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话酒——20170129

 张晓燕的小诗 2020-03-27

新年快乐

张晓燕

 营养科

 主任医师 

连云港妇幼保健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的饮酒诗,道出了酒中的寄托,酒中的情怀和酒中的洒脱。现如今,酒文化早就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辞旧迎新、亲朋相聚,更是离不开酒的助兴,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就在推杯换盏中得到升华和洗礼。但是将酒喝得恰到好处方不失团聚的情分和乐趣。如果无所顾忌、尽兴过饮,终究会既伤了人情又伤了身体,得不偿失。农历新年之季,谈谈饮酒与健康。

酒其实是一种“饮料”

        酒只是一种饮料 ,却又不同于普通的饮料,它是一种含有令人兴奋、并给人带来刺激的酒精成分,不能用于解渴的特殊饮料。酒一般是由水果、谷物、花瓣、淀粉或其它含有足够糖分或淀粉的植物经过蒸馏、陈酿等方法生产出来的。习惯上常将酒分为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

喝酒时的“红白脸”

        酒桌上,有的人喝酒后会立即脸红,且那脸会越喝越红,而有的人则可能会越喝脸越白,有的人喝酒时还可能会大汗淋漓,为什么会出现酒态不一呢?这得从酒进入人体后的代谢说起。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一般需要两种酶的参与: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将乙醇分解成乙醛,乙醛脱氢酶将乙醛分解成乙酸,然后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ATP以提供能量。

        喝酒脸红的人体内含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可将乙醇迅速分解为乙醛。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正是引起脸红的原因。但凡人的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时,乙醛在体内会迅速累积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

        喝酒后越喝脸越白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就是以为这类人很能喝。其实这类人往往喝到一个点就会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这是因为他们体内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乙醇的代谢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P450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这类人群主要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若是酒越喝脸越白的,需谨慎小量饮酒,千万不可过量饮酒,不然有可能会发生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喝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造成肝脏损伤,因为他们体内的高活性的酶缺乏而对酒精的处理能力差、容易发生酒精蓄积,使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肝损伤。

        如果一个人既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是不是酒篓子呢?那就要看他喝酒时是否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循环而发热,就会大量发热而出汗。

喝酒成瘾是怎么回事?

        经常喝酒,天长日久地会使人逐渐“适应”血液中含有大量酒精的状态,脑部会“习惯于”整天浸泡在酒精里。如果多年来一直大量喝酒的话,也许在外表上,可能饮得很正常,行为举止也似乎不失常,但实际上人的身体却在持续受到损害。例如,酗酒的人也许说话很利落,有条有理,但如果驾车的话,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对酒耐受力增加的不幸后果是,若要将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维持住,需要更大量地饮酒。这种依赖性,会使人逐渐恶化堕落成为酒鬼,也就是常说的喝酒成瘾。酒瘾者大多存在不可逆的内脏功能和智力损伤。

怎样健康饮酒

        当饮酒不可避免时,应该正视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酒类,并掌握适度的进酒速度、频率,并要选择理想的佐酒菜,如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富含蛋氨酸与胆碱的食品尤为有益,还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记住饮酒后一定要吃主食,饭或面条等都可以。

正常人的酒量?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因此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低于60公斤体重者更应相应减少,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换算成各种成品酒应为:60度白酒50克、啤酒1公斤、威士忌250毫升。红葡萄酒虽有益健康,但也不可饮用过量,以每天2至3小杯即不超过250毫升为佳。

        总之,已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人应限制并减少饮酒量;节假日或亲朋相会时应以饮低度酒为宜;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谨慎饮酒最好是戒酒;儿童、青少年及孕产妇则不宜饮酒。

        最后,祝大家能够过一个快乐、如意、康健的新年!愿大家的日子就像陈年的美酒——佳美清醇、甜蜜绵绵!

责任编辑:时明慧

作者的话: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念,具体饮食调理请去正规医院的营养科或在中医的指导下辨证施膳。

申明:

        本文为张晓燕医生亲自撰写,所有内容皆为原创,发布于个人官方微信平台,所有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