塔,从下向上依次包括六步骤“环境、行动、认知、信念价值观规条、身份、精神”,相当于打怪升级步步高升,最后到达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层级。

这个结构形式恰似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状,依次向上,说明金字塔结构模型很棒,更说明塔顶高处不胜寒。

大学选择就业还是考研,一般分析会这样的。从选择就业方面说,特点是早工作,早挣钱,学习闲,不用拼,坏处是起点低,发展慢。之所以说特点不是好处,因为可能家庭不需要早工作,也可能是不敢不愿再象高考一样投入艰苦学习。如果需要早工作,适合早工作,也是不错的,这个不能说考研就要比直接工作好,要知道大多数大学生可是毕业直接工作的。

就业和考研是一体两面,合二为一为追求更美好生活。但是,有条件有机会有能力读研的话,比起来直接就业应该不是坏事儿。

无论选择什么,重要的是知道选择意味着什么!比如,喜欢体面工作去周游列国,这意味着读研更有机会进入实力公司,比如世界五百强等,个人发展起点要高些,发展速度可能快点,实现梦想现实性更强些。也就是说,读研意味着今后的自己,选择面更多,选择性更好。

当然,在这些功利性的人性后面,还要看到更多东西,比如利用NLP理解层次来做个简单解析。

环境严重影响人的言行举止,比如一个大学深造率不高,大多数学生直接工作,意味着学习考研氛围不浓厚,于是影响个人选择,出现从众现象。环境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温柔不露,误解为自以为是自己不想读研的主动自由选择,恰恰可能是自我合理化解释。

果清楚学校环境对自己影响,对考研与就业保持中性看法,再看看行动和认知。选择直接就业就会悠闲学习,认知要多实践,也会合理化考研最终还得就业的解释。如果决定考研就要计划复习步骤,筹划时间安排,积极准备考试,这时候行动和认知高度一致。

需要特别解释认知和行为,看似二者一回事,但是现实大不同。知道做不到是常态,说明一般的认知不难,难的心动不如行动;而一般行为如吃喝拉撒睡娱乐休闲这些行动,符合懒惰人性,容易在行动之后再认知失调解释;为此启发我们遇到困难事情先做再说,先做再想,行动就是赋予积极意义的过程,而认知则是提供行动的方法和思维支持。

王明阳说知行合一,二者一回事儿,这是对于觉悟者而言的,普通我们还是先行动再认知的好,毕竟成绩是行动学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一夜千条路,天明起来还得卖豆腐。”因此,我认为NLP把行为放到认知前面是合适的,适合普通大众的实际心理水平。

上面三部曲完成,就意味着我们对于环境和自我的把控基本到位,因为适应了环境,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比如决定考研后,找到志同道合者,忽视那些不考研的不利影响,有行动,有方法,基本上可以大有斩获。

但是,具备以上条件只是成功的必要还不是充分的,因为毕竟通往金字塔顶上的人很多,拥挤路上需要淘汰和筛选,这时候给自己坚持与必胜的解释至关重要。

BVR信念价值观规条就需要出现,这也是高屋建瓴的一步。如果说前面是平路跋涉,这就是更上一层楼,视野开始拔高。止步不前痛苦坚持时候,要看看选择对不对,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确定是否自己需要的,这是再次确认目标和方向。确认目标无误后,看着远方,思考最差但能接受的结果,也就是底线思维,继续前行。

这时候面临的就是身份确认。当我们感觉茫然时,行动见不到效果时,相信厚积薄发,但是更要思考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我要成为谁,比如想成为跨国公司管理者一员,我在走的路才不后悔,不犹豫,不痛苦,才会自信苦逼终将牛逼。

最后一步则是精神层面的,这是把痛苦视为快乐,把过程珍惜为体验,把生命看做奋斗,把奋斗当作资本。这样的境界下,想不成功也难。

当然,这样解读仅仅局限于个人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更牛的解读还有:环境层次归因于外界,抱怨者;行动层次归因于努力,行动者;认知层次归因于方法,思维者;BVR层次归因于信念,战略者;精神层次归因于奉献,领袖者。不同层次的解读,造就不同的解释,实现个人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可能性就更高。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行动是个体以及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层次六步曲其实可简化为三步曲:环境—个体—社会。比如考研是积极思维外面环境有利于自己,同时调动自身心理资源包括行动意志力、有效方法、坚定自信心、实现心中理想目标那个自我,最后站到精神层次的社会高度,“不要问社会为了我做了什么,而是要问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来自环境归于环境,来自社会归自社会,自我就是社会一个分子,最后建构出自我参与的这个社会。

最后看看遇到孩子学习瓶颈问题,假设家庭学校环境足够好了,孩子自己也很是努力了,依然成绩不理想,如何办?也就是说理解层次到了第四步目标、信念确定阶段,是否就是不适合学习,如果接受了学习现状可否放下过高要求,看到学习不是生命的全部,适合自己的才好,而后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成为什么人,按照这个目标继续前进如何。

当然,真正的高手不是从底层到高层,亦步亦趋,逐级打怪,而是反其道行之,高屋建瓴,顶层设计,也就是:先确定金字塔的精神层级,利他奉献,而后确定自我目标、方法、行动,最后才是调整适合自己的环境。

知道自己想要成为那个样子的人,所有行动、付出、努力才有意义,也才有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