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出现胃穿孔甚至演变为胃癌。例如:慢性胃病不仅影响胃功能,还会通过神经反射严重干扰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使病人出现头痛晕眩、记忆减退等现象,并对许多脏器乃至整个生命活动构成威胁。 胃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1.胃酸的分泌不规律 胃液中的胃酸是消化分泌物,一般胃酸正常情况下可以与胃蛋白酶一起消化食物,杀死胃内幽门螺旋杆菌,如果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在中和消化食物时残留较多,就会腐蚀胃黏膜,蚕食胃壁,导致溃疡发生或者黏膜层的炎症。 2.细菌、病毒及毒素 患过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果不能尽快好转,或反复发作的话,就会慢慢演变而成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HP)是至今发现唯一可以在胃部生存的细菌,也是带来各种胃病的最大凶手。 3.十二指肠液和胆汁的反流 胆汁和肠液的反流非常容易引起慢性胃炎。例如:胃部手术或幽门功能失调导致十二指肠液或胆汁会反流到胃内,对胃黏膜造成破坏,时间久了可导致慢性胃炎。 4.药物、刺激性食物 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黏膜从而发生胃炎,某些药物也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胃病会引起的三点并发症 胃痛 在中医学中,胃痛名为胃脘痛,又称胃气痛、心窝痛等,除由心脏病导致的牵引疼痛外,大多是直接由脾胃功能相关的病症所引起,有实证与虚证之分。实证多上腹胃脘部暴痛,疼痛比较剧烈;虚证多上腹胃脘部隐痛,痛处喜按,空腹更甚。 食欲不振 中医理论中,将食欲不振、吃饭不香的症状称为'纳差',简单说就是吃饭不太好,在中医范畴中归属于脾胃病。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中运之轴,胃气受损,则讨厌闻到食物的气味,导致纳差。胃中元气盛,则能正常饮食而不伤脾胃,脾胃俱旺,则能食而健壮,脾胃俱衰,则不能食而消瘦。 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与脾有关,脾虚多会引起肥胖。'脾主运化',即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可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脾虚时,其转送功能下降,营养精微物质不仅难以运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反而相当多的部分被贮存起来。 记住6字'多吃3种食物' 1、藕 中医称藕'主补中养神,益气力。'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的胆酸盐和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如果想让藕养胃补阴、健脾益气的作用更加明显,必须把其加工成熟食。因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对肠胃脆弱的老年人来说,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把藕加工至熟后,其性由凉变温,刺激性会大大降低。 2、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是一种性质平和的滋补脾、肺、肾的食物,据近代医学研究,山药中所含的淀粉酶,有人称之为'消化素'。山药能保持血管弹性,减少皮下脂肪积累,避免肥胖及固肠止泻。但山药特有的黏蛋白而且它不寒不热、作用温和,非常适合胃功能不强、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腹泻的老年人食用。 3、绣球菌粉 绣球菌粉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其补脾养胃的功效特别显著,可增强胃部活力及抗炎性,对治疗胃痛也有一定的功效,还可软化肠道中的粪便通便,赶走幽门螺杆菌,把胃养回来。 坚持1事 按揉膝盖——晨起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揉,有利于机体促进兴奋,使得血液流通,起到宁心降压、调节情志的作用。人体汇聚有多条穴位,就连膝盖也不例外,晨起按揉膝盖,坚持10-15分钟,从而疏通经络,达到气血的运行,加速体内寒邪的排出,促进肠胃蠕动,加强食欲感。 |
|